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陶行知就學習情況把學生分為四類,即生而好學、薰染而學、督促而學和雖督促不學四類。同時他還指出,生而好學和督促不學的學生終究屬少教,大多數得到薰染和督促就肯學。 陶先生所說的這種情況,同樣適用于職高。一般人認為,職高的學生大多不愛學習,事實上這個說法并不準確。也許職高學生中生而好學和薰染而學的比例可能低一點,但大多數在董染和督促之下也是能學習的。這一點,很容易證明。因為我不止一次見到,同樣的學生換班主任和老師去帶,學風明顯不一樣。這充分說明,并非學生都不肯學,關鍵看老師怎么教。 那么,在職高,教師怎么教學生才肯學呢? 這個問題是一個關于方法的問題。而要想使職高的學生學起來,方法是第二位的,老師的情感和態度是第一位的。所以,在回答老師怎么教學生才肯學這個問題時,我把老師的情感和態度放在前面。 第一,教師要真關心學生,為學生著想。 老師是否真正關心學生,是否為他們著想,學生是很容易感受到的。他們可能不說出來,但他們心如明鏡。你真關心他們,真為他們著想,他們一般都會積極響應你。職高學生大多學習基礎薄弱或偏科,學習積極性不高。這時,教師的教育情感往往起著重要作用。你情感淡漠,學生就無所謂;你付出真情,學生往往會受到感染。還有一點,職高的不少學生都是留守孩子或單親孩子,他們的內心更加渴望真情,更加需要關懷。老師如果能走進他們內心,滿足他們的情感需求,他們往往會因此而變得熱愛學習。 第二,嚴而有度,鼓勵為主。 這里所說的嚴而有度不是嚴苛,甚至也不是一般的嚴格,而是因學生而異的適度嚴格,不能要求太高,也不能太低。為什么要強調這一點呢?這與職高學生的基礎有關。學習上你要求太高,他們達不到,就會產生挫敗感,就會影響他們的進一步學習。當然,也不能要求太低或沒有要求。沒有要求,就是縱容。有的老師覺得學生基礎太差,學習態度又不好,于是放松對學生的要求,這樣做是不可取的。 在職高,表揚和鼓勵是很重要的,因為很多同學是自卑的。所以,老師要煉就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不斷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進步,及時加以肯定和表揚。而當學生缺乏信心或遇到挫折時,老師要多加鼓勵,慫恿學生大膽嘗試,克服困難。這一點,我們職高老師要向于永正老師學習,隨時準備“一百頂高帽子”。 第三,降低起點,放慢進度,精講多練 以我的經驗,很多職高老師在教學上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認為自己所教的知識簡單,學生應該能夠接受,于是就用粗放的辦法,省略掉有些過程,按正常進度開展教學,講得多,練得少,結果教學效率低下,學生學習熱情衰減。最后,老師把責任推到學生身上。事實上,這件事責任在老師不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特點。我們學校有個數學名師,我聽過她幾節課。她的特點就是從簡單地教起,講解細致,不趕進度,反復練習,善于總結方法和規律。這樣,基礎差的同學也能學得懂,學得會,同學們學數學的風氣自然很濃,學習成績自然也是頂呱呱。雖然她管學生有點兇,但學生都承認她教得好。她的成功在于不把學習想得過于簡單,基于學生開展教學以及運用了精講多練的方法。(當然,她的成功與前兩點也有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