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古奧渾樸的章草米芾對王羲之、王獻之的書法有著深入的研究和臨摹。他通過不斷的臨摹和學習,逐漸掌握了“二王”書法的精髓,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書法風格。米芾的臨摹作品不僅形似“二王”,更在神韻上達到了極高的境界。![]() 米芾在臨摹“二王”書法時,注重把握字形的精準度和神韻的傳達。他的臨摹作品往往能夠準確地捕捉到“二王”書法的筆畫特點、結構布局以及整體風格,使觀者在欣賞時能夠感受到原作的神韻。 ![]() 米芾在臨摹過程中,善于運用各種筆法來表現“二王”書法的特點。他通過提按、轉折、頓挫等筆法技巧,使臨摹作品在筆畫上呈現出豐富的變化和層次感。 ![]() “二王”真跡早在古代,就已消失大半,傳世至今的沒幾幅,而且字跡大多模糊,內容簡短。實際上,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字跡較清晰的臨本大多是米芾所為。 我們都知道,魏晉筆法傳承,主要是家族、師徒之間口傳手授,因此,我們從“二王”后裔的書家的作品中切入,更能掌握純正古法。 ![]() 謝靈運,作為東晉至劉宋時期的大臣、佛學家、旅行家,同時也是中國文學史上山水詩派的開創者,他的身份與成就多元且顯著。更為特別的是,他與書法史上的巨匠王羲之有著親屬關系,是王羲之的外甥。 ![]() 據《宋書·謝靈運傳》記載,謝靈運“少好學,博覽群書,文章之美,江左莫逮。兼工草隸,善于摹寫”。這說明謝靈運不僅文學造詣深厚,同時在草書和隸書方面也有相當高的技藝,且擅長臨摹。 謝靈運有一件巨幅真跡傳世,字字清晰,筆筆精到,還原最正宗的“二王”筆法,填補六朝書法史,空白的“筆法基因庫”。 此作就是《草書冊》,共計2000余字,囊括18幅東晉真跡,皆是隨手而寫的短篇手札,毫無刻意,展現最真實、最自然的用筆,暢意通達,連貫自如。 ![]() 卷中小草,融合章草的波磔隸意,無程式化雕飾,筆墨隨詩意起伏,筆鋒不斷變化,露鋒直入如“尖峰點翠”,絞轉衄挫如“屈鐵盤絲”,既有俊逸綽約的風姿,還不乏鋼筋鐵骨,再搭配欹側、動蕩的構勢,極具活力和藝術妙趣。 ![]() 顏延之評價:“此冊玉版飛霞,星辰忽動,玄香起浪,風雨旋來,蓋極才人之致”,這幅《草書冊》草法正統,技藝完備,把“二王”筆法精髓,盡數融合其中,并且墨色潤麗,細節尚存,這般精妙的范本,書法史僅此一件。 ![]() ![]() 特別聲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