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廣東濕熱交加,不少積水豐富的犄角旮旯成了蚊蟲孳生的“產房”,蚊子不僅叮咬人體,更大的危害是傳播疾病,隨著蚊子快速繁殖,不少地區相繼出現了基孔肯雅熱病例、登革熱病例。 如何預防蚊子叮咬,蚊子叮咬后如何處理?事實上,自古以來,傳統中草藥在防蚊蟲方面有廣泛的應用。
常用防蚊蟲的中藥材 1. 艾葉:辛溫,含揮發性精油(如桉樹腦、樟腦),可點燃艾條煙熏驅蚊。也可懸掛干燥艾葉于門窗處,或煮水涂抹皮膚。 2. 薄荷:由于含薄荷腦、薄荷酮,具有清涼芳香特殊氣味,但蚊蟲討厭這種氣味,種植于陽臺或屋內,能有效驅蚊。 3. 丁香:含丁香油酚,氣味強烈,驅蚊效果顯著,常與艾草配伍。 4. 蒼術:也具有特殊的芳香氣味,與艾葉、白芷混合點燃煙熏房間,可有效驅蚊。 5. 藿香:含揮發油,可制成香囊或藥包懸掛,或直接使用藿香正氣水,有一定驅蚊效果。 6. 白芷:葉子敷用,有清涼消炎止癢等效果,也可制作香囊佩戴。 7. 浮萍:《外治壽世方》記載“取池中浮萍曬干,晚間與蒼術、白芷同焚,蚊感其氣,悉化為水”。 8. 豬籠草:擁有獨特的捕蟲籠,可以捕捉蚊子。 中藥防蚊實用方法 1. 香囊法
做法:將藥材打成粗粉末,裝入無紡布袋內,戴在身上或懸掛于門邊、室內。 注意事項:香囊香氣一般維持1個月,需及時更換;孕婦、哮喘患者、過敏體質者慎用。 2. 煙熏法
做法:用75%酒精500毫升浸泡7天,過濾后去渣,再加入清水100毫升,裝入小噴壺備用。如遇蚊蟲叮咬,噴于患處可止癢消腫。 4. 飲食調理法 平時可多吃一些大蒜和含維生素B多的食物,如糙米、豆類、干果、硬果、花生仁、綠色蔬菜、奶類、河鮮、海鮮以及動物的肝、腎、腦、瘦肉等。生吃大蒜、口服維生素B,通過人體生理代謝后從汗液排出體外,也會產生一種蚊子不敢接近的氣味。 梁劍華提醒,中藥材防蚊并非人人適用,因為驅蚊中藥多為芳香類草藥,具有芳香化濕,醒腦提神的作用,一般不推薦孕婦或哮喘患者、對相應中藥過敏者應用,另外不適合放置床頭以免影響睡眠。 多管齊下,防蚊更勝一籌 大多數蚊蟲叮咬癥狀輕微,無需特別處理,但要避免過度抓撓以防感染;如果癢得難受,可用肥皂水清洗叮咬部位;或者冷敷緩解腫脹和瘙癢;假如叮咬部位出現劇烈疼痛、持續腫脹、發熱或全身不適,應及時就醫。 預防伊蚊(俗稱“花斑蚊”)叮咬傳播基孔肯雅熱和登革熱,中藥預防發揮輔助作用,更關鍵的是要做好環境防蚊工作,清積水、滅成蚊、防叮咬,安裝紗窗等物理防蚊更有效,此外使用蚊帳、電蚊拍等也是經濟簡便的常用方法。 來源: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廣州衛健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