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石鐘山 文/百蟲 石鐘山一般指的是江西九江湖口的石鐘山,然而浙江溫州也有一座石鐘山,位于鹿城西部仰義街道和藤橋鎮(zhèn)的交界處,戍浦江浦口外甌江淤灘邊。有大、小石鐘,甌江在西北角小石鐘處轉了個90度的大灣,漁藤路穿小石鐘環(huán)繞在山腳下:大石鐘屬于我的家鄉(xiāng)藤橋鎮(zhèn)下岸村;而小石鐘在金麗溫高速公路甌江大橋畔屬于仰義街道漁渡村。兩者相距三百米左右。登大石鐘北瞻永嘉,西望青田,東眺鹿城,南瞰鹿城輕工業(yè)園區(qū),浙南鋼材市場。 大石鐘的半山腰有一個暗鐘洞,據(jù)說以前有仙人居住過。小時候和幾個同學到過洞口,由于各種原因,我們沒有深入洞中。公路邊有個交界牌子,離大石鐘不遠處,雨下的大,溪水從山坳里奔瀉出來,把山分成兩半,把下岸和漁渡分的清清楚楚。平時沿溝壑而上,在巖崖會看到很早很早以前不知是人還是動物留下的痕跡。大石鐘的山腳下是石鐘山翻水站。 小石鐘的旁邊是今年三月剛停止營業(yè)“浙江長江能源發(fā)展有限公司漁渡儲配站”(簡稱:煤氣站,即:石鐘山煤氣站),十四年前我進了該儲配站做財務工作到停止營業(yè)。我們的食堂和儲配站隔一條漁藤路,食堂的位置以前是一處碼頭,當年漲洪水的時候,漁渡和梅岙的甌江渡輪要在這里靠岸;潮漲潮落,每天“藤橋客輪”、“橫山客輪”、“溫溪客輪”在這里靠岸,我在十七歲的那年從這里離開家鄉(xiāng)。 小時候聽村里老人說,六十年代前石鐘山?jīng)]有公路,漁渡到下岸要經(jīng)過一條狹窄的崎嶇險峻古道。一個小山坡,靠近下岸下坡的路段叫“老鼠梯”,因為古道非常艱險難行,牛羊等牲口看了都害怕,只有老鼠飛奔而過,所以叫“老鼠梯”。 昔時老鼠梯上有一小廟,文革時期被毀,后來有人在原址的基礎上蓋了一間鐵皮房(鐵棚)做小廟。 這一切被在石鐘山放哨幾個士兵和一個過路人看的清清楚楚。那個過路人曾經(jīng)在北洋軍閥當過兵。看到兩個士兵遲遲不敢開槍,便說:鬼子殺死我們的同胞,你們沒有一點民族尊嚴嗎?就搶來其中一個士兵的步槍,一槍一個,打死了兩個鬼子,剩下一個鬼子開著艦艇逃跑了。 石鐘山和我特別有緣分,十幾年的崢嶸歲月朝夕陪伴。到煤氣站前曾在翻水站對面,生產(chǎn)不到一年的硫酸銅廠。煤氣站停業(yè)后,老劉在小石鐘頂上種的菜地,我繼續(xù)種了一些。 溫州石鐘山,也稱“上戍石鐘山”,因為下岸以前屬于上戍鄉(xiāng)。以上戍命名的還有兩座山比較有名。一座是“上戍老鼠山”、一座是“上戍石鼓山”,“上戍石鼓山”因南北朝詩人謝靈運《登上戍石鼓山詩》出名。“上戍老鼠山”就是曹灣山遺址,別名為老鼠山遺址,是新石器時代的古人類遺址而出名。 昨晚朗讀蘇軾的《石鐘山記》,妻子問:湖口石鐘山為什么比溫州石鐘山有名。我說:長江、鄱陽湖與甌江、戍浦江對比誰有名,更何況有蘇東坡的《石鐘山記》。假如酈道元在《水經(jīng)注》里也給溫州石鐘山記上一筆,蘇東坡也來一游,那么溫州石鐘山就有名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