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畫面的構思 在這片遠離人煙的原野上,斑駁的白雪還殘留在土地上。遠處,叢林的枝葉早已褪去了夏日的翠綠。此刻,夕陽西下,將遼闊的天空浸染成一片溫暖的橘紅。幾只潔白的鳥兒正揮動著翅膀,在霞光中飛翔。它們輕盈的身影,既像是在歡送緩緩落下的夕陽,又像是在提前迎接即將到來的朝陽。整個畫面充滿了寧靜而令人向往的希望感。 ![]() 第一節 構圖 手機時代,人人都是攝影師?掏出手機“咔嚓”一下似乎誰都會。但真相是:即使你和朋友拿著同款手機,站在同一位置,對著同一片風景按下快門,出來的照片效果卻可能天差地別!這其中的關鍵魔法,就是——構圖。 無論你是剛拿起手機拍照的新手,還是玩轉鏡頭的行家,構圖永遠是繞不開的核心課題。它決定了你的照片是平淡無奇還是瞬間抓人。然而,很多初學者正是在這里栽了跟頭:要么被復雜的“規則”嚇退,要么陷入了生搬硬套的死胡同。 別讓錯誤的觀念阻礙了你用手機拍出大片!接下來,我們將撥開迷霧,深入探討構圖對手機攝影的非凡意義,并揭示兩條至關重要的黃金原則——它們簡單易學,卻能立刻讓你的照片脫胎換骨。 1.1 構圖:手機攝影的“魔法咒語” 說到“構圖”,你是不是立刻想到了“擺圖案”或“拼畫面”?其實,構圖就像作曲、寫文章,它的本質是將散亂的元素巧妙組合,賦予它們意義,最終創造出一件打動人心的視覺作品。 如今,手機幾乎成了我們每個人的“口袋相機”。它輕便、快捷、門檻低,讓我們隨時隨地都能“咔嚓”一下,記錄生活。很多人起初只是“隨手一拍”玩玩,但你知道嗎?掌握一點構圖的“魔法”,就能讓你的照片瞬間脫胎換骨!它不僅能幫你更快地抓住精彩瞬間,更能顯著提升照片的“質感”和“吸睛力”,讓平凡的日常也能拍出迷人的大片感。 如果把手機硬件比作你的“畫筆”,那么構圖就是你駕馭畫面的“筆法”和“語言”。它是攝影中至關重要的“軟實力”,能精準、高效地替你“說話”——你想表達的情緒、講述的故事、突出的重點,都能通過巧妙的構圖清晰地傳遞給看照片的人。簡單說,構圖是你表達主題、深化主題的超級助手! 想想那些讓你心動的照片吧!它們往往源于攝影者被某個瞬間深深打動,然后用鏡頭框住了那份“心動”。但為什么面對同一個場景,不同的人拍出來效果天差地別?關鍵在于構圖能力!初學者常常在構圖上“絆腳”,導致好景致拍不出好效果。提升構圖能力,是解鎖照片“高級感”和“藝術感”的金鑰匙。它能讓你拍下的不止是畫面,更是那份觸動你的情感和故事。 1.2 構圖原則一:鎖定你的視覺焦點——突出主體 當你舉起相機,一個核心問題必須擊中你:“這張照片的靈魂是什么?”或者說,“你想讓世界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明確了這份心之所向,攝影的魔法才真正開始。 緊接著,你需要化身畫面的“導演”:選擇誰來做主角(主體)?以及,用什么樣的“濾鏡”去觀察和詮釋它?構圖,這門攝影殿堂里至關重要的藝術,其魔力正在于此——它能將你腦海中翻騰的想象,變成吸引眼球、直擊心靈的視覺現實。 如下圖——'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感覺' ![]() ![]() 1.3 構圖原則二:讓配角“退后一步”:弱化陪襯 攝影的魅力在于捕捉真實,我們無法像畫家那樣隨心所欲地改變拍攝對象的外形或色彩。能做的,是在取景框中巧妙地“排兵布陣”——調整它們的位置和相互關系。僅僅讓主體“站”出來還不夠!想要畫面瞬間抓住眼球,核心秘訣在于:在突出主體的同時,必須讓陪襯體“安靜下來”。 如下圖—弱化陪襯 ![]() 這就是構圖的第二個黃金法則——弱化陪襯。 為什么?想象一下:舞臺上的主角光芒四射,但如果旁邊的配角也穿著亮片裝、跳著勁舞,你的目光該往哪放?照片畫面同樣擁擠!那些非主體的元素(陪襯體),如果過于搶眼、雜亂或與主體“爭寵”,就會像噪音一樣干擾視線,淹沒你想表達的核心。 怎么做?“弱化”不是消滅,而是控制陪襯體的視覺影響力,讓它們心甘情愿地“退居二線”,服務于主體。這可以通過:虛化背景/前景:利用淺景深,讓主體清晰銳利,陪襯朦朧柔美。 簡化畫面:移開或避開分散注意力的雜物,保持背景干凈利落。 控制光線:讓光線聚焦于主體,陪襯處于陰影或較暗區域。 降低色彩/明度對比:讓陪襯的色彩更低調、飽和度更低或明度接近背景。 引導線條指向主體:利用環境線條,將觀眾視線自然引向主角,陪襯成為路徑的一部分。 記住:成功的構圖,主角是聚光燈下的明星,而陪襯,則是默默鋪就紅毯、烘托氛圍的最佳配角。學會“弱化”,你的照片才能真正做到“一目了然,直擊人心”。 第二節橫著拍還是豎著拍?