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聰明人活著的目的并不是享樂,而是免于痛苦的自由?!督ㄗh與箴言》 活著,并保持寬容。——《建議與箴言》 沒有人能超越自身能力去看到更高深的東西?!督ㄗh與箴言》 世態炎涼就是:在野蠻國度里人吃人;在文明社會里人騙人。——《建議與箴言》 我們往往比自己想象的更愚蠢,但是我們又往往比自己誤以為的要聰明?!督ㄗh與箴言》 我們沒有資格去告訴現在的年輕人應該怎么做——《余華文學課》 ![]() 七月份讀了5本書,從哲學原典到輕小說,跨度不可謂不大,也更能體會到閱讀的樂趣。以下,按書名中文首字音序排序。 ![]() ![]() 《博多豚骨拉面1》 [日]木崎千秋 著,馮錦源 譯 中國電影出版社 出版,“博多豚骨拉面”系列,2018年1月 這部作品是日本小說家木崎千秋創作的輕小說,是同名系列小說的第一部,獲得了日本第20屆“電擊小說”大獎。 所謂“電擊小說”其實就是“輕小說”。日本角川集團旗下的“輕小說”出版平臺就叫“電擊小說”,他們每年舉辦“電擊游戲小說大獎”,2012年隨獎項體系調整更名為“電擊小說大獎”,旨在挖掘優秀輕小說作品。 而“輕小說”是一種具有高效地將故事內容傳達給讀者的通俗的寫作手法的一種娛樂性大眾文學和通俗文學體裁。 可以簡單理解為“能輕松閱讀的小說”,盛行于日本?!拜p小說”的預期讀者年齡和美國的青年小說相似,以青少年群體為主。書中往往有漫畫風格的插圖,以可愛、漂亮的封面及插圖吸引讀者,多以廉價的文庫本形式發售。比起世界觀的設定,“輕小說”作品更重視角色的設定,以角色的個性與魅力為創作重點?!拜p小說”的多使用日??谡Z書寫,內容輕淺易懂便于輕松閱讀,題材包括青春、校園、戀愛、奇幻、科幻、神秘、恐怖、歷史、推理等,其中也有部分作品是從電子游戲、動漫等其他藝術形式改編而來。這樣看來,我覺得所謂“輕小說”大概就是我們國內的“網文”吧。 回頭再說這部作品。這部作品以獨特的殺手群像劇和顛覆性世界觀構建了一部充滿黑色幽默與社會隱喻的故事,成功地將殺手題材、都市傳奇與棒球熱血糅合,通過快節奏群像敘事和荒誕設定,探討了秩序與混沌的邊界。 小說設定了一個非常獨特的舞臺——福岡市,在這個表面和平的城市里,竟然有3%的人口是殺手!其中的人物、情節、線索紛繁復雜又相互關聯,女裝少年、假面武士、背鍋新人、情報販子、復仇商人、刑訊專家、謀殺公司、無良政客等不同角色和勢力,遵循各自的“地下規則”,形成一套游離于法律之外的秩序體系,上演了一幕幕鬧劇般的群像戲,既熱血又荒誕。但是,由于其節奏明快、干凈利落、人設鮮活、伏筆精巧、基調輕松、篇幅精悍,還有曖昧的CP,很容易一口氣讀完,讀完又回味無窮、意猶未盡。 作品雖涉及犯罪等沉重的社會話題,但通過人物角色“反英雄主義”的設定和反差魅力,沖淡了壓抑感,在暗黑與幽默中保持了一種微妙的平衡。在這個由“地下規則”主導的世界里,法律秩序似乎均已失效,殺手們的行為也很難用簡單的對錯來評判,明明都是在犯罪,卻又帶有一定的正義感,呈現出善惡邊界的模糊性和現代文明的虛偽感。 這個系列的臺灣譯本名為《博多豚骨拉面團》,我覺得更為貼切,因為這是作品中主要人物組成的一支棒球隊,而棒球元素在書中貫穿始終。相信懂棒球的讀者讀來會有更深一層的感受。 ![]() ![]() 《建議與箴言》 [德]叔本華 著,湯笑梅 譯 未讀 出品,海南出版社 出版,“未讀·經典”系列,2025年6月 本書是“未讀經典·思想派”系列推出的口袋本哲學經典套裝的一種。