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藍色字“誰知西去路”關注我們喲! ![]() 電影《記憶》像人類生存發展游戲中的預言家,充滿未知預言和哲學深思。熟悉本片導演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的人可以洋洋灑灑寫出幾千言的評論,對不熟悉他的人來說,這是一部挺有深意和看頭的電影,看凝固的畫面居然不煩,還覺得言之有物,像去深山古廟里住了一段時間,不斷地沖刷靈魂。 這部名叫“記憶”的電影有一種冷靜、克制、蕭索的氣氛,這個故事似乎發生在初春或者深秋時節,適合從一片蕭索中尋找真相。杰西卡是歐洲人,常年旅居哥倫比亞,她到波哥大照料生病的姐姐。因為總是聽到奇怪的巨響“砰”,所以她多方尋找出現幻聽的原因。 杰西卡經常能聽到“砰”的聲響,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現代人普遍壓力大,大多有不同程度地抑郁焦慮狀態,杰西卡為了追蹤這個特別的聲音,找調音師埃爾南還原了這個聲音,找心理醫生做了認真的詳細的身體檢查,開了一些精神類的藥物,可能會緩解幻聽的癥狀,但是會讓她暫時失去一些共情能力,還有可能上癮。 杰西卡的姐姐出院了,邀請她和家人一起吃飯。姐姐對自己住院的原因有了新的解釋,最初以為是曾經救助了一條小狗,但是因為身體出了問題,不得不放棄救治小狗,所以這條小狗一定怨恨她。今天,杰西卡姐姐說可能是因為自己過度投身于當地某項歷史遺跡的研究工作影響了身體健康。談話期間,杰西卡越來越頻繁地聽到“砰”的響聲,導致她心神不安。 杰西卡又來找曾經幫自己的調音師埃爾南,可是那里的工作人員卻說這里沒有這個人。她又認識了大學醫院中負責研究人類遺骸的考古學家,邀請前往一個小鎮去參觀考古發掘現場,但是異響的癥狀越來越強烈了。 杰西卡路過一條小河邊,看見有一個男的正在河邊刮魚鱗,于是產生了一段非常經典的對話。這個男的居然也叫埃爾南,他從來沒有離開過小鎮,由于他記得一切,所以盡量的少看東西。他不覺得自己錯過了什么精彩的世界,因為他自己經歷的世界已經足夠豐富了。埃爾南隨手拿起一塊石頭,講了一個故事,曾經有一個人帶著一條很美的項鏈,有兩個人偷走了他的項鏈,還順便偷走了他的午飯,這個人追上去,被小偷打了一頓。這個故事和埃爾南手里的巖石有什么關系呢?故事里的男人曾經坐過一塊石頭,這個小石塊是這個石頭的一部分,小石塊記錄了以前的事情。 所以說,盡管有些事情已經過去了很久,可是它的余震還在身體里面。以前走過的路已經讓埃爾南不堪重負了,再多事情會給自己的記憶帶來巨大的騷動,所以根本就沒有必要走到更遠的世界了。 杰西卡和這個埃爾南討論了很多關于宇宙人生的話題,由于經常失眠,杰西卡讓埃爾南給展示一下他們族人的睡覺方式,埃爾南躺在草坪上,很快睡著了。但是,這個埃爾南的睡覺方式有點奇特,雙目微張,直直躺著,這哪是睡了,就像是死不瞑目似的。杰西卡有點慌,可是叫不醒他,過了一會埃爾南醒了,杰西卡問他死亡的感覺如何,他說不過是暫停了一下而已。 兩個人一起到屋里喝酒閑聊。杰西卡在這個小屋里想起了自己小時候好多事情。埃爾南比喻自己是一個硬盤,杰西卡是天線,杰西卡在讀取埃爾南的記憶硬盤。杰西卡似乎想到了這個聲音的來源,她抓著埃爾南的手腕,沉浸在回憶之中,當她淚如雨下的時候,窗外下起了大雨,可是下雨仍然是她的幻覺。杰西卡好像遇到了一個能通過去未來的先知,拼命地回溯往事淵源,甚至到了前世更早的人類時期,雖然場景沒變,但是他們倆進入了一個幻境,經歷了千山萬水。人的一生中可能遇到很多相似的人,他能給人帶來相似的幫助作用,中國人叫貴人,電影中叫埃爾南就象征了這個角色,幫完你完成使命就離開了。 而且電影有很多長鏡頭。比如,杰西卡和埃爾南的草坪對話和小屋對話,分別在兩個單一場景中完成的。韓國電影《逃走的女人》和這個影片有些相似之處,演員在一個場景當中,大多數是在一個房子當中,房子窗戶將畫面對稱分開,就像坐在一幅畫里一樣。場景固定的時候,主要靠兩個演員語言交流,這種情節性、故事性不太強的片段,怎么吸引人看下去呢?它要靠演員充沛的情緒來渲染整個畫面,還有精煉深邃的臺詞。 當鏡頭對準主要角色面對外界事物刺激所產生的反應,由鏡頭分別呈現外界刺激和角色反應,再分段傳遞給觀眾,用長鏡頭持續輸出他們的表現,就會把這種刺激同時轉移給觀眾。觀眾就會感受到這個電影中漫長的、持續的一種氣氛,一種追求真相時的迷茫感,特別像文學體裁中的散文詩,用電影的空鏡和情節性不強的長鏡頭串聯起來的,就相當于散文詩中的留白也是電影中的留白。所以杰西卡也經常寫詩,電影中的很多臺詞都很精辟簡練,象征性很強。 杰西卡患上的很可能是“爆炸頭綜合癥”,它是一種嚴重的睡眠障礙。盡管醫學已經很發達了,但是很多疾病的發病原因不詳,有些人會從求醫問藥變成尋仙訪道,從科學走向未知的不被廣泛承認的領域。片尾一個飛碟從森林中起飛,離開了地球,這段沒看懂,前面杰西卡和埃爾南的對話就沒有吃透,看到這里更不明白了。 影片中有一些時間是安靜的白噪音,沒有喧囂的人物對話。電影節奏很慢,放二倍速也不太影響觀看,但是會影響理解它,不跟隨片中的角色慢慢進入他們的世界就很難理解他們。本來是一個哲理性挺強的劇情片,到最后變成了玄幻片,比如飛碟升起的片段,賈樟柯的《三峽好人》、畢贛的《路邊的野餐》也有這種橋段。 片尾大段遠山淡影似的風景,就好像一個人年齡日增,在一個秋意漸涼的午后,陡然想起以前的生活碎片,才發現自己已經起點如此之遠,離終點越來越近,內心翻江倒海,五味雜陳。人生就像山頂的云海,曾經用腳步跨過萬水千山,回頭只是一片云海,沒有回頭路,回頭即是雙腳踏空,萬事皆空。 這部電影的好處就是你可以打開它,慢慢欣賞它,慢慢地看它變化,慢慢地,很慢很慢的,非常非常慢的,仿佛看到了過往一生的肌理和脈輪,還有風雨陽光,看到虛無的大網包裹全身,洗滌身上的現實戾氣,喚醒內心虛無的底層訴求。 ![]() 推 薦 閱 讀 ![]() 點分享 ![]() 點點贊 ![]() 點在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