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根 目前,基孔肯雅熱已經在南方多地都發現了病例,基孔肯雅熱是一種通過蚊子來傳播的病毒,除了基孔肯雅熱外,還有兩種種疾病也是通過蚊子來傳播的,那就是登革熱和寨卡病毒感染。那么,基孔肯雅熱和這兩種病毒感染有什么不同?基孔肯雅熱會更危險嗎? 首先說說基孔肯雅熱。發燒猛烈、關節痛突出,是它的兩大標簽。感染者往往一夜之間高燒到40℃,同時膝蓋、手腕、腳踝等處疼得不敢動,嚴重者幾乎癱在床上。這種對稱性的關節炎是它的典型特征。 再看登革熱。它的發燒也很厲害,甚至有“斷骨熱”之稱,常伴隨劇烈的肌肉骨骼痛和出血傾向。登革熱還有一種危險類型叫“重癥登革熱”,會引起出血、休克,死亡率可達5%左右,是三者中最兇險的。 寨卡病毒聽起來“溫和”一些,它的發燒輕微,但危險在于神經系統。特別是孕婦感染后,可能導致胎兒小頭畸形,造成永久性腦損傷。此外,寨卡病毒還可以通過性傳播和母嬰傳播,這點是基孔肯雅和登革熱所不具備的。 三種病的皮疹也略有不同。寨卡最早出皮疹,基孔肯雅中期出現,登革熱最晚。癢不癢也不同:登革熱的皮疹常常會癢,基孔肯雅和寨卡一般不會。此外,結膜炎、眼睛疼痛在寨卡中最常見。 從死亡率來說的話,基孔肯雅樂死亡率極低,現在的研究發現大概小于0.1%,如果說能夠好好的進行支持性的治療的話,很少會出現有死亡現象,而登革熱是這三種里面死亡率最高的,塞卡病毒也是同樣死亡率很低,而現在這三種疾病都沒有特效藥,主要靠對癥支持治療。比如高燒就退燒,關節痛就止痛。登革熱現在已有部分國家批準疫苗,但基孔肯雅和寨卡還沒有廣泛可用的疫苗。 三種病最根本的共同點在于傳播途徑:都靠蚊子——尤其是白紋伊蚊和埃及伊蚊。只要被這種蚊子叮了,就可能感染。所以關鍵不在于哪種病毒,而在于防蚊,這也是目前最困難的地方,因為夏天本來蚊子就多,哪里都有蚊子,而且蚊子白天也咬人,哪怕白天散步、喝咖啡、上班時,都可能成為它們的目標。所以現在最重要的,就是防蚊、滅蚊、躲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