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沙行 給瑜伽館充了上萬元的課程費,花數千元買了lululemon的瑜伽服,然而課還沒上幾節,忽然發現瑜伽館跑路了。 這幾年,瑜伽這門運動看上去是越來越火。《脫口秀大會》上,徐志勝講了關于瑜伽的段子,畫面辣眼,引來觀眾大笑。在小紅書和抖音,更是充斥著大量瑜伽照片與視頻。 然而瑜伽生意的不安穩,給很多瑜伽學習者造成暴擊。 2月下旬,號稱培養了超過6萬名瑜伽教練和超過50萬名瑜伽會員的梵音瑜伽,被曝“欠薪跑路”。有學員感慨,一夜之間大家在網上求助,“感覺很魔幻”。 一方面,瑜伽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另一方面,瑜伽館跑路的事件時有發生。這種鮮明對比,耐人尋味。 作為一運動,瑜伽充滿魅力。作為一門生意,瑜伽有想象不到的復雜。 瑜伽在國內“狂飆”。 作為一門古老的運動,瑜伽發源于印度北部的喜馬拉雅山麓地帶,在近代傳至歐美。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來到了中國。 相比大眾熟知的慢跑、籃球等體育運動,瑜伽屬于輕體力運動,運動強度相對較低,尤其適合女性練習。而根據相關科普,瑜伽姿勢運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能夠改善人們的生理和心理狀況,達到身體、心靈與精神的和諧統一。 在忙碌而焦慮的現代生活,這種功效直擊人心。更為瑜伽的興起,奠定基礎。 小紅書充斥大量瑜伽相關內容 2004年之前,中國的瑜伽服務從一線城市的大型商業健身中心開始萌芽,被視為“大操課”中的一種。當時課程受眾群體較小,以中高齡女性群體為主。 之后的10年里,瑜伽運動從一線城市向下緩慢滲透,獨立的瑜伽品牌陸續出現,形成連鎖店,同時瑜伽課程體系和培訓體系逐漸完善。 而到2015年后,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和消費能力的升級,瑜伽有了進一步興起的趨勢。各路資本開始關注到這一行業,投融資動作變得頻繁。線下瑜伽場在全國各地都有小規模爆發,小型瑜伽工作室變多,在線瑜伽品牌也迅速崛起。 學習瑜伽的條件越來越便利,反過來推動了瑜伽練習者的增加。 在北京打拼的于女士,在習練瑜伽上投入了小1萬元。她瑜伽之路的起步,就是因為小區門口新開了瑜伽店。當時宣傳人員四處推廣,于女士因為上班總坐著,頸椎總不舒服,便報名學習。 十幾節課下來,于女士覺得身心放松了不少。不僅身體更加有形態,心更容易靜下來。 同樣在北京打拼的武嬌嬌,在大學時期就接觸了瑜伽。當時作為選修課,武嬌嬌學習了幾個瑜伽動作,但并不真正理解瑜伽,也談不上多少收獲。而前些年出于減肥的目的,她再次報名瑜伽課程,得到了遠超預期的效果。 “身體變得更加輕盈和健康,做事情效率也明顯提高“,武嬌嬌向博客作者表示,這次更深度地習練瑜伽,讓自己的思路變得清楚,人也變得通透起來。 不過要學好瑜伽并不容易。武嬌嬌總結了一份心得:不同階段,每個人適合的體式是不一樣的。 所謂體式,可理解為姿勢,是習練瑜伽的重要組成。其中有難有易,有的熱門有的冷門。武嬌嬌本來練習一個比較簡單的體式,有了不錯的進展,但在學習大家推薦的熱門高階課程時,因為太難而備受挫折。 學習瑜伽有其復雜性,因此能否找到一位好老師格外重要。 一位有多年瑜伽習練經驗的資深人士向博客作者指出,專業的好老師會手把手帶你入門,防止跑偏,避免受傷或是更嚴重的體態問題。 然而尋師報課的過程中,埋藏著不少麻煩。 瑜伽雖好,但學習瑜伽花的錢,有時候不明不白。 