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Bible智慧指引人生方向 職場里最不缺的,就是表演型努力者。 他們用加班的時長、忙碌的姿態(tài)當道具,卻在真正需要出結果時掉鏈子。 要知道,老板的KPI清單上,從來只寫著做成了什么,而不是做了什么。 一、假裝努力的三種套路 1.感動自己式忙碌 我過去的同事張哥,他每天最早到公司,打印機旁總堆著他打印的資料,可季度總結時,他負責的板塊總有漏項。 后來才發(fā)現,他花兩小時整理的文件夾,不過是把文件按顏色分類,看起來忙,實則在做無效工作。 2.打卡式加班 聽我盆友嘮嗑,部門新來的實習生總熬到最后一個走,可分配給他的PPT改了五版還沒通過。 有次他深夜回去取東西,看見實習生對著屏幕刷短視頻,見他來了趕緊切回文檔。為加班而加班,不過是給領導看的戲。 3.口號式奮斗 周哥開會時總說這個月一定突破業(yè)績,筆記本上列滿計劃,卻連客戶的基本需求都沒摸透。 三個月后他被調崗時,筆記本的最后一頁還寫著下個月加油。用口號代替行動,注定是自欺欺人。 二、真努力和假努力,差在這兩點 1.有沒有聚焦核心目標 比如做活動策劃時,從不像別人那樣先列幾十頁方案,而是先抓關鍵:這次活動要讓多少老客戶復購? 圍繞這個目標,砍掉花哨環(huán)節(jié),把精力放在精準邀約上,結果用一半時間完成了超額任務。 2.敢不敢直面問題 比如,做銷售時,業(yè)績不好就去跑客戶,而不是抱怨市場;客戶說價格太高,不找借口,而是去申請解決方案;客戶說沒時間看資料,就把資料做成3分鐘短視頻。 真努力的人,永遠在解決問題,而不是表演態(tài)度。 三、職場生存的真相:結果是最好的簡歷 年底評優(yōu)時,沒人問你加了多少班,只看你拿下了多少項目;升職加薪時,領導不看你寫了多少計劃,只看你兌現了多少承諾。 就像車間里的機器,空轉再久也造不出零件,真正有價值的努力,從來都帶著明確的方向和沉甸甸的結果。 寫在最后: 別再用我已經很努力了來安慰自己,職場不相信眼淚,只相信成果。 少點表演,多點實干。畢竟,結果這東西,從來不會陪任何人演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