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談錢傷感情,不談錢沒感情。(利益是人際關系的試金石) 2. 升米恩,斗米仇。(過度的恩惠可能滋生怨恨) 3. 人走茶涼是常態,雪中送炭是情分。(世態炎涼,真情難得) 4. 捧高踩低是本性,趨利避害是天性。(現實中的生存法則) 5. 承諾在沒實現前,都像空中樓閣。(行動比言語更有力) 6. 同情心常常有,但共情力很稀缺。(理解別人的困境容易,真正感同身受難) 7. 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順境朋友多,逆境見真心) 8. 人往往對陌生人寬容,對親近的人苛刻。(距離產生“美”,熟悉帶來挑剔) 9. 嫉妒源于比較,痛苦來自落差。(不比較是快樂的秘訣之一) 10. 關系再好,也經不起利益的考驗。(巨大利益面前,人性常被拷問) 11. 大多數人關心的不是你飛得累不累,而是你飛得高不高。(世人多看重結果而非過程) 12. 傾訴秘密時,你以為對方在傾聽,其實對方在搜集素材。(秘密有時會成為談資) 13. 位置不同,少言為貴;認知不同,不爭不辯。(層次不同,溝通無效) 14. 人性最大的惡:恨你有,笑你無,嫌你窮,怕你富。(扭曲的攀比心理) 15. 你的善良,必須帶點鋒芒。(無底線的善良易被利用) 16. 免費的東西最貴,人情債最難還。(免費的背后可能有隱性成本) 17. 事不出,不知誰近誰遠;人不品,不知誰濃誰淡。(時間和困境是檢驗關系的標尺) 18. 再好的關系,不提錢是朋友,一提錢可能變仇人。(金錢往往撕裂溫情面紗) 19. 人們總是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而不是真相。(認知偏見普遍存在) 20. 原諒容易,再次信任很難。(信任一旦崩塌,重建艱難) 21. 承諾的兌現率,往往與難度成反比。(輕易的承諾常是空頭支票) 22. 別人尊重你,不是因為你優秀,而是別人優秀。(尊重體現的是對方的修養) 23. 越是炫耀什么,內心越是缺少什么。(炫耀是內在匱乏的外在表現) 24. 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除非刀子捅在自己身上。(痛苦很難被完全理解) 25. 幫人七分,對方覺得理所當然;幫人十分,有一次沒幫就成了仇人。(期望管理失衡的后果) 26. 不要高估你在別人心中的位置,你可能啥也不是。(自我定位要清醒) 27. 人總是把最好的一面給了陌生人,最壞的一面留給了最親的人。(對外客氣,對內放肆) 28. 當你弱的時候,壞人最多;強大了,身邊全是好人。(實力決定你的生存環境) 29. 真誠這張牌,加上任何一張牌都是王炸,唯獨單出是死牌。(真誠需要搭配能力或價值) 30. 別人對你的態度,往往取決于你的價值(或可利用度)。(現實交際的底層邏輯) 31. 所謂成熟,就是看破不說破。(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32. 人教人,很難教會;事教人,一次就夠。(教訓比說教更有力) 33. 共富貴易,同患難難。(順境共享,困境分離) 34. 好聽的話別當真,難聽的話別較真。(保持情緒穩定和判斷力) 35. 所有的玩笑都有認真的成分。(玩笑常常是試探或真心的遮掩) 36.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不抱期待,反而驚喜連連。(降低期望是避免痛苦的良方) 37. 人前一套,人后一套,是很多人的生存技能。(虛偽有時是保護色) 38. 同情弱者,但更愿意追隨強者。(人性慕強) 39. 可以同情,但不要輕易相信眼淚。(尤其是成年人的)(眼淚可能是武器) 40. “為你好”是世界上最常見的道德綁架。(警惕以愛之名的控制) 41. 信任就像一張紙,皺了,即使撫平,也恢復不了原樣。(信任的脆弱性) 42. 人總是在接近幸福時倍感幸福,在幸福進行時卻患得患失。(得不到和已失去的糾結) 43. 大多數人能忍受遙遠的陌生人的成功,卻受不了身邊人的一點點進步。(近距離的嫉妒更強烈) 44. 翻臉比翻書還快,不是因為脾氣大,而是因為利益受損。(核心利益受威脅時的本能反應) 45. 不要試圖改變任何人,改變自己是神,改變別人是神經病。(接納是相處的智慧) 46. 借錢是情分,不借是本分。還錢見人品。(金錢債務考驗人性) 47.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在涉及重大抉擇時)(現實政治的殘酷邏輯) 48. 沉默有時不是懦弱,而是看透后的不屑爭論。