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余暉 董鑫據《新聞聯播》報道,7月25日,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有關舉措。 這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重要民生舉措。 “指導各地盡快細化工作方案。”此次國常會做出最新部署。 △資料圖 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起點。 從此前的“推動學前教育普惠發展”到現在的“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背后有多方面考量。 一方面是我國學前教育發展水平的變化。 多年來,我國學前教育已經經歷了從“普及”到“普惠”的過程。 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發布,最早明確了“基本普及學前教育”的發展目標;同年,國務院出臺《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正式提出“普惠性”的說法。 教育部公布的《2024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國共有幼兒園25.33萬所,其中普惠性幼兒園22.10萬所,占全國幼兒園的87.26%;共有學前教育在園幼兒3583.99萬人。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3283.19萬人,占全國在園幼兒的91.61%。 《中國教育報》報道指出,通過實行4個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我國已基本解決“入園難”問題。 與義務教育一樣進入“免費時代”,這是學前教育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的重要標志。 另一方面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變化。
此次國常會提到,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是涉及千家萬戶、事關長遠發展的重要惠民舉措”。 讓更多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也是培養創新型人才、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重要措施。 推行免費學前教育可以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從“有園上”到“上好園”,從“幼有所育”轉向“幼有優育”的需求,進一步縮小地區、城鄉教育差距。 同時,生育、養育、教育往往“一體聯動”,免費學前教育能為普通家庭減負、降低家庭保育教育成本,有利于破解“不想生、不敢生”難題,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民有所呼、政有所應。 
免費學前教育如何推行?“逐步”是關鍵。 這意味著政策的落地需要一定時間和條件,全國各地也不是同時落地,必須考慮地區間的差異與現實需求。 2024年我國GDP較上年增長了5%,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總值一直高于4%,為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提供有力的財政支持。2025年,中央財政加大了中央本級教育支出和對地方的教育轉移支付力度,優化教育支出結構。 此次國常會提到,“要指導各地盡快細化工作方案,按照分擔比例安排好補助資金,確保按時足額撥付。” 同時還要求: 要加強動態監測評估,科學核算辦園成本,統籌好公辦、民辦幼兒園補助政策,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兒童、孤兒和殘疾兒童等群體政策銜接和兜底保障。 要統籌考慮學齡人口變化、財力狀況等因素,堅持保基本保普惠原則,進一步完善學前教育投入機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幼兒園教師待遇,提升辦園質量水平。 要加強學前教育監督管理,嚴格落實監管責任,規范辦園行為,切實守護好在園兒童身心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