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一走進商場,最先迎接我們的,往往是各大品牌門店的香氣。 這些高端香氛,單獨品味或許是美妙的,但多種氣味在空氣中交織混雜,聞多了容易頭暈。 各大品牌把自己的店面弄得香氣撲鼻,說白了,就是為了吸引顧客。 他們試圖通過特定的氣味,不知不覺地在消費者心中留下品牌印象。 身邊有位朋友,因為不喜這類濃艷的香氣,對商場向來是避之不及。 但有一種香,她卻不排斥。 那就是村姑陳茶室里的茶香。 茶葉中的各種芳香因子,經過沸水沖泡后散發到空氣中,就是天然的香氛。 這種香氣淡雅清麗,不濃重,不甜膩,基本沒有人會反感。 而作為喝茶體驗中的重要一環,聞香也是各位老茶客的必備技能。 聽起來似乎簡單,但其實大有講究。 今天,就用一篇文章,說清關于聞香的那些事。 《2》 喝茶聞香,首先要準備好合適的茶具。 不是任何茶具,都能用來品味茶香的,像紫砂壺這類茶具就很不推薦。 雙氣孔結構的紫砂壺,內壁并不光滑,甚至表面還存在著許多小氣孔。 這些氣孔,正是吸收茶香的罪魁禍首。 泡茶時,茶葉的香氣、滋味都會被它們吸收,如此一來,留給茶客的香氣就少了。 要想聞到飽滿馥郁的茶香,就要選一款能夠聚集香氣、突出香氣的主泡器。 表面光滑細膩的白瓷蓋碗,推薦給各位茶友。 白瓷蓋碗表面有釉面覆蓋,不吸香也不吸味,幾乎不會影響茶香的完整呈現。 另外,比起紫砂壺的小平蓋,蓋碗的圓弧形蓋子,還能將不斷向上的香氣,都聚集在它穹頂似的空間內,這邊是我們常說的蓋香。 確定了主泡器還不夠,品茗杯也有講究。 各種器型的品茗杯中,有一種聞香杯,用來聚香,效果顯著。 因為它的口徑小、杯型長,盛裝茶湯時,香氣不容易從杯口溢散,反而會順著杯口,涌向茶客的鼻腔。 《3》 老茶客聞香,主要聞三個部分——干茶香、蓋香和落水香。 干茶香,自然就是茶葉還未被沸水浸濕時,散發出來的香氣。 聞干茶香前,要先學會溫杯燙盞。 先用熱水將蓋碗燙熱,才能利用碗內的余溫將干茶的香氣激發出來。 溫杯燙盞后,立刻往蓋碗內投入適量干茶并合蓋。 拿起蓋碗,上下晃動兩三下,此時,能聽到干茶與蓋碗內壁碰撞發出的清脆聲響。 在這個過程中,茶香會逐漸釋放。 搖香后,輕輕掀起蓋碗的一角,干茶香便會從中溢出。 蓋香,前面也提到過,就是盤旋于碗蓋上的香氣。 品完干茶香后,快速注水出湯,茶湯出盡,便可揭蓋聞香。 高溫將茶葉中的香氣盡數激發,水蒸氣又帶著這些香氣凝于蓋上,聞起來十分濃郁。 經驗老道的茶客,能從蓋香上品出多重層次。 再接著,是落水香。 落水香不用“聞”,要用“品”,因為,此時的茶香已經浸透到湯水中了。 小抿一口茶湯,用舌尖在口中輕輕推動,感受它的厚度,一會兒再咽下,茶湯中的香氣便會蔓延到口腔各處,帶來持久的回味。 除了上面這三種香氣,聞香還可以聞掛壁香、葉底香等等。 品質上乘的茶葉,就是這般四處留香。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多人聞香,嘴和鼻子不要離蓋碗太近。 聞香時,也不宜說話,既是為了衛生,也能避免個人的口氣和飛沫污染茶香。 《4》 如何品香也是有技巧的。 聞香不是直愣愣地去聞,而是要仔細品味,品味香氣的不同層次。 愛好聞香的老茶客,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常見的是下面兩種。 第一種,按溫度的變化去聞香。 趁熱聞干茶香、蓋香,是聞香氣的前調。 此時,香氣被高溫激發,給人的感覺最為直接。 接著,將茶湯倒入公道杯,微微放涼后,又能品味中調香氣。 它略微收斂,但依舊濃郁。 最后,等到茶湯完全變涼,散發出的清冷香氣便是尾調。 除此之外,還可以根據沖泡次數,循序漸進地去聞茶香。 從第一沖到往后的數十沖,每一沖的蓋香、落水香都會有變化。 每次嗅聞,都是一次全新的體驗。 這也是沖泡功夫茶的樂趣之一。 將香氣分為不同的階段去品味,被稱為分段式聞香,是完整品味茶香的最好方式。 《5》 沒有哪個老茶客是不會聞香的。 于愛茶之人而言,喝茶之前,先端起茶杯聞一聞香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從溫杯后的干茶香,到最后一沖留下的葉底香,每一次嗅聞、品味,都是深入了解一泡茶的過程。 學會聞香,學會品味香氣的變化,不僅能夠讓自己的喝茶體驗更完整,也能完全展現出一款茶葉的價值。 所以說,聞香是喝茶時不可或缺的一環,少了它,喝茶的體驗就少了一半。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