這套書包括馬可·奧勒留、羅素、尼采、蒙田、柏拉圖、叔本華6位哲學家的經典哲學著作精選,這些作品所承載的思想曾經撼動了舊有的文明,也會為當下時代帶來更多的啟迪。 《建議與箴言》是德國哲學家叔本華針對人生的不同階段開出的深刻實用的建議良方。書中所探討的話題主要集中在孤獨、健康精神世界的豐富與貧乏、個性與幸福等幾個方面,詳細論述了我們同自己的關系、同他人的關系、世俗的財富、人生的各個階段等問題。 這本書的篇幅非常短小,巴掌大小的200頁,很容易讀完,可以隨身帶著(藏著)反復地讀!不要被哲學經典這個帽子嚇到,這其實就是一本人生金句集錦,不僅通俗易懂,而且直指人心!翻開第一頁就會深深吸引住你,而且越往后越精彩,而且叔本華向來以毒舌聞名……想象一下你讀到半夜偷偷壞笑著記筆記的樣子吧! 忍不住再引用幾段:
只有心智不斷發展的人,才會漸漸接受孤獨、擁抱孤獨。 為了防止被他人控制,不如先自控,這是極為明智的。 人的品質是無法改變的,忘記一個人品質的卑劣就相當于把辛苦掙到的錢拱手讓人。 在動物界,只有冷血動物才有毒。大發雷霆,怒形于色完全沒有必要,只會給你帶來危險,讓你顯得愚蠢、可笑又粗魯。憤怒和怨恨都不該寫在臉上,只能表現在行動上。 你在一個人身上只能看到你自己本就有的東西;你的智力水平決定你能看懂他多少。如果你自身素質差,另一個人有再偉大的思想都影響不了你;你在他們身上根本看不到什么高深的思想,只能看得到自己那點鄙俗的影子——換言之,就是他身上性情羸弱、有缺陷的那部分。你對這個偉大的人的全部認知只限于他那點缺陷,你就像瞎子或色盲一樣,他的偉大的思想對你而言毫無作用。 ![]() ![]() 《魔鬼的代言人》 [英]史蒂夫·卡瓦納 著,郎振坡 譯 酷威文化 出品,百花文藝出版社 出版,艾迪·弗林系列,2025年3月 還是“騙子律師”艾迪·弗林系列,這是第6部,但風格跟之前的作品稍有不同,少了主人公耍小聰明的橋段,多了對當前美國社會問題的批判。 在這個故事中,在酒吧打工的女大學生斯凱拉深夜下班后在回家的路上慘遭殺害,一切證據指向她的非洲裔同事安迪。地方檢察官科恩早已做好勝訴的準備,安迪的前辯護律師也生死未卜,離開紐約主場的艾迪面臨的是他職業生涯中最困難的委托……死亡接連發生,黑暗之下醞釀著更大的陰謀。 書中揭露,美國當前面臨的最大恐怖主義,并不是來自外部敵對組織,反而是其內部的各類團體、組織、派系。他們大多跟種族歧視、南北對立、政治訴求有關,有著充足的資金和強大的武裝,而且往往會被別有用心的人或者其中的激進分子所蠱惑和利用,對社會安定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實際上,在另一位我喜歡的作家——杰夫里·迪弗——筆下,同樣的社會問題也多有表現,可見其嚴重性。有了解這方面情況的朋友可以留言講講。 當然,在文學作品中,總會非常理想化地給人以希望。本書在善惡對立中起到關鍵作用,并不是騙子律師的巧妙伎倆,而是普通民眾對正義的無畏堅守和奮爭。尤其應當注意的是,在這種堅守和奮爭中,閱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國普通的白人農民都會一遍又一遍地閱讀《殺死一只知更鳥》,并從中獲取信念和力量而影響到實際的言行。這種情節,無論是真實的普遍現象,還是作者的理想主義,或許也值得我們思考和探討。 ![]() ![]() 《聽!