畫面方向里藏著構圖玄機! 刷朋友圈、看INS,或者翻看自己的手機相冊時,你有沒有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有些照片橫著展示,像一幅展開的畫卷;有些則豎著呈現,仿佛一扇打開的窗戶。這橫豎之別,可不是隨手一按的偶然,更非由相機或手機本身決定,也絕非拍攝者一時的興致。 真正決定照片該“躺”還是該“站”的,是你的拍攝對象和你想講述的故事! 想象一下:巍峨的山脈在眼前綿延起伏,遼闊的海平面向天際伸展——這種宏大的場景寬度,是不是更適合用橫構圖來容納那份壯闊?仿佛畫面在邀請你左右環顧。 再想想:一位舞者優雅地騰空躍起,一棵高聳入云的古樹,或者城市中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樓——這些強調縱向線條、高度或縱深的主體,用豎構圖是不是更能凸顯那份挺拔與氣勢?引導你的視線向上或向下探索。 下次舉起手機或相機時,別急著按下快門!先問問自己: 我眼前的主角是誰? 它最打動我的特質是什么? 是它的廣闊?它的高度?它的縱深? 我想通過這張照片傳遞怎樣的氛圍或故事? 弄清了這些,橫與豎的選擇就不再是難題,而會成為你精準表達畫面主題、引導觀眾視線的有力工具。小小的方向選擇,藏著你對畫面理解的智慧和構圖的巧思! 2.1 這些時刻,橫構圖是您的絕佳選擇! 橫構圖,這種經典的橫向畫幅,不僅是還原眼前景象的自然方式,更是攝影中最常用也最經久不衰的構圖法寶。它能巧妙地帶給畫面穩定感與開闊感,尤其擅長捕捉以下精彩瞬間: 1. 擁抱遼闊天地:當您面對壯麗的山河、無垠的地平線、浩瀚的海面或是廣袤的天空時,橫構圖是展現這份遼闊的不二之選!它能完美容納那些橫向延展的線條與氣勢,讓您的畫面呼吸起來,盡顯天地之壯美。想象一下,一條地平線向畫面兩側無限延伸的感覺,這正是橫構圖的魅力所在。 2. 捕捉躍動韻律:拍攝奔跑的運動員、疾馳的車輛、飛翔的鳥兒?橫構圖能讓運動感瞬間“活”起來!它天然地為運動物體提供了充足的橫向空間,仿佛預留了前進的軌跡,讓動感呼之欲出,強化畫面的節奏與張力。 3. 人景和諧共舞:在人像攝影中,橫構圖絕非配角。它能優雅地平衡人物與環境的關系。通過在人物視線方向或畫面邊緣巧妙“留白”,不僅營造出強烈的空間感與故事感,更能讓整個構圖顯得穩重而舒適,仿佛一幅精心布局的畫卷。試試在人物視線前方留出空間,畫面立刻就有了“呼吸感”。 4. 聚焦神情故事:即使是特寫鏡頭,橫構圖也能大放異彩!它提供了比豎構圖更寬的視角,能更自然地展現人物的面部特征、微妙表情和生動神態,容納更多環境信息來烘托氛圍,讓特寫更具敘事深度,而不只是局部的放大。它能講述更多關于“此刻”的故事。 簡而言之,當您想表現寬廣、穩定、動感,或者需要協調人景關系、講述更豐富的特寫故事時,橫構圖就是您手中最可靠、最能激發畫面潛力的利器!下次舉起相機,不妨多想想:這個場景,橫著拍會不會更精彩? 沙灘倒映著天空色彩,與海水形成對比,整體畫面色彩和諧,傳遞出放松、平和之感,盡顯自然壯麗與寧靜。這時候我們應橫構圖。 ![]() 2.2 何時該堅定地選擇豎構圖? 橫構圖固然經典,但當你想讓世界“向上生長”時,豎構圖才是那把解鎖力量的鑰匙。 想象一下:高聳入云的摩天大樓、莊嚴神圣的古塔、或是荒野中一棵孤傲伸展枝椏的大樹……這些場景的靈魂,往往在于它們向上延伸的生命力與莊嚴感。這時,如果拘泥于橫構圖,就像給挺拔的身姿套上了無形的枷鎖,那份直指蒼穹的氣勢會被悄然削弱。 豎構圖的魔力,就在于它能完美呼應并強化這種垂直的力量感: 1. 拉長視野,突顯偉岸:*它能自然地拉伸畫面高度,讓你的拍攝對象——無論是建筑還是樹木——顯得更加挺拔、高大、充滿不可忽視的存在感。 2. 聚焦垂直線條:當畫面中垂直線條占據主導地位(如建筑的輪廓、樹木的軀干、瀑布的水流)時,豎構圖能將這些線條的魅力最大化地呈現出來,引導觀眾的視線向上攀升。 3. 營造莊嚴與沉浸感:這種向上的張力,天然帶有一種肅穆、崇高或令人屏息的沉浸氛圍,是橫構圖難以企及的。 簡單來說:當你眼前的景象在向你“呼喊”著高度與縱深,當那些垂直線條渴望被“頂天立地”地展現時——堅定地選擇豎構圖!它將把你的主體從背景中“托舉”出來,喚醒觀眾對高度的感知和對莊嚴的共鳴。 拍攝建筑的時候,我們應以豎構圖,這樣提升了建筑的立體感,給人一種直插云霄的感覺,建筑看起來也更加大氣 總結一下硬核: 橫構圖 = 寬度、廣度、環境、穩定、多人、電影感。 想拍“寬”的選它! 豎構圖 = 高度、縱深、個體、聚焦、沖擊力、手機友好。想拍“高”的或突出單人選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