今年的暑期檔,貌似比往年冷清了許多。 就連最懂抓流量、抓話題度,被譽為“暑期檔票房神話”的陳思誠也有點兒小翻車了。 由他擔任編劇并監制的電影《惡意》在院線上映了。影片上映以來,一直被《侏羅紀世界:重生》《F1:狂飆飛車》《名偵探柯南:獨眼的殘像》三部外片壓制。目前,該片在貓眼的預測總票房為2.7億元,和陳思誠的以往作品相比,《惡意》的票房成績并不算好! ![]() 講真的,《惡意》雖然票房成績并不佳,但卻依舊是一部滿滿的陳思誠風格的影片。該片的故事以一起墜樓案為線索,揭露了流量時代碎片化信息拼湊出的所謂「真相」,試圖向觀眾剖析網絡暴力對個體的「惡意」。 按照往年暑期檔的慣例來說,這部陳思誠風格明顯的電影作品,本應該是叱咤暑期檔的,可是沒想到,上映后,口碑兩極分化的嚴重。部分網友覺得,《惡意》是一部很不錯的影片,作為電影「產品經理」的陳思誠又一次證明了自己,但是部分網友在看了影片之后卻認為「(影片《惡意》)太難看了」。 目前該片在豆瓣取得了6.2的評分,票房成績也不佳,甚至較之于陳思誠以往的戰績來說有點兒慘淡!要知道2024年暑期檔,陳思誠監制、柯汶利導演的《默殺》,票房為13.51億元,位列年度票房榜第六,是暑期檔的爆款作品之一;2023年暑期檔,陳思誠編劇并擔任監制的影片《消失的她》,狂攬35.23億元的票房,位列年度票房榜第四,暑期檔大爆;而在此之前他更是打造出了《唐探》系列和《誤殺》系列,還有《三大隊》等諸多影片,在中國電影史收獲的總票房遠超200億元。 影片《惡意》卻沒能續寫陳思成的票房神話。《惡意》改編自國產小說《惡女阿尤》。講述的是媒體記者葉攀(張小斐飾)調查醫院護士和抗癌小天使靜靜雙人墜樓案,護士和靜靜的母親尤茜(梅婷 飾)先后被視為嫌疑人,因此而引發輿情,但是隨著事情的鋪開,事態逐漸朝著失控的方向發展,而葉攀也在流量與良知間不停的搖擺。 ![]() 故事圍繞著「誰是兇手」的懸念鋪開,塑造了三個不同類型的「惡女」,但她們又不是絕對的惡人! 女護士李悅(陳雨鍶 飾)是影片開始時被塑造成“惡女”嫌疑人,深陷輿論漩渦。她為救抗癌的小孩靜靜(楊恩又飾),不慎與靜靜一起墜樓。之后,她被曝光“夜店”照片和“小三”傳言,被一些斷章取義的照片和視頻定義為惡女; 母親尤茜(梅婷 飾)女兒是“抗癌網紅”,她在女兒墜樓后,因一段ICU視頻中為女兒插呼吸機時的幾秒猶豫,以及組建新家庭后再次懷孕等原因,被輿論判定為“放棄大女兒、親手殺死女兒”的惡母,遭受了狂風暴雨般的網絡暴力; 由張小斐飾演,最初是懷揣新聞理想、追尋真相的正義記者,但在輿論漩渦中逐漸迷失自我,為了流量放棄部分真相,成為輿論的操控者,也因此站到了話題中心,被網友指責為“流量劊子手”,遭受網暴。她在真相與利益之間的掙扎,展現了人性在復雜環境中的糾結與無奈。 她深諳熱搜的規律:只有制造新的熱搜風暴,才能遮蓋舊的。為了拯救尤茜,她通過惡意的剪輯、拼湊將自己塑造成了一個無所不用其極的逐利者,把自己塑造成了惡女,轉移了網友的怒火,最后,辭職退網。 但隨著劇情發展,李悅的形象逐漸反轉,她其實是一個背負著單親家庭創傷和成長痛苦的復雜人物,有著飛蛾撲火的勇氣,試圖用自己的方式去愛與拯救他人;而尤茜則是一位被命運無情捉弄的母親,女兒的離世和網絡暴力讓她本就破碎的世界雪上加霜。 ![]() 與時俱進的社會話題 多重反轉的情節設計 熱烈激昂的情緒表達,然后牢牢的抓住觀眾的心,是陳思成慣用的手法,從《消失的她》中的兩性關系議題,到《默殺》里的校園霸凌,再到《誤殺3》、《三大隊》等,陳思成的每一部作品都踩在觀眾的情緒點上,也都能引發強烈的社會話題效應,點燃電影市場,而他也因為眼光毒辣,懂得觀眾想要什么,被冠上電影“產品經理”的稱號。而此次在《惡意》中他延續了這種創作模式卻沒能再抓住觀眾的心。 片中深陷網絡風暴的三位女性角色,每一次身份調轉、每一次動機顛覆,在給觀眾帶來震撼的同時也失去了故事本該擁有的溫度。而李庚希飾演的實習記者晨晨,通過惡意剪輯視頻實現“復仇”計劃、制造網暴的人,以新生力量轉正進入媒體平臺,更是直接將諷刺感拉滿。 ![]() 《惡意》存在明顯的故事結構缺陷。懸疑片對謎題和解謎的結構設計要求較高,而《惡意》在這方面存在不足。影片在雙人墜樓案的主流情節下埋伏“試藥人案”,但整體節奏推進靠偶然和直給。如案件真相的揭露,靠的是警察在早餐店偶然聽到鄰桌工人吐槽塔吊上有攝像頭,而這個攝像頭正好拍到案發現場,這種缺乏精心布局的情節設置,難以讓觀眾感受到推理的樂趣和故事的精妙。 其次,陳思誠以往的懸疑片常設置具體的反派,讓觀眾能代入情緒發泄,但《惡意》中沒有大奸大惡的具體人物。主角葉攀要反抗的是流量法則、網暴風氣等抽象的集體現象,沒有一個具象的對象讓觀眾聚焦情緒,導致情緒調動踩空,觀眾難以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 《惡意》弱化了懸疑的張力,影片破案過程過度依賴巧合與外部力量,而非主人公的主動出擊與精心推演。如晨晨偷拍下警方現場勘查實況、要挾院長拿到監控錄像,梁關偶然聽到塔吊工人對話等,每次逼近真相都依賴于一段視頻的發現,這使影片缺乏讓觀眾與主人公共同解謎的過程,削弱了懸疑電影的核心魅力,容易讓觀眾產生倦怠感與不信任感。 ![]() 再加上,近年來部分觀眾對陳思成的影片已經產生了審美疲勞。陳思誠的電影多采用本土化翻拍,雖降低了創作風險,但也常被詬病缺乏原創性。從《誤殺》到《消失的她》再到《惡意》,其創作模式有一定相似性,觀眾對這種套路日漸熟悉,審美疲勞跡象日益明顯,《惡意》未能突破固有模式,無法滿足觀眾日益提升的觀影需求。所以,影片《惡意》在今年的暑期檔并沒有取得理想的成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