書的聲音:日本選書人幅允孝的工作》 [日]高瀨毅、[日]幅允孝 著,王筱慧 譯 東方出版社 出版,2021年3月 如果不看副標題,估計會以為這是關于有聲書的,實際上是向人們系統介紹“選書師”這一全新職業以及它背后所承載的理念的。在日本,“選書師”已經開始成為一個獨立存在的職業,并為各行各業提供專業的服務。作為這一職業的推廣者,幅允孝將自己十幾年的選書經驗和理念整合起來,由編輯出身的作家高瀨毅訪談整理,誕生了本書。我覺得,這本書講的不僅僅是職業創新,更是一種閱讀哲學——當書籍從交易導向轉向情感聯結,會釋放超越文本的能量。 本書以幅允孝的職業實踐為線索,闡述了一系列涉及出版和書店行業、以及閱讀推廣活動的創新理念。一是書籍的“非書店化”場景設計,突破傳統書店的物理限制,在醫院、銀行、美發店甚至動物園等場所設計主題書架,將書籍從商品轉化為空間情感媒介,觸發人與環境的深層互動。二是從分類法到“情緒振幅”的選書邏輯,超越傳統按學科分類的模式,以主題串聯跨領域書籍,制造認知張力,甚至通過反差激發讀者好奇心,使“被埋沒的書重獲新生”。三是促成書與人關系的重構,書本身擁有生命力,但需通過“出場方式設計”喚醒其價值,實現“書與人的幸福邂逅”。 讀完之后我不禁想到,以國內的情況,要做個“選書師”是否有其萌生的土壤?又會有怎樣嚴酷的挑戰呢? 隨著我們閱讀狀況的提升,更加多元的場景化閱讀需求也在不斷增長,不同組織、群體甚至個人的個性化、定制化閱讀需求也日益顯現,在信息過載時代,專業篩選就成了稀缺資源。這些因素無疑為“選書師”這一新興職業的萌生鋪好了土壤、埋下了種子。 但是,這其中仍然存在著巨大的認知落差和產業化瓶頸。一個組織、群體可能更偏好可量化的“爆款書單”,但“選書師”往往需根據對象和空間特性定制方案,這其中的認知差異很難找到平衡點。同時,無論是組織還是個人,對定制選書的付費意愿還是相對較低,無論從書籍銷售利潤還是從場景定制設計等環節,都缺乏成熟穩定的“變現”模式。這些都給把“選書師”當作一個職業帶來了非常嚴峻又非?,F實的挑戰?!斑x書師”實現本土化的關鍵,在于將其轉化為更加適配國情的輕量化服務,唯有如此,“書的聲音”才能穿透喧囂,抵達更多等待共鳴的心靈。 ![]() ![]() 《余華文學課》 余華 著 讀客文化 出品,漓江出版社 出版,2025年4月 首先,這并不是一本文學課本或者授課筆記,而是一本余華關于文學作品、作家和文學創作的隨筆、演講、對談選集。 在書中,余華以作家的視角解析文學經典、探討創作技巧、回憶自己的創作經歷和與其他作家的交往軼事,展現了他驚人的閱讀量、對作品獨特的解讀角度和幽默豁達的處世態度。 書中真正稱得上“文學課”的基本集中在后半部分的5篇文章中,正是本書的精華所在。余華講到《搜神記》《西游記》《一千零一夜》《希臘的神話和傳說》《麥琪的禮物》《瘟疫之夜》等古今中外的經典作品,詳細拆解了文學的想象、細節的描寫、敘事的技巧等,這些內容對于文學創作和文學欣賞,都極具啟發意義。 本書的附錄部分,是一大篇對談實錄。相較于短視頻平臺上流行的段子,這篇對談全面、立體地展現了余華對文學創作、對自己、對流量的認知和感想,他的努力、堅持、謙卑、自信躍然紙上,能看到一個更真實的余華。 如果你喜歡余華和他的作品,這本書當然不能錯過。如果想學習寫作、學習如何欣賞文學作品,也不妨讀讀,肯定會有所啟迪。 ![]() |
|
來自: someonethere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