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的書法大賽,許多入展或獲獎的作品,大都是以“丑書”示人,于是便引發了許多書法愛好者的討論和熱議,一些人說,當代書法大賽是要把人們學習書法的方向引到何處?傳統書法為什么不能入展?也有些人認為,當代書法以藝術性為主,于是便會讓那些書法家專門去寫丑字,著實是不應該的。這些討論的聲音在書壇上不斷發酵,也引起了書協組織對這一現象的關注,從近些年的書法大賽所選拔的評委來看,許多評委便都是寫傳統書法的,由于他們的參與,書法大賽上那些入展作品以傳統為主的風格便不斷亮相于其中。 上面這幅隸書作品,因為字形美觀,用筆到位,傳統美學的審美觀表現突出,便入選了全國書法展,類似這樣的作品還有很多,有些人說,這些作者運氣很好,遇到了好的評委,其實這句話是說到了點子上,因為在十二、三屆全國書法展或一些單項展上,書協組織已經在選拔評委的時候,就把那些具有傳統風格的評委安排到了這些賽事上,由于他們的參與,那些傳統書法作品入展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了。 例如,在某屆全國書法展上,我們看到有歐體楷書、柳體楷書以及其它經典楷書的作品都入展了全國書法展,隸書方面也是一樣,以前有人說,《曹全碑》字形美觀,如果想要入選全國書法展,那肯定是不可以的,但從近些年的全國書法展上,以《曹全碑》風格入展的作品,頻頻亮相,這就說明,傳統書法是要回歸于書法大賽的賽事上也不是不可以的。 據一位評委透露,今后的書法大賽上,書協都會安排一些具有傳統風格的評委參與評選,其目的就是要讓傳統風格的作品在書法大賽上有所占比,這就會打破了以前那些只管流行書風,或者是只負責書法藝術性的作品成為入展作品,而是要讓那些入展的作品當中也包括經典風格的傳統型作品,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傳統經典型的作品將會是一個永恒不變的創作方向。 如何創作具有傳統經典 一是要選擇適合自己興趣的字帖進行學習。一些人在學習書法初期,并沒有弄清楚那些經典作品的風格特征,只是照著字形進行“畫”字,為了追求字形上的像與不像,描字便成了他們的日常。其實,經典作品不光是字形美觀好看,更重要的是古人的用筆,例如《曹全碑》當中,一個一筆畫可以按三段來書寫,起筆時逆鋒入筆,行筆時中鋒為主,收筆時要向上挑去,最后完成一個筆畫的書寫。 二是要把握字形結構。我們學習古人,除了筆法以外,還要緊扣古人的字形結構,要在字形結構上把握好,我們不能認為,字形好看了就是印刷體,反而要以字形結構為主,看看古人所寫的字是哪種風格的,風格可分為柔美的、飄逸的、雄渾的、厚重的、稚拙的等等。以此來判斷字形結構與風格,并表現之。 三是要注意藝術性的表現。當代書法注重作品的藝術性,這是個大原則。什么是書法中的藝術性?這個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要在所創作的作品中,實現各種變化,不會變,不去變,那就沒有藝術性可言。字的大小、疏密、正側、粗細、方圓、黑白等,這些都是變化之道,學習了古人,并不是要求照搬古人,要想辦法變化,才會體現出書法的藝術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