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52歲的金庸愛上16歲的女招待,要離婚,妻子說:“可以,但那女的必須絕育。”金庸答應(yīng)沒多久,長子就沒了。 那個叫查傳俠的大孩子,是他和第二個妻子朱玫的心頭肉,兩人共有四個子女,傳俠是老大。 要知道那時候的金庸,早已不是當(dāng)年初到香港的窮小子。 他跟朱玫在1956年結(jié)的婚,正是夫妻同心的時候。 兩人帶著一股沖勁,離開了安穩(wěn)的工作,憋著一口氣要在香港辦一份自己的報紙,這就是后來響當(dāng)當(dāng)?shù)摹睹鲌蟆贰?/p> 創(chuàng)報頭幾年,那個難啊!報紙賣不動,錢袋子緊巴巴,夫妻倆沒日沒夜地熬,困了就在辦公室小憩,醒了又埋頭苦干。 家里的孩子,自然顧不上多少。查傳俠就是在這樣的光景下長大的。 爸爸金庸心里裝著整個江湖,筆下刀光劍影快意恩仇;媽媽朱玫陪著丈夫沖鋒陷陣,為了《明報》能活下去耗盡心力。 小小的家,常常是大人們的戰(zhàn)場,唯獨缺了給孩子的溫暖角落。 傳俠這孩子,心思本就比別人細,他不愛說話,喜歡一個人待著,那些熱鬧的武俠世界好像跟他隔著一層紗。 爸媽忙得腳不沾地,哪里留心到兒子心里悄悄堆積起來的孤單和憂愁? 好在功夫不負苦心人,《明報》總算在香港站穩(wěn)了腳跟,越做越大。 金庸的名字成了金字招牌,錢袋子鼓了,社會地位也節(jié)節(jié)攀升。 照理說,這個家該更幸福美滿了才對。事情偏偏不是這樣。 最難的時候夫妻倆能互相打氣,同舟共濟;真等到風(fēng)平浪靜了,船里的兩個人反倒經(jīng)常吵起來。 有時候是為了報館將來怎么走,意見不合爭得臉紅脖子粗;有時候就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看對方哪都不順眼。 家里的空氣變得緊張、冰冷。從前的深情厚誼,在一次次爭吵里被撕成了碎片。 年紀(jì)最大的查傳俠,目睹了爸媽從恩愛夫妻變成互相怨懟的冤家。 家里再也沒有往日的溫暖,他心頭對親情、對愛情的那點期望,像蠟燭一樣,一點點熄滅下去。 他開始困惑,人間這些所謂真摯的感情,是不是本來就像肥皂泡,漂亮卻一戳就破? 孩子心頭長滿了刺,做父母的沒看見。 他們自己之間的裂縫,已然深不見底。終于,那個導(dǎo)火索在1976年點燃了。 金庸和一個年輕姑娘林樂怡走到了一起,她只有十六歲,比傳俠還小,在一間酒吧做侍應(yīng)生。金庸常去喝咖啡,一眼就被她吸引了。 年輕鮮活的林樂怡,眉眼間依稀像極了他年輕時求而不得的大明星夏夢。 這份因相貌生出的好感,漸漸變成了難以抑制的情感。 金庸仿佛在少女身上,找到了自己失落已久的青春和激情。 兩人私下交往起來,直到后來金庸生病,林樂怡直接搬過去照顧他,這段關(guān)系才算徹底曝光。 紙包不住火,金庸只好向朱玫坦白。 朱玫心里早就有數(shù)了,多年的爭吵消磨,她對丈夫的愛意也所剩無幾。 讓她無法接受的是被拋棄的恥辱感,這個性格倔強、陪著丈夫白手起家的女人,咽不下這口氣。 當(dāng)金庸最終攤牌要離婚時,朱玫冷冷回應(yīng):“行,你要離可以,可她,”她指的當(dāng)然是林樂怡,“必須做絕育手術(shù)。” 被激情沖昏頭腦的金庸,竟然一口答應(yīng)了前妻的條件。 對他而言,只要能和林樂怡在一起,什么都行。他覺得這是他晚年遇上的真愛,值得付出代價。 可他忘了,或者根本沒深想,這場離婚風(fēng)暴的余波會卷走誰。 夫妻倆的決裂已成定局,最傷心的不是離婚的兩個人,而是遠在異國他鄉(xiāng)的兒子查傳俠。 父母離婚的噩耗傳到美國,對這個本就心灰意冷、覺得感情虛妄的年輕人來說,無疑是最后一擊。 他無法理解為什么父親會拋棄母親,愛上一個小侍應(yīng)生,更無法承受家庭徹底破裂的結(jié)局。 1976年10月,還不到二十歲的查傳俠,在極度的痛苦和絕望中,選擇了結(jié)束自己年輕的生命。 那個寫盡江湖豪情、兒女情長的武俠泰斗金庸,在那一刻才真正體驗到什么叫撕心裂肺。 巨大的痛苦和潮水般的自責(zé)幾乎將他吞噬。 多少次,他想追隨兒子而去,幸好被一直守在身邊的林樂怡硬生生拽了回來。 就在兒子去世這一年,悲痛中的金庸還是和年輕的林樂怡結(jié)了婚。 也許長子的死,真的狠狠驚醒了他,讓他決心徹底改變過往;也許漂泊半生終于靠岸,覺得林樂怡就是最后的歸宿。 經(jīng)歷了兩次失敗的婚姻,這一次,他再也沒離開林樂怡。 無論參加什么活動,還是去外地旅游,身邊總有她的身影。 金庸總對人說,是妻子在細心照料他的生活起居,言語間充滿了感激。 和獲得陪伴的金庸不同,前妻朱玫的日子則是另一番光景。 離婚后她沒有再嫁,雖然分到了一筆數(shù)額不小的財產(chǎn),可錢堆得再高,也填補不了心里的那個大洞。 兒子的死,仿佛也切斷了她和剩下幾個孩子的緊密聯(lián)系,往來越來越少。 晚年,不幸染上了肺結(jié)核,在六十三歲那年孤零零地離開人世。 沒有子女在旁,沒有親人在側(cè),這位曾經(jīng)鼎力支持丈夫創(chuàng)業(yè)、親手帶大四個孩子的堅強女人,帶著無人知曉的悲涼,在冷清的病房里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信源: 鳳凰網(wǎng):《金庸長子查傳俠自殺事件始末》 《明報月刊》(香港)相關(guān)歷史報道及人物專訪 三聯(lián)書店:《金庸傳》 |
|
來自: 錦字香痕 > 《星尚風(fēng)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