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讀媽說:告別催促,用'滑梯效應’讓孩子主動行動:設定清晰目標、激發內在動力、營造無干擾環境,輕松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作者:香克斯 家有“小磨蹭”,是不少家長的心頭難題。 早上起床要催,吃飯要催,寫作業更得催,可孩子依舊是慢悠悠的,完全沒有時間觀念。 其實,家長不必一直催,用好“滑梯效應”,就能讓孩子積極主動起來。 ![]() “滑梯效應”的原理 想象一下孩子在滑梯上的情景。一旦孩子坐在滑梯頂端,受到重力的影響,就會自然而然地順著滑梯下滑,不需要外力過多推動。 “滑梯效應”運用到孩子的時間管理上,就是要為孩子創造一種順勢而為的環境和動力,讓他們在合適的引導下,主動地去完成任務,而不是靠家長不停地催促。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孩子處于一種積極、自主的狀態時,他們更愿意去行動。 一直催促孩子,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覺得自己是在為家長做事,而不是為了自己。 據調查,超過80%的孩子表示反感父母的催促。 ![]() ![]() 孩子拖拉磨蹭、缺乏時間觀念的原因 孩子拖拉磨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沒有意識到時間的重要性。 他們不明白按時完成任務會帶來什么好處,不按時完成又會有什么后果。 另外,有些孩子可能是因為任務難度太大,不知道從何下手,所以才會拖延。 還有的孩子是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比如家里太嘈雜,容易分散他們的注意力。 ![]() 運用“滑梯效應”的方法論 首先,設定清晰的目標和規則。 就像給滑梯設定一個明確的終點一樣,要讓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完成什么任務,以及完成的時間節點。 比如,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每天的作息時間表,規定好起床、吃飯、寫作業、睡覺的時間。 把大任務分解成小目標,讓孩子更容易上手。 例如寫作業,可以先讓孩子完成語文作業的生字部分,再完成閱讀理解部分。 每完成一個小目標,就給孩子一些小獎勵,比如一個小貼紙或者一句表揚的話。 ![]() 其次,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 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把任務和他們的興趣結合起來。 如果孩子喜歡畫畫,在學習數學時,可以讓孩子用畫畫的方式來理解數學概念。 當孩子對任務產生興趣時,就像坐在滑梯上有了下滑的動力。 同時,要讓孩子明白按時完成任務能帶來的好處,比如完成作業后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另外,營造良好的環境。 為孩子創造一個安靜、整潔、有序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減少外界干擾。 比如孩子寫作業時,把電視關掉,收起玩具。 讓孩子在一個沒有干擾的環境中,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就像滑梯表面光滑,孩子下滑得更順暢一樣。 ![]() 最后,讓孩子承擔后果。 當孩子拖拉磨蹭沒有按時完成任務時,要讓他們承擔相應的后果。 比如孩子早上磨蹭不起床,導致上學遲到,就讓他們自己去面對老師的批評。 這樣孩子就能明白拖拉磨蹭是有代價的,下次就會更主動地遵守時間。 孩子拖拉磨蹭、沒有時間觀念并不可怕,家長不必一直催。 運用“滑梯效應”,為孩子創造順勢而為的環境,激發他們的內在動力,讓孩子在合適的引導下積極主動地管理時間。 點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