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亞最近在軍購市場上可是很活躍的,之前傳出自己對殲-10十分的感興趣,然后轉身就向法國增購了十多架“陣風”戰斗機,也正是因為有了追加訂單的舉動,在本月中旬舉辦的法國閱兵式上,印度尼西亞首次以主賓國的身份參加了法國大閱兵。 然后就是在下一代戰斗機的選擇上,本來它是與韓國合作開發KF-21的,但是在今年六月份的時候印度尼西亞又把橄欖枝拋向了土耳其,與其簽署了共同開發“卡恩”(KAAN)戰斗機的意向協議。印尼的這波操作給韓國人都看傻了:大哥思密達,你這是在玩什么呢?不是咱們兩個一起“玩”的嘛? 本來各方以為印尼此舉只是一個政治姿態,沒想到人家玩真的! 印尼牽手土耳其,敲定KAAN采購協議26日在伊斯坦布爾舉行的IDEF 2025國防工業展覽會上,土耳其國防工業局宣布與印度尼西亞國防部正式簽署了關于采購KAAN戰斗機的商業合同。 注意!之前兩國達成的是意向協議,這一次簽的可是實打實的采購合同了... 根據土耳其媒體的報道,當天包括土耳其國防工業部部長、印尼國防部長等多位高官共同參與了簽字儀式。本次采購合同的大致內容為印尼斥資約100億美元采購48架KAAN戰斗機,并且包含了六月份兩國簽署的早期政府間意向協議內規定的所有技術附件和實施細節。 根據協議土耳其將在印尼建立本地制造基地,用于飛機的組裝和維護。土耳其航天工業公司將主導戰斗機的生產,同時也會在關鍵技術轉讓方面同印尼保持高度合作。預計在KAAN完成最終測試和認證后,將于2030年左右開始向印度尼西亞交付。 ![]() 這份合同也被土耳其視為是該國歷史上單筆銷售金額最大的一次武器銷售合同。 印尼與KAAN卿卿我我,那么韓國的KF-21未來注定就要荊棘遍布了對于印尼采購戰斗機的舉動其實本人并沒有什么太大的興趣,只不過考慮到這個國家的“兩面三刀”態度:一邊同韓國若即若離、一邊又與土耳其勾搭連環,這戲碼就有看頭了! 印尼與韓國在KF-21戰斗機項目上的合作可以追溯到多年前。 2010年雙方簽署合作開發協議約定印尼將分擔KF-21戰斗機約20%的研制費用,并會在未來采購50架戰機,印尼宇航工業公司還會派出約100名技術人員參與設計和制造。該項目預計花費8.1萬億韓元(約合60億美元),其中印尼出資1.7萬億韓元 。 然而這項合作的過程卻并非一帆風順!受經濟下行等因素影響,從2017年開始印尼一直未能按約定支付相關研發費用,截至2024年4月印尼政府僅支付了4000億韓元。資金問題使得雙方矛盾逐漸顯現,韓國要求印尼將其份額從1.6萬億韓元減少到6000億韓元,同時減少技術轉讓規模,并修改聯合開發協議 。 屋漏偏逢連夜雨!在兩國合作過程中還出現了技術數據泄露的爭議。一些被派往韓國參與開發KF-21項目的印尼工程師被指控試圖竊取技術數據,盡管2024年7月KAI的一位高級官員表示在內部審查中并未發現重大問題,但調查仍在進行中,這無疑給雙方的合作蒙上了一層陰影。 面對諸多問題的困擾印尼開始在KF-21項目上的態度變得搖擺不定。 不過讓人感到費解的是,當印尼已經將目光轉向土耳其并準備簽署意向協議的前幾天,該國與韓國簽署了修訂后的KF-21開發協議,其中規定允許印尼繼續參與項目,印尼國防部也啟動了支付剩余份額的行政程序。這波操作在下屬實是沒有看懂啊,就有那么一種既要、又要的感覺... 標榜國際合作的KF-21在失去印尼之后未來堪憂?印尼對KAAN戰斗機的采購意向無疑讓KF-21的項目前景變得更加撲朔迷離。從印尼的角度來看,其國防戰略需求是多元化的,僅僅依靠KF-21戰斗機可能無法滿足其海洋戰略對龐大空中力量的支撐 。 而在7月份之前韓國國防安全論壇委員金珉碩一直都認為,印尼與土耳其簽訂的KAAN戰斗機合作意向與KF-21這種直接購買合同或合作合同相比,法律約束力存在很大差異。 