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背后藏著一個更狠的真相:社會的財富錨點,正在從 “磚頭水泥” 悄悄轉向 “數字代碼”,只是多數人還在盯著房產證算收益。 過去幾十年,房產像臺精密的提款機,既逼著你去上班,又幫你鎖住財富。試想如果 A 股真能年年大漲,誰還愿意蹲在工廠流水線?誰還肯頂著烈日送外賣? 社會需要有人擰螺絲、掃大街,而房產恰恰用 “房貸壓力” 和 “增值預期”,把大家按在崗位上 —— 既保證了基礎勞動力,又讓工資變成消費,撐起經濟循環。 這哪是簡單的 “住的地方”?分明是社會運轉的隱形齒輪。 但現在齒輪開始卡殼了。本世紀中葉要實現的現代化,靠的是機器人擰螺絲、AI 搞研發,不再需要 “人海戰術” 堆產值。 可經濟還得靠消費撐著 —— 問題來了:不上班的人,錢從哪來消費?答案藏在美國的標普 500 里:你買股票,公司賺了錢分你紅利,你拿著紅利去買奶茶、換手機,消費又讓公司更賺錢,再分你更多紅利。 資本和消費像齒輪一樣咬得死死的,這才是未來的財富循環。 朋友的段子說得扎心又真實:“美國不上班的,不是靠美股分紅,就是睡街頭;中國不上班的,不是收房租的小房東,就是靠地吃飯的大老板。” 這哪是段子?是兩套財富體系的赤裸裸對比 —— 過去我們靠 “房產證 + 收租” 活著,未來可能要靠 “股票賬戶 + 分紅” 續命。 只是 A 股現在還像個調皮的少年:時而沖上熱搜耍帥,時而跌成表情包,在老百姓的資產清單里,排得比存款還靠后。誰讓它前科太多? 割過的韭菜忘不了疼,套牢的散戶不信 “長期主義”。要讓大家把房產證換成股票賬戶,比讓老煙民戒煙還難。 但時代的車輪從不會等猶豫的人。當年沒人信 “磚頭能當錢花”,現在不也有人靠拆遷成了千萬富翁? A 股的口碑翻身,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但當工廠里的機器人比工人還多,當 AI 賺的錢能分給每個股民,你會發現 —— 財富的劇本,早就悄悄換了主角。 現在的 A 股,或許還是那個讓人又愛又恨的 “老 6”,但別忘了:所有偉大的資產,都曾被當成笑話。 |
|
來自: 海鷹21iy19j5rw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