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蝦,就選這10種,眉毛都要鮮掉了…… 中國人食蝦的文化,像一條悠悠長河,流淌了數千年。 早在《爾雅》中,就有對蝦的記載,可見古人早已識得這水中珍味。 時光流轉,食蝦的智慧不斷沉淀。 宋代已有醉蝦的吃法,酒的醇厚與蝦的鮮嫩交融,是古人的飲食巧思。 鄭板橋愛畫蝦,筆下的蝦靈動鮮活, 他曾說“但愛蝦蟆能作技,不須蚯蚓結為團”,可見蝦在文人心中的地位。 民間更是對蝦情有獨鐘。 蝦諧音“笑”,過年時端上一盤蝦,寓意笑口常開。 老輩人說,蝦彎腰的模樣像作揖,有謙遜吉祥之意。 那些關于蝦的詩詞與畫作,還有餐桌上的萬千滋味,都讓這食蝦文化愈發深厚。 溧陽青蝦殼薄肉嫩,透亮得能瞧見蝦線,活蝦下鍋前還在蹦跶,本地人叫“活鮮鮮”。 2014年還拿下了國家地理標志商標,名氣響當當。 這蝦為啥好吃? 全靠溧陽的水土——天目湖、長蕩湖的水清冽冽,蝦子喝著礦泉水長大,肉質緊實得像小彈弓。 殼薄得跟紙似的,一剝就開,蝦肉甜津津的,白灼蘸醬油就能鮮掉眉毛。 老饕們最愛“嗆蝦”,活蝦用52度白酒悶9分鐘,蘸芝麻醬腐乳,那叫一個“鮮”。 做法也簡單,本地人常說:“清水煮,蔥姜撒,三分鐘出鍋最落胃。” 要是想換花樣,鹵蝦也絕——小蔥、姜絲、蒜片、青紅椒、香菜、鹽、味精、白糖、陳醋、冬菇醬油、鹵蝦油、美極鮮,一通拌,腌入味,鮮香濃郁。 溧陽人夸蝦好:“這蝦靈個!殼一剝,肉一彈,鮮得來,嘴巴都停不下來!” 江蘇興化大青蝦那可是蝦中“頂流”! 早先戰國那會兒,興化人就開始逮蝦吃蝦了,縣志里白紙黑字記著這事兒,夠有年頭吧。 這蝦長得壯實,頭胸圍、腹圍、尾圍“三圍”突出,殼薄肉嫩,青藍色的身子帶著棕綠花紋, 看著就透著一股子水靈勁兒。 咬上一口,肉緊實得很,鮮甜味“唰”地就竄到舌尖,鹽水煮著吃,原汁原味; 油燜燒著,香得能勾魂。本地人管極鮮的東西叫“透鮮”,這蝦配得上這詞。 做法也簡單,蝦線一挑,油鍋一炸,金黃酥脆,再撒把椒鹽,香得鄰居都能聞著味過來。 興化大青蝦,真是“鮮掉眉毛”的好東西,您要是沒嘗過,可算虧大發了! 洪澤湖青蝦江蘇水鄉的“蝦中貴族”,歷史能追溯到漢代,晉代時已在淮揚菜里占C位, 清朝還漂洋過海到南洋賽會露臉! 抗戰時更硬核,靠出口換槍炮醫藥,妥妥的“革命功臣蝦”。 這蝦為啥這么牛? 洪澤湖的水質功不可沒! 氨基酸含量比普通蝦高1.3倍,嚼起來鮮甜彈牙,肉質緊實不柴,吃完嘴里還回甘,淮安人夸它“透鮮滴很”! 本地人最愛的做法是“清炒蝦仁”: 活蝦擠仁,加蛋清、淀粉抓勻,五成油溫滑熟,撒把蔥花一炒,蝦仁白里透粉,咬下去“咔滋”一聲,鮮汁爆滿嘴。 夏天配冰啤酒,冬天就熱粥,老饕們直呼“巴適得板”!這口洪澤湖的鮮,吃一次就忘不掉。 德清青蝦浙江水鄉的“鮮味炸彈”! 話說春秋時范蠡在德清養魚,清朝縣志里就記著青蝦, 這蝦為啥這么鮮?水好! 下渚湖的水清得能照見蝦須,喂的是螺螄、水草,蝦肉緊實得像“小彈簧”,咬一口“嘎嘣脆”,甜津津的。 老饕最愛“油爆蝦”:熱鍋冷油,蝦子下鍋“滋啦”一聲,蔥姜爆香,醬油糖一裹,殼脆肉嫩,連殼都能嚼出鮮味。 德清人吃蝦講究“鮮活”,現撈現燒,蝦頭里的黃膏金燦燦,嗦一口“鮮掉舌頭”。 如今德清人還玩出新花樣,青蝦面、蝦膠釀豆腐,連腸粉里都卷著蝦肉。 微山湖青蝦打明清時候起,京杭大運河的船工們就愛拿它當佐酒菜,湖里撈上來直接啃。 國家地理標志可不是白給的——湖水清得能見底, 水草長得比人高,青蝦在里頭游得歡實,肉質自然緊實得像小彈簧,咬一口“咔嚓”響,甜津津的汁水直往嗓子眼鉆。 老輩人做蝦講究個“本味”, 抓把花椒、蔥姜,撒勺鹽一腌,裹上面粉淀粉各半的炸粉,往油鍋里一滾。 您聽這聲兒,“滋啦——”金黃酥脆的外殼裹著嫩得能掐出水的蝦肉, 蘸點微山島的蒜泥醋,那叫一個“稀鮮咧”! 漁家媳婦常說:“青蝦不炸透,等于沒吃口”,這手藝傳了百十年,連鍋底的蝦油都透著湖水的靈氣。 