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手機的隱藏功能 藍天綠林形成對比,纜繩貫穿山林,藍紅纜車點綴其中,畫面生動有動感,手機也能拍大片。 ![]() 第一節 精準對焦:讓主體清晰是基礎 一、核心要點:清晰對焦是拍好照片的第一步。手機自動對焦雖方便,但未必每次都準,手動點擊對焦是必備技能。別因一次失敗就放棄!為什么重要?主體模糊的照片毫無價值。怎么做? 1. 找準主體:確定你想拍清楚的是什么(人、物、景)。 2. 手動點擊對焦:在手機拍攝屏幕上,直接點擊你想要清晰呈現的主體位置。點擊處會出現一個對焦框(如圖-方框為示意點擊對焦)。 ![]() 3. 耐心嘗試:如果一次沒對上(主體仍模糊),多點幾次屏幕不同位置試試,或者稍微移動手機改變角度或距離。 4. 鎖定對焦/曝光 (進階,部分手機):長按屏幕上的對焦點,直到出現“AE/AF鎖定”之類的提示。這樣焦點和曝光值就固定了,方便你重新構圖再拍攝。 第二節 掌控曝光:用好光線是關鍵 一、核心要點:曝光決定照片的明暗。光線不足(如夜晚)或過強時,需要手動調整曝光補償來獲得理想亮度。什么是曝光?曝光過度:照片太亮/太白,亮部細節丟失。曝光不足:照片太暗/太黑,暗部看不清。手機如何調整曝光?自動曝光: 默認方式。點擊屏幕對焦后,手機會自動計算一個曝光值。手動曝光補償 (最常用): 1. 點擊屏幕對焦(出現對焦框)。 2. 對焦框旁邊通常會出現一個小太陽圖標 (??)或一個垂直的亮度滑塊(如下圖-為示意曝光補償滑塊)。 ![]() 夜景拍攝小貼士:光線不足是常態。除了調高曝光補償,盡量找有光源的地方(路燈、霓虹燈),或使用三腳架保持穩定。 第三節 畫面比例與構圖輔助線:構建好框架 核心要點:選擇合適的畫幅比例能突出主體美感;開啟輔助線能快速幫你構圖。 一、如何選擇合適的畫面比例: 照片的長寬形狀。提前設置好,拍出來就是設置好的比例。 常見選項 & 設置方法: 1. 打開手機相機。 2. 點擊右上角的齒輪/設置圖標(如下圖)。 ![]() 3. 在設置菜單中找到 “畫面比例” 或類似選項(如下圖)。 ![]() 4. 根據需求選擇:4:3 (標準):最常用,充分利用傳感器,適合大多數場景(如下圖)。 ![]() 16:9 (寬屏):電影感,適合拍風景、建筑等橫向寬廣的景。1:1 (正方形):文藝感,適合主體居中的簡潔構圖(美食、人像特寫)。全屏 (如 19.5:9):填滿手機屏幕,但實際是裁切了標準比例照片的上下部分,可能損失像素。一般建議優先用 4:3。 二、輔助線能更好的凸顯照片主體:是什么?屏幕上顯示的虛擬線條(構圖線),或智能提示(人像構圖),幫你對齊和安排主體位置。最常用:九宮格線 (井字線):開啟方法: 1. 打開相機設置。 2. 找到 “構圖線”或 “網格線” 選項(如下圖)。 ![]() 3. 將其開啟。屏幕顯示:拍攝界面會疊加顯示兩橫兩豎的虛線,將畫面分成九等份(如下圖)。 ![]() 怎么用?把重要的線條(地平線、海平面、建筑邊緣)放在橫線上(通常放在下1/3線或上1/3線)。把畫面的視覺焦點(人物眼睛、一朵花、顯著物體)放在四個交叉點附近。這是經典的“三分法”構圖。人像構圖 (部分手機):開啟方法:在相機設置中找到 “人像構圖” 選項并開啟(如下圖)。 ![]() 怎么用?拍攝人像時,手機會在屏幕上提示你調整位置(如“向上移動手機”),目的是把人臉自動放在黃金分割點。根據提示移動手機到合適位置后,相機可能自動拍攝或提示你手動按下快門。 第四節 拍下廣闊天地:全景模式與超廣角 核心要點:普通鏡頭拍不下?用全景或超廣角!全景適合超寬/長景(需要移動手機),超廣角操作更簡單視野更廣。 一、認識全景拍攝模式:是什么? 手機幫你自動拍攝多張照片并拼接成一張超寬或超長的照片(比例常為2:1)。 適用場景:壯麗的風景線、高大的建筑、狹長的街道、多人團體照(需要空間)。 怎么拍? 1. 在相機模式選擇界面,切換到 “全景” (Panorama)模式。 2. 按下快門按鈕開始拍攝。 3. 屏幕上通常會有箭頭(→ 或 ↑)指示移動方向。 4. 穩定、勻速地沿著箭頭方向水平或垂直移動手機。 5. 移動完成覆蓋想拍的范圍后,再次按下快門或等待自動停止。 6. 手機會自動拼接生成一張寬幅照片。 關鍵:穩!慢!勻速!抖動或過快會導致拼接錯位或模糊。 二、什么是超廣角:是什么? 一個鏡頭視角特別廣(通常標識為 0.6x, 1x ,2x或一個 “小樹”圖標),能在同樣位置拍下更多內容(如下圖)。 ![]() 優點 vs 全景:操作簡單:像普通拍照一樣,按快門就行,無需移動手機。抓拍動態場景更方便(人、車移動)。能拍出更強的空間縱深感(近大遠小效果更夸張)。邊緣可能有輕微桶形畸變(直線變彎),注意主體別太靠邊。適用場景:室內空間、狹窄街道、多人合照、想要夸張透視感的風景/建筑、需要快速捕捉廣闊場景。怎么開? 