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第八十八卷 晉紀十 西晉·晉愍帝建興四年(丙子,公元316年) 【原文】
【譯文】 譯文太長,略過。 【解析】 長安被攻陷,晉愍帝被俘,關中算是徹底崩了。 對于遠在南方的司馬睿,這算是晴天霹靂? 我覺得,對他來說反而算是天降喜訊。 之前晉愍帝讓司馬睿發兵向洛陽方向進攻,這家伙就不情不愿,各種理由推脫,可見他的小心思。 之后更有祖逖請求出兵北伐,司馬睿雖然嘴上講支持,但的行動卻并沒有給支持。 對于北邊長安的小皇帝,司馬睿是無所謂的,不可能拿他當回事,想讓司馬睿去救駕,扯淡。 要我說,按照司馬睿的小心思,他巴不得晉愍帝和他的長安小朝廷被匈奴漢趙一鍋端,也只有這樣,司馬睿上面沒了皇帝,他才好擇機稱帝。 所以,當晉愍帝被俘、長安淪陷的消息傳來,司馬睿立馬表態要出兵北伐。
之前皇帝在,讓你北伐,你一點動作都沒有,現在皇帝沒了,你就假惺惺北伐,當真是想北伐? 司馬睿為了表明決心,還專門殺了一個運糧官。 但就算是如此,司馬睿壓根就沒想過北伐這事。 現在皇帝沒了,最重要的是立馬登基稱帝穩定南方,至于北伐將來可以慢慢說。 但之所以要這么做,司馬睿是有他的算計的。 對于西晉朝廷來說,都城被攻破、皇帝被俘虜,作為司馬家的子孫都有義務奪回失地、洗刷屈辱。 這事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政治正確,而司馬睿做為司馬家的子孫,無論他將來是否稱帝,此時此刻他都必須積極表態,因為他不表態,或者表態猶豫,那他在大義名分上就崩了。 此時的司馬睿,最急切的問題并不是北伐,而是穩定司馬家在南方的局面。 原本司馬家的根基是中原北方,現在縮到原本就影響力真空的南方,正是司馬家最虛弱的時候。 而司馬睿手底下的人大體可以分兩撥。 一撥是北方難逃而來的,另一撥就是江東本地士族。 前者,有極度迫切想打回老家的沖動,這些人絕對支持北伐。 司馬睿表態要北伐,那么這些人絕對挺他。 而對于江東本地士族來說,自己的老家在南方,小日子舒坦,干嘛北伐,打下來的土地又不能給我,我干嘛摻和你這事? 這種心理,放在后面的南宋、南明都類似的,江南士民普遍對北伐奪取失地沒有什么感覺,甚至是不太支持。 但是,站在司馬睿的角度,他在人家江東士族的地盤上,錢糧兵依賴人家,也必須獲得人家的支持。 所以這里北伐就是一個矛盾,司馬睿底下兩撥人的分歧。 一撥人要搞,一撥人不愿意,司馬睿夾在中間很難受。 而當長安淪陷小皇帝被俘虜,這個矛盾進一步升級。 司馬睿的政治正確(稱帝)、南逃北人的北伐期望、江東士族的不摻和,你怎么平衡? 看到這三個矛盾再看上面司馬睿你的做法,你會發現非常巧妙。 行動上北伐,但事搞砸了,沒北伐成,責任推個運糧官承擔,給南逃北人一個交待。 而司馬睿自己在政治正確上充分表態,為后續稱帝打下鋪墊。 北伐沒實際推動,也算給江東士族留了空間。 因為大家都知道,北伐一定要打,但怎么打、什么時候打、誰參加,這個可以商量。 現在北伐項目沒有立馬啟動,就是給江東士族一個上車的機會。 所以,一個失敗的北伐、擱置的北伐,是對于司馬睿、南逃北人、江東士族都能接受的。 但畢竟北伐這事沒搞成,你讓你一個運糧官來承擔,還不夠。 于是劉隗彈劾從事中郎周莚,前者是北人,后者是南方士族。 站在劉隗的角度看,就是這些江東士族占著位置不干事,讓北伐搞不成,只要把這些蟲豸搞下去,那么北伐大計就可以暢通無阻了。 在這個敏感點上彈劾,有點開炮攪水的味道,非常不利于內部穩定。 也正是如此,南逃北人士族的核心人物王導立馬上表態承擔責任,一方面是和劉隗切割,表明是這家伙獨走(劉隗人很剛,兩邊得罪人很多)。 另一方面,也是主動承擔,給江東士族釋放溫和信號,維護團結。 所以,在這種迫切需要團結的時候,司馬睿、南逃北人、江東士族都得到了想要的,自然是不可能繼續去追究誰的責任。
至于那個被殺的淳于伯,都知道他被冤枉了,但這又如何? 當司馬睿北伐這桿槍注定要殺個人來表決心的時候,要么你就把手上的事做漂亮別撞上,要么就其它有人先你一步撞上去獻祭,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閑扯】 沒有八百個心眼子,別去玩政治。 那玩意不是普通人能碰的。 別看有些人講時政嘚吧嘚很厲害,但你讓他們真去那種環境,分分鐘被生吞活剝。 講點現實的東西,做事。 對于做事,我們大多數人想的都是如何做成,都是站在結果去看。 其實,對于做事,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角度,即做事的過程。 你要記住,做事本身不過是你達成目的一個工具、途徑。 做事成不成不是重點,有個事作為你能夠用力的切入點,這才是關鍵。 你理解了這個你就會發現,一件事,你說做,最后成不成壓根都沒關系,只要利用過程達成目的,這事就不算虧。 我在以前的單位,曾經做過一個制度優化,講實話,我當時就沒覺得做這個事真有什么好處(當然也沒壞處),但是我通過做這個事給自己履歷上增添了不少亮色,這才是我要的,至于我離開后人走茶涼、人離政停,我壓根不關心,因為我拿到了我要的。 說難聽的,這就像十幾年前有些地方搞政績工程一樣,重點不在項目本身產生多少效益,關鍵在于你搞了這個項目。 這么說可能會非常功利主義,我承認,但你能看我的文章,我給你說實話,如果你要聽冠冕堂皇的大道理,我也能給你說,但你聽了之后又能如何。 和你說這些東西,是讓你要跳出做事的角度看問題。 一個事的利益體現,從來會局限在做成這一個維度上。 你能夠看到的維度越多,你能選擇的余地越大、能套利的地方也越多。 把是做成是一個點,可如果你關注做事的過程,這就是線。 顯然后者你下手的機會就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