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易漏知識點整理 1、在無絲分裂中無紡錘絲、染色體的變化。 2、端粒位于染色體的兩端,故原核生物沒有端粒。 3、HIV是自帶的逆轉錄酶,而不是在宿主中合成的。 4、藍藻的多種酶與色素也附著在某些膜(光合片層)上。 5、秸稈還田為的是加速物質循環,增大土壤中小動物和微生物的豐富度。 6、細胞代謝會影響內環境的穩態、壞死會引起內環境穩態失衡。但衰老卻不會引起內環境穩態失調。 7、在用重鉻酸鉀檢驗酒精時,要用濃硫酸酸化。 8、減數分裂中染色體只復制一次,但中心體要復制兩次。 9、基因重組的概念(易考):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的重新組合。 10、根尖成熟區表皮細胞突出形成根毛,增大細胞吸收面積,利于水分與無機鹽的吸收。 11、糖蛋白主要位于細胞膜上,生物膜上不都存在。 12、復制能夠準確無誤進行的原因是堿基有嚴格的互補配對的關系。 13、兩條子鏈延伸(DNA復制)時,DNA聚合酶的移動方向是:3’~5’,母鏈的移動方向是:3’~5’,子鏈的移動方向是:5’~3’ 14、B細胞表面上有淋巴因子的受體。(神經—體液—免疫 調節的信息分子都要與受體接觸并起作用) 15、尿素、乙醇、甘油是通過自由擴散運輸。 16、防止近親結婚是為降低隱性遺傳病的發病率。 17、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體上,所以原核生物沒有同源染色體。 18、預實驗可以減少財力、物力、人力的損失,但不能減少誤差。 19、對豆腐滅菌時應用:高壓蒸汽滅菌法。 20、分裂期沒有轉錄但有翻譯過程。原因是:在分裂之前就已經有RNA形成,可以進行蛋白質的合成。 21、液泡中的液體不是細胞內液,而是細胞液。 22、染色體復制要合成DNA與蛋白質,故需要DNA聚合酶以及RNA聚合酶。 23、血紅蛋白由氨基酸構成,但是氨基酸中沒有鐵元素。 24、血紅素基因中有鐵元素,而血紅蛋白只是攜帶亞鐵血紅素基因 25、抗生素可能通過干擾翻譯過程而殺死病原體。 26、任何細胞生物的邊界是細胞膜,而不是細胞壁(因細胞壁具有全透性)。 27、收縮泡可以收集、排泄廢物,是原生生物避免細胞吸水的一種機制。 28、“建立減數分裂中染色體變化的模型實驗”中建立的是一個動態的物理模型,可模擬互換和自由組合兩種基因重組方式。 29、干旱脅迫下植物凈光合速錄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干旱時氣孔導度減小而CO2吸收量減少。 30、植物葉片出現萎蔫從細胞水平上看是因為:部分細胞滲透失水,出現質壁分離。 31、腺病毒制備疫苗的好處是:該病毒不能在人體中復制,安全性更高。 32、培養基用的是高壓蒸汽滅菌法,但培養皿用的是干熱滅菌法。 33、葉綠體通過類囊體堆疊形成基粒從而擴大了膜面積。 34、受精卵只能進行有絲分裂,所以沒有四分體。 35、生物中的可遺傳變異都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但不是所有的變異類型都可以。 36、PSI,PSⅡ(光合色素復合物)的作用是:吸收光能,傳遞電子,轉化光能。 37、貓叫綜合征是由于染色體缺失而引起的疾病。 38、傘藻、綠藻、紅藻、褐藻為真核生物 39、甲狀腺激素的化學本質是氨基酸衍生物,所以不在核糖體上合成。 40、植物干旱缺水時主要影響的是暗反應。 41、常見實驗方法對應的實驗: 1、差速離心法:用于細胞器的分離 2、密度梯度離心法:DNA的半保留復制實驗 3、熒光標記法: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細胞膜具有流動性 4、同位素標記法: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魯賓卡門、分泌蛋白的合成路徑... 