在普通拍照界面:找到變焦按鈕(通常顯示 1x, 2x 等)。點擊小于1x 的數字(如 0.6x)或 最左側的“超廣角”圖標。屏幕顯示視角變廣后即可拍攝。效果對比:普通模式 (1x):視野較窄。超廣角模式 (0.6x):視野顯著擴大,容納更多景物。 第五節 探索微觀世界:微距 核心要點:用微距功能近距離拍清微小事物的細節,發現肉眼忽略的美。 一、什么是微距: 就是離得非常近(通常幾厘米)拍攝小物體(花瓣、昆蟲、水滴、紋理、首飾),把它們拍得很大很清晰,展現微觀細節。它是普通攝影的延伸。 二、微距的應用 (怎么拍?): 1. 靠近!靠近!再靠近!把手機鏡頭盡量貼近你要拍的小主體(幾乎要碰到)。 2. 嘗試手機自動對焦:打開普通拍照模式。點擊屏幕上離你最近的小主體進行對焦。問題:距離太近時,普通模式可能無法對焦或對焦困難。 3. 使用“超微距”模式 (推薦):在普通拍照界面,找到 “微距”或“小花”??圖標(通常在更多模式菜單里,或集成在變焦環附近,如下圖)。 ![]() 點擊開啟。屏幕通常會有提示(如顯示“超微距”)。再次將手機非常靠近主體。 點擊屏幕對焦后按下快門拍攝。 4. 專業模式設置 (更精準控制):(詳見下節 )打開專業模式。 ![]() 將對焦模式 (AF/MF) 切換到 MF (手動對焦)。手動滑動對焦滑塊到最左端(微距端)(如下圖)。 ![]() (可能需要配合調整快門速度、ISO 保證畫面清晰明亮)。效果:能將平時忽略的細節纖毫畢現地展現出來(如下圖)。 ![]() ![]() 小貼士: 極度穩定:手抖是大敵!手肘支撐或靠墻,或使用迷你三腳架。光線充足: 自然光最好,陰影下或晚上拍微距難度大,可用小手電補光。多角度嘗試:微距世界很奇妙,換個角度可能完全不同。 第六節 手機相機里的專業模式:進階手動控制 核心要點:專業模式讓你手動控制相機核心參數,像用單反一樣追求更高畫質和創意效果。適合復雜光線或特定需求。 一、什么是專業模式:是什么? 提供手動調節核心參數的界面,把“自動擋”變成“手動擋”。主要參數 (圖標含義 - 如下圖): ![]() ISO (感光度):相機感光元件對光的敏感度。數字越高畫面越亮,但噪點(粗糙顆粒)越多(如下圖)。 ![]() 原則:光線好時用低ISO (50-400),光線差時再提高ISO (800+),需注意噪點。 S (快門速度): 快門打開的時間。單位是秒(如1/100s)或秒(如2')。數字越小 (1/1000s),快門越快,能“凍結”快速運動。數字越大 (1/10s, 1' 等),快門越慢,進光越多(適合夜景),但容易拍糊(需三腳架!)(如下圖)。 ![]() EV (曝光補償):快捷增減整體亮度 (+ 變亮, - 變暗)(如下圖)。 ![]() WB (白平衡):調整照片的“冷暖”色調。`A`是自動。`K`是色溫值(數值低如3000K偏藍冷,高如6000K偏黃暖)。也可選預設(陰天??、日光??、白熾燈??等)來糾正偏色或制造氛圍(如下圖)。 ![]() AF/MF (對焦模式):`AF-S` (單次自動對焦):點屏幕對焦一次,適合靜物(默認)。`AF-C` (連續自動對焦):持續追蹤移動物體對焦(適合運動)。`MF` (手動對焦):滑動條自己調清晰度,從微距(小花)到無限遠(山峰)(如下圖)。 ![]() 適合自動對焦困難時(如拍微距、隔著玻璃)。(水平儀):打開后屏幕顯示水平線(如下圖)。 ![]() 實線是當前手機角度,虛線是標準水平線。移動手機讓兩線重合,確保照片橫平豎直。 二、專業模式的應用 (怎么用?): 1. 打開專業模式:打開相機 -> 模式 -> 選擇“專業”(Pro) 或 “手動”(M)(如下圖)。 ![]() 3. 常用場景設置思路:拍月亮/夜景 (需三腳架!):ISO: 調低 (100-400) 減少噪點。快門速度(S):調慢 (如1/2s, 1s, 甚至更長) 增加進光。對焦(AF/MF):切到 `MF`,滑塊拉到最右(無限遠 ∞)或對著月亮邊緣手動調清晰。曝光補償(EV): 可能需要稍微降低 (-0.3 到 -1.0) 避免月亮過曝成光球(對比 自動模式 vs 專業模式)。拍流水拉絲/車流光軌 (需三腳架!):快門速度(S): 調慢 (1秒或更長,如2'、5')。ISO:調低 (100)。抓拍運動 (跑步、寵物):快門速度(S):調快 (1/500s 或更快)。ISO:根據光線調高保證足夠亮度。對焦(AF):選 `AF-C` (連續追焦)。 4.利用水平儀:調整手機角度直到實線與虛線重合,確保畫面不歪斜。自動模式拍月亮 - 過曝成光暈球,無細節專業模式低ISO+合適快門拍月亮 - 清晰可見環形山細節 總結:專業模式需要多練習。從調整一兩個參數開始(如夜景調ISO和快門),逐步掌握。它能極大提升你在復雜光線下的拍攝能力和創意空間。不同手機型號功能略有差異,請以實際界面為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