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基孔肯雅熱報告病例數呈上升趨勢。截至7月25日,佛山市5個區已累計報告基孔肯雅熱確診病例4368例。需要警惕的是,疫情已出現外溢,廣州、陽江、湛江等地均出現了基孔肯雅熱病例,澳門已報告接獲2例基孔肯雅熱病例,均有佛山旅居史。世界衛生組織警告,基孔肯雅熱病毒正在全球多地擴散,已有119個國家報告病例,約550萬人面臨感染風險。 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段蕾蕾介紹,近期,我國南方個別城市近期發生基孔肯雅熱輸入疫情并引發本地傳播。個人如果出現高熱、關節劇痛、皮疹的情況,尤其是有蚊蟲叮咬史或者疫區旅居史者,要立即就醫治療。基孔肯雅熱可防可控可治,主要通過伊蚊叮咬傳播,沒有人傳人跡象。臨床表現為發熱、關節痛等。有疫情的地方要迅速開展滅蚊行動,降低密度。 典型癥狀 急起高燒(熱):突發39℃ 以上高熱。 劇烈疼痛(痛): 游走性關節痛,疼痛劇烈。 其他癥狀 皮疹(疹):四肢或軀干出現紅斑疹。 頭痛(暈):持續頭部脹痛或眩暈。 乏力(疲):全身疲倦無力。 基孔肯雅熱突出表現為劇烈關節痛(可持續數月),以手腕、腳踝等小關節多見,腕關節受壓時疼痛尤為劇烈,如有的病人因腕關節腫痛而無法完成開門動作。皮疹多伴高燒,較少出血。有少部分患者可能會留下長期的關節疼痛等后遺癥,影響生活質量。 潛伏期:通常3至7天,范圍2至12天。 傳染期:一般發病當天到第7天。 傳播途徑:埃及伊蚊、白紋伊蚊。就是我們常說的花蚊子,花斑紋。白紋伊蚊又稱“亞洲虎蚊”。伊蚊通過叮咬攜帶基孔肯雅病毒的人群,病毒可在蚊蟲體內繁殖,再叮咬健康人群,即有發病可能。 不會面對面直接人傳人 握手、擁抱等不會導致傳染 但一個患者可能感染一群蚊子 一只蚊子可叮咬多人 盡量避免前往疫情高發地區 外出盡量穿淺色長袖衣褲 環境清理很重要 無水則無蚊!翻盆倒罐清積水。定期清理家中的花盆托盤、水桶等積水容器,儲水容器加蓋。水培植物,應勤換水和清理植物根部,避免蚊蟲產卵。 個人防護不可少 物理隔離:家中安裝紗窗紗門,睡覺使用蚊帳。外出盡量穿淺色長袖衣褲,嬰兒車使用嬰兒車蚊帳。 化學驅蚊:暴露皮膚涂抹有效驅避劑(含避蚊胺、派卡瑞丁等有效成分),按說明書使用、定期噴涂。 避免“高峰”:伊蚊白天叮咬高峰是天色微暗時(尤其是6至8時,16至19時),減少在樹蔭、草叢、灌木、積水等處逗留。 成蚊殺滅:居家有成蚊時,可使用殺蟲氣霧劑、蚊香(盤式蚊香、電熱蚊香)等衛生殺蟲劑,電蚊拍等滅蚊。 近期前往流行地區 需要注意什么 外出前 需查閱目的國家或地區的健康通告和警示信息,了解哪些地區正在發生暴發疫情或存在較高的基孔肯雅熱感染風險。如果您是孕婦、老年人或有慢性基礎疾病的人群,盡量避免前往疫情高發地區。 外出期間 做好防蚊措施,避免蚊子叮咬。出行時,宜攜帶驅避劑,并按照說明使用。也可使用經0.5%氯菊酯處理的衣物和裝備(如靴子、襪子、帳篷等),使用蚊帳、穿寬松的長袖上衣和長褲。盡可能選擇有紗窗的住宿場所。如出現發熱等癥狀,請立即就醫。 外出歸來 外出結束后14天內主動做好自我健康監測,如出現發熱、皮疹等癥狀,不要猶豫,馬上到醫院就診!一定要主動告訴醫生,是從哪里歸來(旅行史,如剛從廣東佛山或東南亞歸來),有沒有被蚊子叮咬過,什么時候開始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來源:綜合自奔騰融媒、央視新聞、微泰州、廣州日報、健康南京、常州疾控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