42、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均含有細胞結構,而細胞類生物的遺傳物質都是DNA 43、幾丁質為一種殼多糖 44、細胞學說的修訂是魏爾肖完成的(新細胞是由分裂產生的) 45、帶“菌”字和“藻”字的不一定都是原核生物,如酵母菌、霉菌、綠藻、褐藻、紅藻都是真核生物。 46、原核生物只能進行二分裂生長,而真核生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絲分裂、無絲分裂和減數分裂 47、硝化細菌是自養生物,屬于生產者 48、病毒不能直接在滅菌的培養基上生存,需要用細胞生物一起培養。 49、糖原水解的最終產物是葡萄糖,代謝最終產物是CO2和H2O 50、磷脂不屬于脂肪,磷脂是組成細胞膜的成分,但脂肪不是 51、食物中的麥芽糖需要被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人體小腸上皮細胞吸收 52、動物細胞間的黏著性與細胞膜上的糖蛋白有關,如癌細胞膜表面糖蛋白含量減少,細胞的黏著性降低 53、萄糖從小腸被吸收進入到人的紅細胞要通過小腸上皮細胞的兩層細胞膜、血管壁細胞的兩層細胞膜和一層紅細胞膜共5層膜 54、質粒的化學本質是環狀DNA 55、高溫破壞肽鏈盤曲折疊形成的空間結構,沒有破壞氨基酸之間的肽鍵,所以蛋白質變性后仍可采用雙縮脲試劑檢測 56、tRNA分子形成獨特的三葉草結構中,其內部存在堿基配對現象 57、燙發時,頭發角蛋白的二硫鍵斷裂,在新的位置形成二硫鍵.故這一過程改變了角蛋白的空間結構 58、細胞學說強調的是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不適用于單細胞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 59、原核細胞中支原體沒有細胞壁 60、人體的血小板、成熟紅細胞無細胞核,但它們是真核細胞分化而來的,屬于真核細胞 61、核糖體、中心體不屬于生物膜系統的組成結構 62、顯微鏡下看到的是上下左右倒置的虛像,而不是實像 63、細胞骨架由蛋白質纖維組成的網架結構,與細胞運動、分裂、分化以及物質運輸、能量轉換、信息傳遞等活動有關 64、生長素從頂芽運輸到側芽是極性運輸,需要消耗能量,主要由線粒體提供 65、胰島B細胞通過胞吐分泌胰島素 66、唾液淀粉酶可以在細胞外的口腔內發揮催化作用 67、哺乳動物細胞和種子萌發的早期階段都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它們需要的ATP主要來源于細胞呼吸 68、線粒體能分解丙酮酸,但不能分解葡萄糖,葡萄糖需在細胞質基質中分解 69、包扎傷口選用透氣性好的“創可貼”,是為了防止傷口處厭氧菌生存和繁殖,有利于皮膚細胞呼吸,促進傷口痊愈 70、光合色素的提取靠無水乙醇,分離靠層析液 71、類胡蘿卜素的顏色是黃色,秋天葉子變紅,是由于花青素在酸性的葉肉細胞中變成了紅色 72、用紙層析法分離色素時,胡蘿ト素在層析液中溶解度最大,在濾紙條上擴散最快 73、著絲粒本身先分裂,之后由紡錘絲牽拉移向細胞兩極 74、植物細胞形成紡錘體的方式是從兩極發出紡錘絲,動物細胞形成紡錘體的方式是從中心體發出星射線 75、細胞凋亡貫穿于整個生命歷程 76、細胞分化在生物體內具有穩定性和不可逆性 77、染色體的顛倒和易位不會改變基因的數量,但可以改變基因的排列順序 78、害蟲在接觸到農藥前,就已經產生了抗藥性的變異,農藥的使用僅起到選擇作用,而不是誘導變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