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從現在開始 TAICHINOW 太極干貨分享 親愛的拳友們, 練了多年太極,套路早已爛熟于心,卻總覺得少了點“味道”?動作不夠圓活?別急著懷疑自己天賦不夠,或是招式沒學透。很可能,你從一開始的“第一步”——“起勢”就錯了! 太極拳講究“其根在腳,發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其“要點”恰恰就在看似簡單、極易被輕視的起勢之中。它是整套拳的預備,更是根基的奠定、能量的喚醒、心神的歸位。 點擊查看「起勢」 01 TAICHINOW 太極干貨分享 為什么“起勢”錯了,后面就難順? 根基不穩,勁力無源: 起勢要求“松腰胯”、“氣沉丹田”、“兩足踏平”。若此處匆忙帶過,腰胯未松沉,重心飄浮,丹田之氣未沉,后續動作就如同在沙地上建房,根基不穩,內勁自然無從生發、傳導。 肩肘僵硬,圓活盡失 “沉肩垂肘”、“松肩墜肘”是起勢的核心要領。若聳肩抬肘,手臂關節僵滯,后續動作必然僵硬笨拙,失去太極拳特有的輕靈圓活與連綿不斷。常見的“抬肩”、“肘尖外撇”錯誤,正是破壞流暢度的元兇。 心神外散,內外難合 “精神內固”、“守我之靜”、“以意領動作”是起勢的靈魂。若心神散亂,注意力不集中,動作只是機械比劃,就失去了太極拳“以心行氣,以氣運身”的內煉精髓。動作再像,也只是空架子。 動作變形,連鎖反應 起勢看似只有“上舉”和“下按”兩動,但對手臂運行軌跡(邊收邊沉)、手掌角度(微斜向內)、坐腕要求(勁貫于腕)、到位位置(掌根落于胯側前中線略前)都有精細規范。一處錯誤,如“飄”、“不坐腕”、“未到位就接下一式”,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影響后續動作的連接與勁路走向。 02 TAICHINOW 太極干貨分享 如何練好這“第一步”? 1.心靜神凝 站定后,先調整呼吸(自然呼吸即可),排除雜念,精神內守,意識上要有虛靈頂勁之感。 ![]() 2.松沉到底 務必做到松腰松胯!這是核心中的核心。感覺氣自然下沉至丹田(小腹)。沉肩、墜肘是關鍵,肩膀像掛在鎖骨上自然松垂,肘尖始終有向下墜的感覺。 ![]() 3.以意導動 手臂上舉時,意念先到,想象腕部被輕輕提起,以肩(松沉的肩)領肘,以肘領手,緩慢上抬。注意力集中在動作本身。 ![]() 4.坐腕沉按 下按時,務必以肘帶手!肘部先下沉、內收,同時立即坐腕(手掌與小臂成一定角度,勁力貫注于腕根),邊向身體中線微收邊向下按落。掌根最后落在胯側前方正中線略前位置(約腹股溝外側)。手掌并非完全水平,掌心微斜向內。 ![]() 5.到位才轉 兩手下按至手臂將直未直(微彎如弓)時,才算到位。不要急于連接下一個動作(如攬雀尾)!務必完整、沉穩地完成起勢,再自然過渡。 ![]() ![]() 起勢,遠不止一個動作 太極干貨分享 奠基之“勢” 它如同大廈的地基,是后續所有動作的基礎。沒有穩固、放松、符合要求的起勢,整套拳就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歸零之“靜” “守我之靜,以待人之動”。起勢是練拳前的心神歸零,摒除雜念,讓身心進入“靜定”狀態。這不僅是對對手(假設有)的預備,更是對自我內在的覺察和調整。 初始之“意” “先在心,后在身”。起勢強調意念先行,用意識引導動作,培養“以意導氣”的能力。這份專注的“意”,是貫穿整個太極修煉的核心。 處世之“態” 起勢要求“一任自然”、“不可牽強”。這何嘗不是一種人生態度?不刻意、不強求,順應自然規律,在放松中蘊含力量,在平靜中洞察先機(“人不知我,我獨知人”)。這份“守靜待動”的從容,是太極賦予生活的珍貴禮物。 親愛的拳友們,太極拳的奧妙,往往藏在最基礎的功夫里。起勢,就是這第一道門檻,也是通往太極殿堂的基石。 它的簡單,恰恰是檢驗我們是否真正理解太極“松、靜、柔、整”核心內涵的試金石。 別再輕視這“第一步”! 太極的功夫,是時間與專注的沉淀。 當你真正把從起勢開始練對了、練透了,你會驚喜地發現,整套拳的感覺煥然一新——動作更流暢,勁力更貫通,身心更舒暢,那份內在的沉穩與從容,也會悄然融入你的氣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