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不婚”成了流行現象。
面對越來越高的不婚率和離婚3率,很多人都在詢問,結婚的意義是什么?
關于這一靈魂叩問,人民日報有段回答特別暖心。
它說:結婚不是拖垮彼此,而是生活中給對方鼓勵,遇到事情能有個人商量,在生活累的時候,彼此相互安慰,彼此治愈。
這大概是每個人理想的婚姻狀態,理想雖豐滿,現實卻往往很骨感。
生活中,有很多夫妻結婚時還甜甜蜜蜜,但經過柴米油鹽的搓磨,越來越多的夫妻把婚姻搞成了雞飛狗跳的戰場。
要么在相互指責中劍拔弩張,要么在長期冷戰中,身心疲憊、夫妻離心。
到底是什么讓本應該美滿幸福的婚姻關系變得惡化了呢?
知名心理咨詢師武志紅在《家為何傷人》這本書中寫到:婚姻里,最致命的,其實并不是吵架,而是那些被無視的情感,冷眼旁觀的冷漠以及日復一日的被打壓和貶低。
它們像刀一樣,深深刻在對方心里看不見的地方,直到這個地方行成傷疤,傷痕累累,關系也便分崩離析。
經營婚姻其實就是經營關系,而要想收獲一段美好的婚姻關系,需要避開這3個讓夫妻離心的坑。
- 01 -
指責和挑剔
張太太和張先生結婚5年了,兩人兒子也已經4歲,原本人生已圓滿的夫妻倆,卻在婚姻第5個年頭陷入爭吵和冷戰。為了修復婚姻關系,張先生帶張太太去咨詢了心理咨詢師,發現,導致他們冷戰的根源竟然是張太太的指責、挑剔和潑冷水。半年前,張先生公司里要提拔人,他興致勃勃把這件事告訴了妻子。妻子卻不耐煩地打斷他:得了吧,你人緣那么差,能提拔才怪了!每當張先生跟妻子溝通,說她并不了解自己時,張太太則總是一幅對丈夫了如指掌的樣子。斷言他就是人員差,連和自己的關系都搞不好,根本不可能升職。并不斷地給張先生講道理。只不過張太太仍然陷在她對丈夫的認知里,絲毫不顧及丈夫的感受,對他指手畫腳、妄加評斷。每當伴侶想要分享自己在職場中的成果時,他總是不耐煩地揮揮手打斷,說這算什么;每當伴侶迫不及待地跟他暢聊自己的事業規劃時,他總是刷著手機,頭也不抬的說那能掙幾個錢?每當伴侶在廚房里手忙腳亂,向他求助時,他總是皺眉埋怨,你怎么這么笨......這些評價對于說話者來說,看上去不痛不癢,可卻阻斷了另一半向自己敞開心扉的通道。當你輕飄飄說出這些扎心的話時,當輕視和貶低成為一種習慣,當被輕視的一方心逐漸冷卻,情感上的“離開”則將成為必然。 02-
揣測和誤解
王珂和丈夫劉亮才結婚一年就吵著離婚,說劉亮出軌了。兩個月前,王珂的閨蜜告訴她,她看見劉亮在大街上和一個年輕女子摟摟抱抱,舉止親密,關系非同尋常。此后,王珂的幾位女性朋友也表示都看到過劉亮這種行為。這下,王珂坐不住了,開始瘋狂地查老公的短信、電話、QQ......并和劉亮對峙,說自己的朋友A在大街上看到他和一個女生摟摟抱抱,朋友B也看見了,而自己也查到了一些曖昧信息。劉亮聽到老婆在查自己,頓時勃然大怒,兩個人爭吵起來鬧起了離婚。盡管兩個人嘴上嚷嚷著離婚,但畢竟多年感情,內心其實都不想離,于是,找到了心理咨詢師。經過心理咨詢師的詢問和引導,王珂才發現,事實是劉亮并沒有出軌。她所聽到的老公和陌生女子當街摟摟抱抱,并不是他和某一個特定的女子舉止親密,而是他參加了一個培訓班,老師倡導大家以擁抱的方式相互鼓勵而已。而且,這個培訓班,劉亮也曾多次邀請老婆共同參加過。生活中,不乏有一些人會遇到多疑的另一半:你給某位男士拍了一張照片,他就無端懷疑你和對方有問題;你在微信上和別人多聊了幾句,他就無端懷疑......但夫妻之間,最忌諱的就是懷疑,因為無端的猜忌和懷疑,只會讓彼此相互提防,而人一旦相互,則最終會走向相互算計。- 03-
把工作和生活混淆
白麗是一家地產公司的老總,她的丈夫張安經營著一家科技公司,兩個人有一個15歲的兒子,聰明伶俐。按說這是一個令人羨慕的家庭,應該會很幸福,可事情卻恰恰相反。盡管兩個人都有著優渥的經濟條件,但兩人關系勢同水火,隨時都能爆發。白麗是做生意的一把好手,在經商方面可謂運籌帷幄,而老公張安是個學術人才,做學問沒問題,做生意卻很菜。雖然成立了一個科技公司,卻在瀕臨破產的博士邊緣,幸好和白麗的公司合并才有了起色。由于白麗本身就是個女強人,能力強、有手腕,在公司經營上,她確實操碎了心,每天都很辛苦,也把一切安排地井井有條。可她的老公卻并不買賬,反而認為她侵犯了自己邊界,甚至沖她發火,讓她滾出自己的公司。原來,這一切都是因為白麗在工作中過于出色,她總是把對工作的要求、總是把在工作中解決問題的思維帶到和老公的關系中來。這在他們合伙開公司之前表現的還不明顯,但在合伙開公司之后,特別是兩個人生活工作都要在一起之后,趨勢越來越明顯。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中寫到:家是一個講感覺的地方,而不是利益的地方。家運轉的權利規則是珍惜,唯一能抵達珍惜地途徑是理解和接納。所以,要想經營好婚姻關系,千萬不要把社會和工作的規則帶到家里來。要記住,家就是“一個婆婆媽媽”的地方。而家之所以溫暖,主要就是因為家里的成員“婆婆媽媽”,能理解并體貼彼此那些瑣細的感受。兩個人,從不同家庭走到一起,本身需要思維、習慣和認知的共同成長。而所謂幸福的關系,也從來不是永遠相敬如賓,沒有爭吵。但爭吵也好,矛盾也罷,千萬要記得一定讓感情流動起來,只有動起來,才能切實感受到婚姻里地依戀與愛意。愿所有的夫妻都能從《為何家會傷人》里讀懂:愛是理解、是接納、是看見,愿我們的婚姻多些溫暖,少些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