襄陽一位網友分享了自己被套路的經歷。 有一天她在公園坐著玩手機,幾個小姐姐忽然跑過搭話,猛夸自己好看,要是身材練好就更加完美了。然后就開始說她們在搞活動,100塊錢可以體驗三節瑜伽課,并送一條質量很好的定制瑜伽褲。 五六倍奶茶的價錢,就換三節課加一條褲子,試試有何不可? 網友動心了。然而當她上完第二節瑜伽課后,小姐姐又開始了新的“洗腦”,想辦法讓她報長期課程。她們宣稱,店里推出了100塊體驗金抵消1000塊錢的課程的優惠,也就是說,報三千八的課程,只需交兩千八。 這比雙十一電商的滿減優惠可爽快多了。然而當網友交了錢,正式開啟瑜伽學習之旅,卻發現上了當。 原來,標價三千八的團體課程,不僅因為學員數量超出了老師精力能承擔的上限,大家的學習需求不能得到滿足,老師本身的能力同樣可疑。好多老師實際也是學員,完全不專業。 回頭看,這位網友還發現,之前瑜伽機構送的瑜伽褲完全談不上多好,跟淘寶19.9一條的沒有區別。 “還沒報課時說的天花亂墜,報名了卻不管不顧,希望大家可以避避坑,別像我一樣被套路了……”最后,她如此總結。 實際上,以看似特別劃算的體驗課程和優惠券,一步步誘導消費者越花越多,是健身領域的常見套路,要甄別不難。還有一些手段,就隱蔽多了。 一位重慶的網友辦了瑜伽館的2年卡。辦卡前,說好每年打卡156天,就退年費。她好不容易打卡一年156天,卻被告知必須2年后合同滿了才能退費。 一位太原的網友,家門口有瑜伽館新店開業,就辦了年卡。然而開卡50天,自己才上了三節課,這家店就通知搬走。網友去溝通退錢,被老板直接拒絕。這讓她擔心瑜伽館是要跑路。 喜歡瑜伽的人越來越多,但這個市場亂象頻出,讓消費者們頭疼。 有人做了一份瑜伽館套路總結: 年初預售,年中促銷或店慶,年末發漲價通知;永遠在招聘,一直做活動,一直在調價;春節、三八、五一、暑假……逢節必有搶購和秒殺;價格表上寫有原價、會員價、活動價,成交價還得需要和顧問老師談單;卡項一直在變,年卡、半年卡、雙年卡、季卡、月卡、次卡;課程一直在變,服務總是升級。 而且一些瑜伽館會看人下菜,有消費能力又爽快的,報價高一點;消費能力有限的,就打個折。 凡此種種,讓人不禁要問,瑜伽業為何會有這么多套路? 雖說瑜伽生意看起來熱鬧,但實際上卻相當脆弱。要探討瑜伽業的套路起因,跟這份熱鬧和脆弱,都有一定關系。 先說熱鬧帶來的麻煩。 2016年到2021年,我國大眾健身行業的融資總規模接近150億元。雖然因為疫情,融資規模出現較大幅度回落,但2021年后,資本對大眾健身賽道的關注度出現明顯提升,平均單筆融資金額再創新高。 這意味著,跟健身有關的生意都越來越誘人。具體到瑜伽,更是近年來特別火熱的一條賽道。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瑜伽課程服務市場規模預計達到343億元,瑜伽用品市場規模預計達到218億元。 這無疑會吸引更多商家入局,行業競爭隨之激烈。加上入局瑜伽行業的資金門檻較低,難免形成魚龍混雜的局面。有業內人士指出,少則三五十萬,就可以開一家瑜伽館。 據統計,中國瑜伽場館的規模在2021年便超過了4萬家。 這時候,瑜伽業的營銷套路自然就會有所進化。而老實本分的經營,可能就會面臨關乎生死的壓力。 有從業者吐槽,自己“不做活動,不做營銷,直接死”。 再者,瑜伽業的預付費模式天然存在脆弱性。 瑜伽館賺錢并不容易。在梵音瑜伽暴雷后,其創始人饒秋玉表示,目前公司包括會員未耗卡、房租及員工公司,有數億債務。 而總結梵音的教訓,預付費模式是一個巨大隱患。 梵音瑜伽某店暫停營業。來源:北京民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