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我時常會問自己,我從哪來?要到哪去?帶著這個充滿哲理的話題,我與一位位受采訪者暢談,在一篇篇文學作品中尋覓……或許答案就在筆下,在尋根問路的道路上。 ![]() (采訪進行中) 【遇見】 導語:大東區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立至今,有無數在文保事業一線默默奉獻不求回報的志愿者們。第一次【遇見】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位平凡堅守者的故事。 ![]() 楊輝:53歲,深耕特殊教育34載的人民教師。從青春到白頭,她扎根一線,既是知識傳授者,更是孩子們的燈塔與港灣,為特殊教育事業傾注大量心血。 2021年至今,她從最初大東區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志愿者到如今的志愿者專委會主任,為讓更多人了解文化遺產保護,不僅牽頭創辦了協會公眾號,用文字默默記錄每一次文化遺產保護的日常與細節,為協會工作的留存與傳播搭建了重要平臺,還協助參與全國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用腳步丈量城市歷史肌理,用心記錄每個建筑的"前世今生"。 記者: 楊老師,很高興在《尋根問路》欄目第一期采訪邀請到您。 楊輝: 我也很高興接受你的采訪。 以前了解到您在特殊教育類的學校工作,可否請您簡單介紹一下您的工作? 楊輝: 我所在的學校是培智學校,實際上主要面對的是特殊需要兒童。他們都存在智力缺陷,正因如此,校內的孩子們在行為和情感上,跟普通的兒童還是存在區別的。 在日常生活當中,這些孩子們情感或是智力上面的一些異常都體現在什么地方? 楊輝: 舉個通俗點的例子,當遇到某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的反應是悲傷,但這些孩子們可能就會笑出來。再或者我們面對一件事情很開心,但是他們可能會哭起來。總之,他們的這種情感反應是異常的。 想請教楊老師,我們如何盡已所能地幫助這些特殊的孩子們? 楊輝: 坐地鐵或者公交車上可能會碰到一個行為異常的孩子,這個時候他自己在手舞足蹈,或者莫名地哭笑,作為旁觀者不要過度關注他,不要讓他感覺到來自周圍異樣的眼光。他的父母會通過一些方式來安撫他,直到平靜下來。我們對待這些孩子一定不要歧視。 您是如何走上這個崗位的? 楊輝: 初中的時候我就夢想當一名人民教師,后來考上特殊教育類師范學校,有幸成為一名培智學校的老師,至今已經三十余年了。 對于一個普通人來說,這份工作一定很艱難,在這三十多年工作里您覺得最困難的是什么? 楊輝: 從宏觀角度來說還是挺平穩的,但是從微觀角度來說,學校里面的這些孩子,需要極大耐心對他們包容關愛,需要和他們相處很長一段時間,孩子們才慢慢地接受我。由剛開始的不太相信到后來才能對我敞開心扉,這樣也方便我們教師更好地對他們進行關愛和幫助。 經過您的介紹,我感受到作為培智學校的教師更是十分不容易,需要付出很多的愛才有可能取得收獲。據我所知,您加入大東區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以來,同樣默默付出了很多。 楊輝: 我是在大東區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立之初的招募志愿者時,報名參與到其中,順理成章走進了文保大軍中。 四年以來您覺得協會最大的變化是什么? 楊輝: 我覺得青年力量的加入最令我欣喜,無論是高中志愿者文物巡查工作還是大學生志愿者線上、線下參與協會各類工作,都為咱們協會注入了更多的新鮮血液。以前,青年志愿者這部分工作比較欠缺,現在不僅形成了完善的體系,更在協會每次活動中看到他們身影,我感到十分欣慰。我也從青年志愿者身上看到了文保事業的傳承和希望。 ![]() (為小志愿者授牌) 作為一名青年志愿者,我很同意楊老師的觀點,也深知將文保事業傳承下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據我所知楊老師一直負責協會官方公眾號的發布工作,您能否為我們大家介紹一下? 楊輝: 我一開始跟隨陳赫會長參加協會活動的時候,就認為協會缺少宣傳力度,于是建議創辦微信公眾號,讓更多的人了解咱們協會,也能提高協會影響力。在撰寫公眾號文案時,我會把協會本周的工作內容利用業余時間整理出來,因為不是所有的活動和工作我都參加,這就需要向協會其他老師詢問各項活動的具體內容并征集、整理活動照片。這些工作,起碼要花費兩個晚上。公眾號文章在負責排版的志愿者經手后,會長和我還要再進行審稿定稿,從活動的各種數據到用詞甚至標點符號都要精心打磨。現在,我覺得公眾號為文保事業增加了一個宣傳渠道,讓更多的人了解協會,了解文化遺產保護,不讓文保志愿者的工作被埋沒,我覺得就算再累也十分值得。我還想特別感謝一下做公眾號排版工作的志愿者們,每一篇公眾號內容的輸出都離不開他們的付出! ![]() (為小志愿者頒獎) 感謝楊老師的分享。在志愿者專委會的工作上面,您也奉獻了很多,能否和我們談談? 