夏天來微山島,端盤剛出鍋的香酥湖蝦, 配兩瓶啤酒,那滋味,保準您吃完直咂摸嘴:“這蝦子,真中!” 白洋淀大青蝦那可是河北的“水中珍饈”!淀水清得能瞅見水草搖曳, 青蝦在這兒長得皮薄肉厚,蝦殼泛著青玉般的光澤。 老輩人捕蝦有絕活兒,用蘆葦編的蝦簍往水里一“下”,蝦兒自個兒就往里鉆, 趕上陰天缺氧,它們甚至蹦到荷葉上“躺平”,直接撿就行, 保定人管這叫“竟谷意兒”(故意送上門)。 這蝦鮮得能掉眉毛!肉質彈牙帶甜,白嘴吃都香。 最絕的是“炸烹蝦段”——活蝦裹層薄糊,油鍋里滾一遭,外皮酥得掉渣,里頭蝦肉嫩得能掐出水。 乾隆當年在行宮嘗了都拍案叫絕,現在仍是直隸官府菜的“頭牌”。 保定人說話實在:“這蝦忒好咧!”(好吃得沒話說)配著火燒一卷,焦香混著鮮甜,吃一口能香到后腦勺! 湖北黃梅青蝦那可是蝦中翹楚,歷史老悠久了。 早年間,當地漁民在源感湖周邊少量捕撈,或鮮賣或曬干蝦。 到了80年代末,開始運往蘇浙滬,一下就火了。 黃梅青蝦,活蝦淡青,熟蝦通紅,肉嫩得沒話說,鮮得很。 每千克含蛋白質146克,鈣、鐵含量比別地蝦高不少。 做法也簡單,清蒸、白灼就夠味。要是想換花樣, 學學當地創新菜“青梅煮蝦”,酸甜口,果香混著蝦鮮,面包粒吸飽汁,絕了! 你曉不曉得,黃梅人夸這蝦好,會說“這蝦俏巴得很”,吃的時候直喊“真過勁”。 安徽陶辛青蝦早喺北宋時期,陶辛一帶就有吃蝦嘅傳統,民間流傳“無魚不成席,無蝦不成宴”, 可見佢喺飲食文化中嘅地位。 作為中國地理標志產品,陶辛青蝦嘅誕生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五十年代。 陶辛青蝦嘅特點十分鮮明: 殼薄肉嫩,個體大,體表光潔半透明,色澤鮮亮,好似水中嘅“白富美”。 佢生長于陶辛水韻嘅清澈水域,與荷花相伴,故又被稱為“荷蝦”。 口感方面,肉質細嫩鮮美,帶有淡淡嘅甜味,熟后呈鮮桔紅色,令人食欲大增。 做法方面,醉蝦係最受歡迎嘅吃法之一。 將新鮮青蝦放入切碎嘅青椒、小米椒、小蔥、香菜、姜末、蒜末、醬油、醋、白糖中腌制十五分鐘,即可享用。 味道鮮美,冰爽可口,係夏日里嘅一道開胃佳肴。 東平湖大青蝦要說這蝦的來頭,得從北宋真宗年間扯起, 當年皇帝老兒過東平匯河,全靠條老青蝦化身的老翁背橋渡河,這才有了“席橋”的傳說。 蝦子體大透亮,青藍皮子上帶棕綠花紋,活像根竹節。 清燉最顯本事,蝦肉彈牙帶甜,咬一口鮮汁直往嗓子眼鉆;要是用白酒醉上, 蘸點姜末蒜泥,那叫一個“恣兒”! 老饕們都知道,東平蝦離了這湖水,味道立馬蔫巴半截。 做法也簡單,剪須挑線,蒸鍋一擱,八分鐘出鍋,蘸點味極鮮就齊活。 想更帶勁?油燜!花椒大料一爆,豆瓣醬一炒,蝦子紅亮亮裹著濃汁,嘬一口殼都香。 ![]() 河南光山青蝦 清乾隆年間《光山縣志》就記載過,“蝦,溪澤水中田皆有之,肥脆不減荊湖中產”, 民國時又夸“大者曰馬蝦肥脆不減荊湖中產”,這歷史,恁說中不中? 口感咋樣? 鮮嫩筋道,味道鮮而不腥,回味還帶點甜。 煮熟后肌纖維紋理清晰,咀嚼感強,飽滿松軟有韌性。 咱光山人最愛干炸,琥珀色變棕紅,撒點鹽、辣椒面、花椒粉、白芝麻,咔嚓一口,外殼酥脆,蝦肉鮮嫩,佐酒下飯,得勁得很! 現在光山青蝦可了不得,2004年通過國家原產地認證,2023年又獲批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瞧,這一路蝦香! 從江南水巷到北國湖淀,青蝦在咱中國人碗里蹦跶了幾千年。 管它是溧陽的“活鮮鮮”、興化的“透鮮”,還是洪澤湖的“巴適”、白洋淀的“忒好咧”, 哪一口不是水土養出的靈秀? 饞了?快尋摸去! 清水一煮,姜蔥一撒,或是油鍋里滋啦一響,趁熱乎嘬上一口——嘿, 這活蹦亂跳的鮮甜,就是扎進心窩子的煙火氣, 熨帖!靈個!得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