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訓,博采眾方 ■ 中醫止汗專方 ![]() 大家好,我是北京任大夫。經常見到出汗異常的患者,大多數體型偏胖,動則汗出,甚至汗如雨下,殊為難受。 今天給大家分享幾首止汗的方子,不教辨證細節,直接使用就有效。 盜汗: 睡著了就出汗,醒來發現一身汗,被子都濕了,但是醒后出汗就停了。 止盜汗方:桑葉20-30g山藥30-60g五倍子9-15g白芍10-20g。水煎服。 加減法: 若手腳冰涼,身上忽冷忽熱,加巴戟天10-15g淫羊藿10-15g 若口干舌燥,心煩易怒,加知母10-15g,黃柏6-12g,地骨皮6-12g。 自汗: 白天動則出汗,甚至坐著都出汗。 止自汗方:山茱萸10-15g黃芪10-30g淡竹葉10-15g五味子3-6g。 加減法: 若乏力明早,有氣無力,特別容易累,加生白術10-15g人參6-10g防風3-9g。 若口干口渴凸出,怕熱,加生石膏15-30g知母10-15g。 若時時出汗,身體潮濕,特別怕風,加桂枝10-15g,白芍10-20g。 若面色蒼白,四肢冰涼,怕冷,加桂枝10-15g,白術10-15g,黑順片3-6g(有毒,非專業人士勿隨意使用)。 若口中粘膩,下體潮濕,加蒼術6-12g廣藿香6-12g。 但頭汗出: 只有頭頸部出汗,其他地方不出。 若舌紅口苦,煩躁易怒,小便黃赤,用茵陳10-30g生大黃3-6g梔子6-15g。 若出汗不多,持續緩慢出汗,怕風,用桂枝、白芍各10-15g,生姜、大棗、炙甘草各6-9g。 進食出汗: 只有進食的時候出汗,汗如雨下,其他時間不出汗。 此為肺中有熱或者有寒,導致肺氣宣發太過而肅降不及。胃中營氣循肺脈上行于肺,肺氣不得正常布散所致。 若舌紅口干,口臭便秘,屬熱者,用枇杷葉10-15g地骨皮10-15g訶子肉6-10g五味子6-10g生石膏15-30g。 若舌淡不渴,乏力少氣,形寒肢冷,屬寒者,用炙甘草6-10g干姜6-10g鐘乳石10-30g。 若寒熱不明顯,歸屬于自汗范疇,從自汗論治。 半身出汗: 比較少,多用補陽還五湯治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