(成熟的處世態度) 49. 越缺什么,越強調什么。(內在匱乏的外在投射) 50. 最容易傷害你的,往往是你最信任、最親近的人。(信任賦予對方傷害你的能力) 51. 人性經不起直視,太陽和人心都如此。(直視人性需要勇氣) 52. 捧殺比棒殺更可怕,因為它讓你在甜蜜中毀滅。(過度的贊美可能是毒藥) 53. 人脈的本質是價值交換,你不優秀,認識誰都沒用。(自身價值是社交基石) 54. 道歉的真正意義在于:“我承認錯了,并愿意承受你的情緒反撲”,而不是“我都說對不起了,你還想怎樣?”(道歉的姿態與誠意) 55. 自私是本能,無私是選擇。(承認本能,贊美選擇) 56. 人性最大的弱點之一:難以拒絕“即時滿足”的誘惑。(短視行為的根源) 57. 被拒絕的時候,想想別人憑什么幫你。(減少理所當然的心態) 58. “記仇”是許多人的本能,而“感恩”需要刻意練習。(負性記憶往往更強) 59. 人只會對不如自己的人寬容。(優越感有時是寬容的前提) 60. 免費的建議,通常不會被珍惜。(付出的成本影響重視程度) 61. 越害怕失去,越容易失去。(執念帶來的壓力) 62. 愛聽好話是人性,忠言逆耳利于行是反人性。(接納批評需要勇氣) 63. 在群體中,個體更容易放棄獨立思考。(烏合之眾效應) 64. 承諾在說出口的那個瞬間,往往是真誠的。變的是時過境遷和人心。(承諾的時效性) 65. 當你成功時,你的缺點會被解釋為個性;當你失敗時,你的優點也成了缺點。(成王敗寇的思維) 66. 大部分人只會在你安全、成功或有利可圖時愛你。(有條件的愛與支持) 67. 所謂的“性格不合”,往往是核心利益訴求不一致的托詞。(分手的常見借口) 68. 人們渴望被理解,卻很少真正去理解別人。(理解的雙向性稀缺) 69. “雙標”是人性常態,對自己寬容,對他人嚴格。(普遍的認知偏差) 70. 秘密告訴風,風會吹遍整片森林。(守口如瓶極其困難) 71. 免費的東西,人們往往不會珍惜,反而覺得廉價。(價值感知的誤區) 72. 人是慕強的動物,同情弱者但更尊重強者。(力量吸引追隨) 73. 輕易得到的,總是不被看重;歷經艱辛得到的,才會倍加珍惜。(沉沒成本心理) 74. 人們更容易記住你讓他們不舒服的時刻,而不是你千百次的好。(負面印象更深刻) 75. 道歉不一定代表錯了,有時只是代表更珍惜這段關系。(道歉的策略性) 76. “老實人”在利益博弈中常常吃虧。(規則意識強不等于適應社會規則) 77. 人往往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但為時已晚。(后知后覺的懊悔) 78. 互相麻煩,關系才能升溫;互不相欠,關系往往淡漠。(適度依賴增進聯結) 79. 看透人性的黑暗,依然選擇善良,才是真正的強大。(在認清真相后的選擇) 80. “憑什么”是弱者心態,“怎么辦”是強者思維。(面對困境的兩種反應) 81. 無關痛癢的贊美,人人都會;觸及核心的批評,需要勇氣和智慧。(有價值的批評稀缺) 82. 人往往能承受巨大的苦難,卻經不起漫長瑣碎的折磨。(鈍刀子割肉更痛) 83. 承諾時的“永遠”,有效期往往只到下一個誘惑出現之前。(永恒的脆弱性) 84. 尊重是贏得來的,不是求來的。(實力和價值是尊重的基礎) 85. “我以為”是很多誤解和矛盾的根源。(溝通不足與主觀臆斷) 86. 雪中送炭時,被幫助者記住的是炭;錦上添花時,被幫助者記住的是花。(不同情境下的感恩點) 87. 沒有實力的憤怒,毫無意義。(憤怒需要實力支撐) 88. 傷害你的人,往往比你還委屈。(加害者的自我合理化) 89. “下次吧”≈“算了吧”。(委婉的拒絕) 90. 很多爭吵,爭的不是對錯,而是情緒和尊嚴。(情緒驅動而非理性) 91. 原諒不代表忘記,更不代表信任如初。(原諒的界限) 92. 人性喜歡確定性和掌控感,厭惡不確定性和失控。(安全感需求) 93. “習慣”是比“愛”更強大的力量。(依賴與慣性) 94. 同情是俯視的,共情是平視的。(情感共鳴的層次) 95. 人往往在不需要幫助時,得到最多建議;在需要幫助時,聽到最多借口。(建議與實際支持的落差) 96. “改天”≈“星期八”,“以后”≈“13月”。(客套話的潛臺詞) 97. 人際交往中,距離產生美感,神秘帶來吸引力。(保留空間的重要性) 98. “沉默是金”在很多時候是保護自己的最佳策略。(言多必失) 99. 了解人性不是為了利用他人,而是為了保護好自己。(洞察的積極意義) 100. 看透人性依然熱愛生活,明察世故依然選擇真誠,是最大的智慧與勇氣。(認清真相后的積極態度) |
|
來自: guoxiongxin > 《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