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當貧窮到了一定程度,就根本沒有能力去思考教養、出路、眼界。當生存成為唯一的奢侈品時,這個世界所有的繁華都是擺設。 然而即使這樣,仍然有很多人,喜歡動不動就去贊美苦難。 2.人們經常說要多“見世面”,而一些人的理解卻是出去玩,去看美景、吃大餐、買奢侈品、坐頭等艙,享受更高階層的生活。 其實,這是一種無效世面,見了也沒啥用,除了感受到世界的參差或許能給自己帶來些激勵,改變不了其他任何東西。甚至還有人因為這樣的“見世面”,產生了一種自視清高的心理,變得虛榮而短視。真正的見世面是見這個社會的底層運轉邏輯,見各式各樣的利益體系,見個體的發展在不同環境下的局限和頂峰,看到不同長度時間的未來。如果一個人不具備核心的東西,比如清晰的頭腦、高情商的處事風格、深厚的知識儲備、高超的技能,那么就會陷入一種邊沿境地,總在圍繞邊角料發力,只會變得越來越虛榮膚淺。世界是平衡的,每個人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決定自己生活的樣子。我們要相信自己,發現自己的優勢,接納自己的不足,放棄跟別人的攀比,不斷超越過去,不斷突破自我。做一個認真看書的人,做一個扎實干事的人,做一個有情有義的人,做一個勇于承擔的人,做一個敢于創新的人,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做一個堅強自信的人,做一個具有家國情懷的人……3.資本與權力的區別:當剝削來自資本的時候,人們還有舍棄、博弈、反抗的自由,因為資本的剝削本質上是屬于貨幣與勞動力的交易。這種交易不是一種強制性的交易,人們有選擇是否交易的自由。 但是,當剝削來自權力的時候,人們連說'不'的可能都不存在,因為來自權力的剝削本質上是屬于強迫性交易,是暴力集團對失去反抗能力的弱勢群體的勞資非法剝奪與搶劫。因此,作為普通人,你跟隨別人反資本 ,純屬被人當槍使。4.有人總結了人生四大幸事,一是在還可以愛的年齡,遇見愛的人;二是在還可以揮霍的年齡,賺到足夠的錢;三是在還可以走得動的年齡,去到想去的地方;四是在還可以輸得起的年齡,識別出誰是人渣。你有幾條能夠實現呢? 5.世界經濟下行,個體工作機會減少,收入降低,社會就失去和諧。為避免系統性危機的爆發,各國政府拼盡全力也要拉動經濟,走出低谷。 選擇無非四種:第一種選擇是對外戰爭,通過擴張增加本國暴力控制的地盤,為本國資本擴張創造條件。第二條路是政府印鈔,購買多余消費品(比如買房子),實行凱恩斯主義經濟政策。頂層獲得利潤,底層獲得工作。這條路有很多具體操作手段,比如重整軍備、積極的財政政策之類。第三條路是打社會中間階層的牌。既然頂層消費有限,底層無錢消費,那就讓中間階層出錢替底層消費。第四條路是國家發揮積極作用,從社會頂層征收財富,反饋底層,形成相對穩定的棗核形社會。6.有個詞叫感恩,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那么,感什么恩、感誰的恩呢? 有位名人說,命是爹媽給的,錢是起早貪黑掙的,書是真金白銀念的,房子是東拼西湊買的,病是砸鍋賣鐵看的,如果一定要說感恩的話,應該感以下幾種恩:一是天地呵護之恩,二是父母養育之恩,三是夫妻同命之恩,四是良師栽培之恩,五是貴人提攜之恩,六是智者指點之恩,七是雪中送炭之恩,八是救急扶危之恩。
7.有一位網友說,不久前,他回老家參加了一次大家庭聚會,其中有一長輩,喝了幾杯酒以后,說他期待臺灣回歸,說期待與老美干一仗。還說現在中國很多問題都是因為人太多了,死一半日子就好過多了。 這位網友當即問到:我們這桌有10個人,您說死哪五個?頓時一桌子人都沉默了。8.有個網友收拾房間,偶然翻到了老課本,無意中看到奴隸制社會的解釋,是這樣的: 奴隸沒有土地;奴隸的財產來自于奴隸主的分配;奴隸沒有政治權利,不得參加議政;奴隸要愛奴隸主,不得背叛;奴隸有保衛奴隸主的義務。9.現在有一輛電動自行車很鬧心,動輒就違規,經常被警告、罰款、扣車。 不戴頭盔之類屬于自己的問題,而車輛性能之類的不合格,應該由廠家召回,并進行賠償吧?總不是讓廠家掙了商品的錢,經銷商掙了銷售的錢,消費者卻要承擔車子不合格的責任?10.任何一個歷史的進步,哪怕再微小的進步,都不會是來自統治者的恩賜,而是人類中少部分人的不盲從,不信邪,不配合,不滿意,不姑息而推動的,沒有例外! 少數人點亮的光,最終照亮了所有人!正是是那些不合群的少數人,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推動了人類文明的洪流滾滾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