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處世,當以“明哲保身”為第一要義。 保住了自己,人生才有發(fā)展的前途;保不住自己,一切都是空談。 特別是在復(fù)雜、難測、戾氣爆棚的今天,更需要明哲保身。 一位老前輩告訴我,人在江湖,需要有這六種“保身之道”。
01 有錢不聲張。 有道是“貨不離客,財不露白”。 再有錢,也不要明晃晃顯露出來。因為人性唯利是圖,會為了金錢而不擇手段。 你讓別人知道你有錢,那別人就會明里暗里針對你,或者在背后搞事情。 不然,哪會有“仇富”一說呢? 未來,隨著賺錢愈發(fā)困難,貧富差距加大,仇富的人也會越來越多。 如果你是有錢人,那我勸你,不要太張揚,這樣才能保平安。 02 幸福不分享。 既然要悶聲發(fā)財,自然也要悶聲享受。 悶聲的本質(zhì),就是閉上嘴巴,啥都不要說。有些事,自己心知肚明就行了。 比如說,你住了國標五星級酒店,吃了豪華大餐,難道你要發(fā)朋友圈炫耀嗎? 不要炫耀。因為你的朋友們,還在上班。別人看到你如此奢侈、瀟灑,不就恨死你了嗎? 別人會想,我未曾過得幸福,憑什么他有資格過得幸福?這不公平。 只要別人覺得不公平,內(nèi)心不平衡,那別人對你的態(tài)度,不就變得惡劣了嗎?人性之惡,由此而生。 03 爛人不理睬。 出門在外,可以跟陌生人打交道,但一定不要跟陌生人扯上瓜葛。 大家都沒有瓜葛,那說幾句就走人,好聚好散,你好我好大家好。 一旦大家有了瓜葛,有了一定的糾紛,那就會起沖突,有可能對方還會糾纏你。 這年頭的閑人爛人,可不是一般的多。有可能,在單位里邊,就有你最討厭的爛人。 對待爛人,究竟保持什么態(tài)度呢? 最好的態(tài)度是,打個招呼,然后直接走過,不要有過多的接觸和交談。 04 閑事不要管。 常言道:“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 這件事跟你沒有關(guān)系,那你就不要管太多。與其惹是生非,不如置身事外。 對于“高高掛起”這一個詞,相信很多人都特別討厭,認為這是一個貶義詞。 如果把“高高掛起”當成了貶義詞,那說明此人社會經(jīng)驗不足,江湖閱歷不夠,不懂得世道人心的險惡。 有些事,只要你管了,麻煩就會找上門,嚴重一點的,還有牢獄之災(zāi)。 跟自己有關(guān)的事,才去做。而跟自己無關(guān)的事,那就不要去做了,避免惹是生非。 05 日常打太極。 日常生活、工作,相信我們都遇到很多“不能直面”以及“不能直說”的問題。 對此,很多人都困惑,不能直面,也不能直說,那我該如何是好呢? 人情世故的基礎(chǔ),就是打太極。對于普通人而言,學(xué)會打太極,就足以應(yīng)對大部分的人情世故了。 不屬于你的責任,那就推卸給別人;不屬于你的工作,那就由別人來承擔。 就跟踢皮球是一樣的,這一刻把球踢給A,下一刻把球踢給B,反正要做到片葉不沾身。 你可能會說,這是沒有責任心的表現(xiàn)。但我要告訴你,有很多責任,普通人是承擔不起的。 06 為人不較真。 小孩子,會為了一些人與事兒,而過分較真,甚至于跟別人對抗。 真正成熟的成年人,哪怕遇到不滿的人與事兒,都會一笑置之,不加理會。 認真,可以,因為認真是一種做事的態(tài)度。而較真,不可以,因為較真是一種偏執(zhí)、極端、與人發(fā)生矛盾的愚蠢選擇。 動不動就較真,動不動就跟別人對著干,那我們的處境,真的就安穩(wěn)嗎? 《道德經(jīng)》說“和其光,同其塵”。環(huán)境如何,那我們就變得如何,以此來融入到環(huán)境當中,而不是排斥環(huán)境。 沒必要較真,只需要和光同塵,一笑置之,就足夠了。 文/舒山有鹿 |
|
來自: 舒山有鹿 > 《百態(tài)/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