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HR新邏輯 原創首發 管理者的核心工作不是做具體事,而是讓一群人把事做好。 許多企業里,經常有這四類管理者,他們不僅無法推動企業前進,反而會成為阻礙發展的 “絆腳石”。 企業里的這4類管理者,要不得。 ![]() 不當為→指手畫腳 “不當為”的管理者,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喜歡指手畫腳,例如他們明明對具體業務一知半解,卻總愛瞎指揮,給團隊帶來無盡的麻煩。 我們經常聽到“專業的事給專業的人來干”,但“不當為”的領導始終沒有學會不隨便插手。 之前聽到一位HR的吐槽:做HR真的需要強大的心理,不僅要聽老板的指令,觀察員工的反應,還要時不時被各部門領導“指手畫腳”。 負責薪酬績效板塊的她聽到最多的就是:績效考核目標設置高一點、多搞點狼性競爭、搞末位淘汰、這個員工不行,搞一套考核考走他…… 例如在前不久,銷售一部的王經理直接和她說“下半年的指標就得往死里定,這樣才能逼員工往前沖!” 但他根本沒考慮過上半年的銷售完成率剛過70%,下半年又是淡季,單純提高目標根本沒有用,但王經理根本不聽解釋,只是沒好氣的說“你們HR啥也不懂”…… 王經理不單單是對HR部門如此,對手底下的員工更是習慣性的“指導”,當員工在沉浸式工作時,他就會走過去告訴員工應該怎么怎么做,當員工有創新想法時,他也會憑借自己見解去否定掉…… 這種領導,不僅會讓員工煩,也讓團隊躁。 他們的亂指揮不僅會打亂團隊的正常工作節奏,還會打擊員工的積極性。 ![]() ![]() 不作為→甩手掌柜 “不作為”的管理者,與“不當為”的管理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不作為”顧名思義就是啥也不做,即使會做也不做,只想當個甩手掌柜,而他們的這種不作為,最終導致團隊陷入停滯不前的狀態。 這類管理者通常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工作態度,凡事能不做就不做,即使要做也是敷衍了事。 記得《人們的名義》里的孫連城作為區長,他不貪不腐、不爭不奪,但也不作為。 例如劇中的信訪窗口多年不整改,群眾彎腰屈膝才能辦事,他卻以“經費不足” 為由一拖再拖,更是想出許多損招來做表面功夫,最終難受的的還是老百姓。 孫連城式躺平的干部,看似守住了廉潔的底線,卻在其位不謀其政,把百姓的訴求晾在一邊。 這種不作為的本質,是對責任的逃避,對信任的辜負。 在企業里同樣是如此,管理者不作為,會讓團隊失去很多發展機會。 某傳統制造業公司里,有一位領導總是習慣不作為,例如,在面對市場產品升級的需求,他總是以維持現狀就好,不要輕易改變為由; 當下屬匯報創新方案時,他總是會淡淡地說“搞這么復雜干什么?按照以前的來,維持現狀就可以了”。 這樣的領導對團隊發展乃至公司的發展都不關心,他們只想少一點工作。 而在這類領導的帶領下,團隊很難有明確的方向,員工也會逐漸缺乏工作的動力,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會逐漸失去優勢,最終被市場淘汰。 ![]() ![]() 不敢為→害怕擔責 “不敢為” 的管理者,其最核心問題在于害怕擔責。 他們在工作中并非沒有能力,也并非不愿意做事,而是在遇到問題和困難時,總是想方設法逃避責任,并且把“鍋”甩給別人。 例如,當項目出現問題時,這類管理者并不會第一時間召開復盤會議,找出問題的根因和解決辦法,而是優先想甩鍋的說辭。 小邏輯的一位朋友Lisa在某外貿公司工作,她曾和我分享過她身邊的案例:作為外貿行業經常會有突發情況,例如Lisa的同事曾簽了一筆大單,但貨物在運送的途中出現了紕漏,外國客戶收到貨后非常生氣,連打了好幾個電話投訴。 他們領導得知后,并沒有想辦法先安撫客戶情緒,而是拉個會劈頭蓋臉大罵下屬,指責貨運公司本來就不靠譜,一場會議下來,沒有復盤、也沒有解決方案,只有領導的指責和撇清責任。 開完會后,部門同事都蔫頭耷腦的,他們認為現在的上司并不是個值得跟隨的領導。 其實,他們公司的每一批貨物都有保險的,出現問題正常程序都是優先安撫客戶情緒,然后向貨運公司索賠,盡量減少損失,而不是優先摘清責任…… 最終,Lisa和同事們都選擇了離職,各自尋找新的工作。 這類管理者的存在,會嚴重破壞團隊的信任和凝聚力,于組織百害而無一利。 當出現問題時,團隊成員需要的是管理者的擔當和引導,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相互推諉、指責。 領導越著急指責和撇清關系,就越難匯聚人心。 ![]() ![]() 不善為→能力不足 “不善為” 的管理者,主要是因為自身能力不足,無法勝任管理工作。 對于這類管理者,要不是培訓提升管理能力,要不只能盡早下場。 他們在團隊中很難起到領頭羊的作用,在他們的帶領下,團隊里沒有能力的員工選擇繼續摸魚,有能力的員工則會另找下家。 之前有一位培訓HR就咨詢過我們:公司提拔干部時都是優先選擇工作能力強、業績排名靠前的,但漸漸的也發現,有些員工在原來的崗位上非常出色,但到管理崗卻“難以勝任”了。 對此,小邏輯建議她:針對這類管理者,一定要及時提升他們的管理能力,對于有自我提升意向的新晉管理者,企業要做到扶上馬送一程,輔以培訓提升; 對于沒有提升意識的管理者,則要時常觀察,加以引導,若還是難以勝任,也要及時讓其返回原崗。 如果企業盛行“不善為”的管理者,時間一久將會有越來越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在團隊中混日子。 因為一個能力不足的管理者,無法為團隊制定正確的目標和策略,也無法有效地協調和激勵團隊成員。 團隊會像無頭蒼蠅一樣亂撞,工作效率低下,難以取得良好的業績;而員工的工作熱情和沖勁也會被逐漸被消磨。 在“不善為”的領導帶領下,團隊里留下的往往是同樣缺乏動力和能力的人,形成 “劣幣驅逐良幣” 的惡性循環。 ![]() 寫在最后 請及時清除企業里是這4種管理者:不當為、不作為、不敢為、不善為。 打造一支高效、有責任心、有能力的管理團隊,才能推動企業不斷前進,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