如今兩國采購合同已經真正落地了,不知道這位金珉碩會有什么看法呢? 印尼在兩個項目上的投入和態度,已經顯示出其在兩者之間的權衡。印尼對KAAN的采購勢必會分散其在KF-21項目上的資源和精力,這對KF-21項目后續的研發進度、資金投入以及市場推廣等方面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而且KF-21本身也存在一些缺陷,如缺少內置彈艙,采用外掛設計導致隱身性能降低,達不到五代機隱身要求,這也可能是促使印尼尋求其他更符合其需求戰機的一個重要原因,花一樣的錢,誰會買一個“四不像”呢? 性能大PK:KF-21與KAAN既然說到了KF-21的缺陷,那么就簡單對比一下這兩款在研的新型戰斗機的部分性能吧! 首先是KF-21戰斗機 2022年7月份首飛的KF-21是韓國自主研發的四代半戰機,采用兩臺F414-GE-400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1.8馬赫,最大起飛重量25噸左右,最大載荷7.65噸,轉場航程2000多千米。 其主雷達采用韓國產有源相控陣雷達,可同時探測和跟蹤數百個地面目標,最大探測距離 200千米左右。不過由于技術原因它放棄了部分隱身能力,武器配備上采用了機腹半埋式和翼下掛載武器裝備的方式。 按照韓國官方的數據:KF-21在掛載4枚中距導彈時的RCS約為0.5至1平方米,相當于F-16 戰機(約為5平方米)的1/10,但遠不及F-35(0.001平方米)的水平。 然后是KAAN戰斗機 2024年2月份首飛的KAAN是土耳其自行研制的第五代隱形戰斗機,機長約20.3米,翼展13.4米,最大起飛重量34.7噸。配備有兩臺F110-GE-129發動機,單臺發動機推力約為76.3千牛,最大速度為1.8馬赫,作戰半徑為1100公里。 戰機配備有源電子掃描陣列(AESA)雷達,機身采用多平面設計、加萊特進氣道以及武器彈藥內置等方式降低雷達反射信號,還采用了大量碳纖維復合材料和雷達吸波材料。按照土耳其官方的說法,該機機首的RCS在0.01至0.1平方米之間,這個隱身性能如果是真的話,還算是及格。 從性能參數上看,KAAN在隱身性能和發動機推力等方面似乎更具優勢,這或許也是吸引印尼的重要因素。 不過個人以為,韓國的戰機雖然不咋地,但人家好歹也搞出過一款FA-50,而土耳其這款KAAN是該國首次研發噴氣式戰斗機,幾乎全部的子系統都是通過采購搞來的,所以在經驗這方面土耳其是干不過韓國的。 戰機研發經驗這東西可能目前還看不出什么優勢,待到戰機入役之后這個容易被人忽略的小優勢產生的影響可能就會被逐漸放大。 印尼采購戰斗機的態度:廣泛撒網而又搖擺不定近年來印尼在采購戰斗機方面展現出了極為積極并有點過于熱情的態度。 特別是在印尼提出“全球海洋支點”構想后,為維護海洋主權開始大力擴充軍隊實力,所以對空中力量的需求大增。 但是在軍機采購過程中,印尼搖擺不定的態度讓很多國家都很難堅定的與其達成合作,比如: 除了與韓國合作研發KF-21以及從土耳其采購KAAN外,印尼還考慮過從美國購買F-15EX 戰斗機、從中國購買殲-10戰斗機、從俄羅斯購買蘇-35戰斗機,甚至還考慮過從奧地利采購歐洲“臺風”戰斗機、從卡塔爾采購“幻影2000”戰斗機。 最終它敲定了法國的“陣風”戰斗機,也就是說這家伙將國際軍火市場上存在的全部在售戰斗機都談了一遍,每一款都表現出了即將采購的熱情,然而最后都不了了之了。 對于這樣的國家,個人看法:幸虧它沒有下單殲-10,咱們還是少與其接觸為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