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古斯特·麥克 August Macke ![]() 審美固化,是將美的標準固定在某一處,不再移動。這種狀態(tài)下,人對美的感知會逐漸收窄,只認可自己熟悉的形式,對新的可能失去感知力。 審美固化讓人的視野變得狹窄。習慣了一種色彩搭配,便認定這是唯一的和諧;熟悉了一種線條風格,便覺得其他都是雜亂。眼睛看到的世界,被自己設定的框架圈住,看不到圈外的豐富。這種狹窄不是天生的局限,是自我設定的束縛。 ![]() 審美固化會削弱感知的敏銳度。長期只接受一種美的形式,對細節(jié)的察覺會慢慢遲鈍。光影的微妙變化,色彩的細微過渡,線條的細微轉折,這些曾經(jīng)能觸動內心的元素,漸漸變得無法被感知。感知力的弱化,讓人失去與世界深層連接的可能。 審美固化帶來思維的慣性。認定某種美是絕對的,便會用這種標準去評判一切。遇到不同的表達,第一反應是判斷對錯,而非感受差異。這種慣性讓思維停留在原地,無法生長,無法拓展,失去了探索的樂趣。 ![]() 審美固化讓人失去自我更新的能力。美在不斷生長,世界在不斷變化,固化的審美卻停留在過去。這種停留不是堅守,是停滯。人在這種停滯中,會漸漸失去對新生活的熱情,對新事物的好奇,活得越來越重復。 里爾克說:“如果你覺得你的日常生活很貧乏,你不要抱怨它;還是怨你自己吧,怨你還不夠做一個詩人來呼喚生活的財富。” 審美固化的人,正在失去呼喚生活財富的能力。他們用固定的標準過濾掉生活中的諸多美好,只留下自己熟悉的部分,讓日子變得單調。 ![]() 審美固化會傳遞給周圍的人。習慣了某種美的表達,便會不自覺地向他人推薦,甚至要求他人認同。這種傳遞不是分享,是將自己的局限擴散,影響更多人對美的感知。久而久之,周圍的審美環(huán)境也會變得單一。 審美固化讓人在美面前變得被動。失去主動探索的意愿,只等待符合自己標準的美出現(xiàn)。這種被動不是從容,是放棄了主動創(chuàng)造和發(fā)現(xiàn)的可能。美需要主動去感知,去體會,被動等待只會錯過更多。 ![]() 審美固化的可怕,在于它悄無聲息地發(fā)生。開始只是偏愛某種美,慢慢變成只接受這種美,最后失去接受其他美的能力。這個過程不易察覺,卻在不斷限制人的認知和感受。 打破審美固化,需要保持開放的心態(tài)。愿意去接觸不同的美,去感受不同的表達,不急于評判,先去體會。這種開放不是否定自己原來的喜好,是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新的可能,讓審美變得更豐富,更有彈性。 審美本應是流動的,隨經(jīng)歷和認知不斷生長。保持這種流動,才能在美的世界里不斷發(fā)現(xiàn)新的驚喜,讓生活始終充滿新鮮感和可能性。這是對美的尊重,也是對自己感知力的珍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