楊輝: 志愿者專委會成立時,協會內的成人志愿者比較多,陳會長就讓我召集大家參加如文物巡查、文保宣傳等工作。這些成人志愿者們很多都退休了,但他們熱愛家鄉熱愛大東的情懷始終沒變,每次都踴躍參加。今年,很多小志愿者也參與到其中來,也是我們志愿者專委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家的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宣傳大東、宣傳沈陽,我在這個群體中感到很幸福。 ![]() (參觀文物古跡) 我也很感同身受。在這幾年的工作里,您感到最有成就感的是什么? 楊輝: 那肯定是記錄整理工作了,協會有一些新聞媒體的來訪,需要一些數字與資料,我就邊找邊記。整理下來發現這幾年我們干了這么多工作,我很感慨,協會從當初的幾名志愿者發展到如今200余志愿者,每個人都做了或多或少的貢獻。我做的這些不算什么,通過整理資料,很多數據能更直觀地體現地出來,更有說服力了。 楊老師發布公眾號可以算得上是“幕后英難”,需要不懈的堅持。加入協會的這幾年里,您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楊輝: 其實印象深刻的有很多,因為我是土生土長的大東人,在我和協會里的老師們一起探尋文物古跡的時候,才知道原來大東區的歷史底蘊如此深厚。可能家旁邊的一幢小房子就蘊藏著很多文化,我覺得作為一個大東人,不知道的話就太遺憾了。 ![]() (用手機為古建筑留影) 您剛剛說您是土生土長的大東人,一定經歷了城市的變遷和發展。 楊輝: 對,近幾年沈陽發展的很快,但我最大的感受是高樓大廈并不能代表著一座城市進步與繁華,人心才是最重要的。我自己50多了,我熱愛大東,尤其是進入協會后,遇見更多的以大東區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陳赫為代表的文保人和更多大東一定越來越好的信念,這些人和他們的信念也一直激勵著我堅持做文保事業,所以我覺得家鄉沒有變化,人心是永遠在的。尤其經過全國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我又看到了更多大東域內的遺跡遺址,也更加堅定了我對優秀歷史文化傳承的信心。 在您參與的全國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中,哪次經歷最打動您? 楊輝: 記得前些時候,一座儀表廠要動遷了,其廠院內的歷史建筑對我觸動很大,原來身邊還有這么多歷史建筑。但在不久之后我去文物巡查時,發現有一棵樹砸到儀表廠的房頂。作為一名文保志愿者,我第一時間將這種破壞現象反饋給陳會長,如果我沒做文保志愿者,肯定就沒有這種意識,現如今我是一名文保志愿者,發現樹倒在文物建筑上,特別心疼,我想作為一名文保志愿者能多保護一些就多保護一些。 ![]() (四普進行時) 是的,這充分體現了文保志愿者對文保事業的重要性。協會把大東區內熱愛文保的人們聯合起來,擰成一股繩、凝聚起人心、大家心往一處使,文保事業才能蒸蒸日上。您認為學校和協會的工作有什么異同? 楊輝: 相同之處都是需要奉獻,我在學校除了教學,對學生們的照顧與關愛也很多,正常學校在下課之后是有課間的,學生可以自己完全進行課間活動。但是培智學校不能,下課的時候也不能離開他們,比如上衛生間我都要關注,一邊要看著教室,一邊要看著衛生間方向,誰也不能跑出我的視線。在協會我是一名志愿者,也是有了這種奉獻精神,才能更有力量。所以這兩種工作是相輔相成的,不沖突,而且我都會有很強的成就感。我看到我的學生和我在一起越來越好,和我在一起很快樂幸福,同時通過我的努力協會也越來越好,大東區的歷史文化宣傳力度越來越大,我感到十分驕傲,干勁也更足了。 了解,協會和本職工作是不沖突的,更多的時候是相輔相成的。近年來國家越來越提倡文化遺產保護,能否談談您的理解? 楊輝: 我認為非常正確,中華文化悠久燦爛,在我年輕時有的歷史建筑被毀壞了,十分可惜。現在經濟和文化兩手抓,人們在了解祖國歷史文化的同時更加強了文保意識,我身為一名文保志愿者很開心。 是的,我身邊有很多之以前對歷史文化不感興趣的朋友,現在去一座城市旅游,博物館已成為必打卡的景點,潛移默化中大家的文化自信也在不斷增強。楊老師對我們青年一代有什么期許? 楊輝: 希望你們多學習歷史,老話說:“明史生慧”,長大后把家鄉建設更好。我也希望更多的人進入文保大軍中,眾人拾柴火焰高,希望協會越來越好,更希望祖國的文化事業也會越來越好! 作為一名普通的青年志愿者,今天受教很多,非常感謝楊老師接受我們的采訪。 楊輝: 謝謝! 【風華】 《揚州慢·遼陽》 許政清 古郡風塵,襄平回望,功名落葉輕抒。辟東胡,感易水,燕過征途。憶成敗,平胡賞月,望京魁首,天佑雄圖。 對秋風,醉臥孤城,還記當初。 殘墻墓影,嘆千年,盡逝荒殂。 為才子遼東,千華百壽,再探浮屠。 廣佑禪林白塔,香巖夢,丁令仙廬。 嘆半生黃土,故人夢醒題書。 ![]() 欄目責編:楊思喆 本期責編:吳玲、楊思喆 參與制作:宋玖暄、魏子婷、孫展爍 圖 片:魏子婷、楊輝、許崇晗 排 版:王靜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