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初,當國際空間站運行到墨西哥和美國南部上空時,正在其中執行任務的宇航員尼科爾·艾爾斯(Nichole Ayers),拍到了一張令人驚嘆的照片。 根據艾爾斯的描述,當時她看到在一片雷暴云團的上方,突然發生了異常的閃光,雖然這個過程只持續了很短的時間,但她還是及時按下了快門,將當時的場景拍攝了下來。 從艾爾斯拍到的照片可以看到,地球表面上方有一片厚厚的云層,在云層中間,一團強烈的藍白色閃電正在爆發,這表明那里正在發生猛烈的雷暴,而真正令人驚嘆的是,在云層之上,有一個細長的結構直沖高空,其頂部呈現出復雜的分支結構。 這個結構發出了一種紅色的光芒,其規模很大,估計從頂端到底部的高度可達50公里左右,在黑暗的太空背景和下方地球輪廓的映襯下,就像是地球向太空伸出了一只巨大的紅色觸手。 這張照片被艾爾斯分享到網絡之后,很快就引發了人們的熱議,有人表示,這是地球憤怒了,它在以這樣的方式宣泄心中的怒火。當然了,這只是一種擬人化的想象而已,畢竟據我們所知,地球應該不存在自我意識,它并不會生氣。 那當時到底發生了什么呢?從自然形成的角度來講,這應該是一種被稱為“紅色精靈”(Red Sprite)的大氣瞬態發光現象。 這種現象發生在雷暴云層之上的中高層大氣中(通常距離地面30至90公里),其形成機制與位于它們下方的雷暴云密切相關。 簡單來講,雷暴云就像一塊巨大的天然電池,通過云中水滴和冰晶的復雜摩擦、碰撞過程,實現了電荷的分離——云的頂部通常會積累大量的正電荷,而云層的底部則以負電荷為主。 通常情況下,閃電是從云層底部的負電荷區劈向大地,這被稱為“負地閃”,而紅色精靈的誕生,則依賴于一種不常見的“正地閃”,這種閃電會將云層頂部積累的海量正電荷,在瞬息之間直接傾瀉到地面上,盡管其發生概率遠低于“負地閃”,但其能量卻要大得多。 “正地閃”會使雷暴云的頂部瞬間失去巨量的正電荷,這會造成其電性立刻發生反轉,變成了一個帶有大量負電荷的區域(負凈電荷)。 這一下就打破了高層大氣的電場平衡,要知道在雷暴云上方的中間層和電離層,大氣本身是帶有微弱正電的,現在云頂突然變成了一個巨大的負電極,而它上方的中間層大氣就成了正電極,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兩者之間的電勢差足夠強,空氣就會被擊穿,進而產生上行的閃電。 在這個過程中,高速運動的電子流會猛烈撞擊大氣中的氮氣分子(氮氣是大氣層最主要的氣體,含量約為78%),這些撞擊給氮氣分子注入了能量,使它們從穩定的低能量狀態躍遷到了高能量的激發態。 但激發態是不穩定的,被激發的氮氣分子會迅速地釋放掉多余的能量,重新回到穩定狀態,而它們釋放能量的方式,就是發出特定波長的光子,由于這種光子落在光譜中的紅色波段,因此就產生了紅色精靈這種大氣瞬態發光現象。 也就是說,此次拍到的這種“巨大的紅色觸手”,應該就是中高層大氣中的氮氣分子在這場向上放電過程中,被集體“點亮”形成的。當然了,這只能說是一種合理的推測,實際情況是否真是這樣,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