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向來認為,人都應該有一兩項可以長久持續的愛好,這種愛好變成規律性的行為,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這就是習慣。 運動愛好,顯然是非常好的一種習慣。“習慣”的最大特征,就是不同于那些“一時興起”的三分鐘熱度,而是——正如我常常啰嗦的那樣——生活的一部分而已。 沒錯,就是習慣“而已”。 也只有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成為規律性的行為,才有可能久久為功,帶來健康的收益。與之相對應的“一時興起”,其實沒有什么功效。 這種規律性的行為,與一天中定時吃飯,定時睡覺,是一樣的,與所謂“意志”啦、“自律”啦,真的沒有什么關系。我無法想象干嘛要給自己戴這么漂亮的帽子,搞得這么嚇人,是滿足自嗨嗎? 二 順應自然,不硬搞,是我在數十年運動愛好中的主流立場。 所謂主流,是因為在某個特殊階段,為自己設置一個項目式的目標,短期有所突進,也是可能的,但很快就會回到正常的軌道上。 就業余運動愛好者而言,沒有什么競技壓力,從中得到的最大收益,來自于訓練的均衡。我在《幾十年運動愛好,最大的收獲來自平衡訓練》這篇小文里,標題用了“平衡”,有的人誤解成狹義的“平衡站立”或者“左右平衡”的那個“平衡”,這是我的表述不夠精確,實際上,應該是“均衡”訓練。 譬如,大學期間,在學校運動隊的主項之外,我喜歡打排球——個子不高,但因為沒有那么多場地,一般都是圍起來打,所以身高不是影響。工作之后,單位有自己的羽毛球場地,在自己的主要項目之外,也經常打羽毛球。這些年,很少打球了,既有運動場地不好租、組織起來比較麻煩的因素,也有有意識弱化單臂動作的運動的意思。 在運動內容的安排上,最典型的所謂“均衡”,大概非“跑步”+“力量”的搭配莫屬了。 我最重視的有兩點,一是不要讓肌肉含量下降得太快,二是保持心肺系統。后者最好的方法,對我來說,就是跑步,有條件的話,游泳也不錯。騎行暫時放到后面去了,因為要到能夠拉高心率到理想區間時的速度,在馬路上已經很不安全了。 三 與訓練科目之間安排要均衡相比,訓練與恢復的均衡,更加重要。 我的確也有過睡得不夠時起來晨運的經歷,前幾年還有過,最近兩三年,算是改正得不錯。 其中的科學道理,真的簡單到了傻子都該懂: 運動的成效,不是在訓練中獲得的,而是在訓練后的恢復中才轉換、才沉淀下來的。 休息不夠,不僅之前的訓練得不到成效沉淀,再強行訓練,便成為對身體的過度虧耗。 我只是普通的通過運動求健康的業余愛好者,以虧耗且不恢復為代價,去追求某個成績,甚至僅僅求某個數據積累,我不是瘋了那是什么? 特別是在炎炎夏日,休息很容易比其他季節受影響,哪怕頭一天對次日有設計,但在次日一旦發現休息不足,則果斷取消或換項目。 三 生活中的好習慣,可能遠比一次運動更加重要。 今年這個夏季,在生活習慣方面,與以往相比,又有進步。 1、合理使用空調,保障愉悅程度。 我比較扛熱,所以在過去用空調比較少,是因為沒有感到那么熱。但是,今年的酷熱和潮濕的程度令人記憶深刻,這時候,通過空調將溫度降到27度上下,將相對濕度保持在50-70%之間,在白天保證能愜意地學習和喝茶,在夜間則有利于安穩睡眠,實在是意義重大。 只要確保定期通風(一般在5點左右晨運出門時,將四通打開),以及夜間警惕不要過涼和直吹,就可以了。 在潮濕嚴重的天氣,實際上在室內也是容易中暑的。 2、不貪涼。 我相信一定是年輕時候太貪涼,以至于過去多年體檢時,在硬性指標美好的同時,也會被提示“寒性”、“有濕”這種現象。 青少年時代,冬天大汗淋漓地結束訓練在水房沖涼水澡,自以為英雄,在工作后打完球喝冰啤酒以圖一時痛快,這種情況都是有的。所以,有體濕、體寒,實在是罪有應得。 今年,只喝過兩次冷飲。 一次是在夫人生日當天,與妻兒一起慶祝,我喝了一罐常溫啤酒、一罐冰鎮啤酒。 另一次是半月前,外甥女帶著兒子來京,在家里小聚,我喝了兩罐冰鎮啤酒。 平時家里沒有備酒,這兩次都是為了營造氣氛臨時買的啤酒,所謂才會放冰箱。 這兩次共計三冷一暖的四罐啤酒,是我今年以來迄今為止唯一的一次喝冷飲,也是春節以來僅有的兩次飲酒。 今年連西瓜都還沒有吃過,一點不饞。老天真是公平,年輕時候寒涼食物下肚多了,到了中老年時期,都不饞了。 3、跑步和力量依然堅持得很好,且在不斷完善中。 很多人跑步是為了堆里程,上速度。 我每周也會將跑步課表覆蓋不同的強度區域,換言之,配速從630左右的低有氧到3字頭的沖刺都會有,但我不堆里程,也不求速度,只是為了均衡——速度跑也是很好的力量訓練。 我對在家的訓練更加看重,理由很簡單,因為我在幾年前的“40周減重40斤”的目標得以實現,主要是靠室內的力量運動,而不是在馬路上的跑步,盡管那時候的跑步課表遠比現在要“重”,每周至少含一個半馬。但它依然不是減重的主要手段。 再三強調一下,對我來說,跑步就是保持和強化心肺系統的手段,與里程和速度沒有關系,即使里程保持得很穩定,速度有所提高,都不是我原本的追求。 ======================= 作者:老威修斯,個人公眾號:老威小屋。運動大叔,跑步和健身愛好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