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獨有的書法源遠流長,風格繁多,技法浩瀚,幾乎無人能夠,將其一次性的講解明晰,但有一部法帖做到了,它就是號稱“中國法帖之冠”,又稱“叢貼始祖”的《淳化閣帖》。 ![]() 趙孟頫的《松雪齋文集·閣帖跋》之中,記載著創作背景,內容曰:“淳化中,詔翰林侍書王著,以所購書,由三代至唐,厘為十卷,摹刻秘閣”。 淳化年間,宋太宗命王著,率領一批朝官,整理皇宮珍藏的古人真跡,他們收錄了先秦至隋唐,1000多年的書法墨跡,以作品的身份區分,集成10卷。 ![]() 帖內囊括帝王、臣子和書法家等,共計103人的420篇作品,字體包含甲骨文、楷、行、草、篆、隸等,總字數超15000,不夸張的說,中華書法的核心精髓,已盡數收入其中。 ![]() 至于10卷內容,乃是第1卷:歷代帝王法帖;例如晉武帝《省啟帖》、梁武帝《腳氣帖》、梁簡帝《康司馬帖》、唐太宗《江叔帖》、唐高宗《使至帖》等。 第2~4卷:歷代名臣法帖;張芝《終年帖》《今欲歸帖》、鐘繇《宣誓表》《白騎帖》、王導《省示帖》、王洽《仁愛帖》、褚遂良《山河帖》、柳公權《辱問帖》 ![]() 第5卷:諸家古法帖;倉頡《戊己帖》、夏禹《出令帖》、孔子《延陵帖》、李斯《為政帖》、程邈《天地帖》、衛夫人《稽首和南帖》、智永《評書帖》 第6~8卷:王羲之法帖;《奉對帖》《汝不帖》《疾不退帖》《咋得帖》《奉告帖》《適太常帖》《二謝帖》《遠婦帖》《足下疾苦帖》《執手帖》《周益州帖》 ![]() 第9~10卷:王獻之書法;《鵝還帖》《思戀無往帖》《江州帖》《鴨頭丸帖》,單單“二王”作品,就占據一半篇幅,可謂將其技法,盡數揭露清楚,不夸張的說,王羲之看了也會震撼 ![]() 可惜如此精悍的法帖,在慶歷年間,因宮內失火,被燒成灰燼,好在南宋時期,朝廷組織重刻,依據記錄、宮內刻板,將其完美還原,與原稿毫無差別,之后存入國子監,史稱“國子監本”。 ![]() 此本乃是唯一的“全真善本”,未經填補,無缺無損,還原字跡的原有樣貌,為了幫助后世識讀,還有小楷注釋,就像王羲之的第一幅法帖,用墨濃厚,把細節處理,甚至紙面的輕微劃痕,都重現紙面。 ![]() 字字靈動優雅、暢意活潑,我們臨學時,有效預防僵化、呆板之病,寫出古人的深厚肌理,以及生動變化,同時書體完備,可從篆隸,漸入楷書,慢慢深入行書、草書之中,循序漸進。 ![]() 由此保障所寫的技法,是完備的、系統的,腦海之中,對于古人書法和筆法,也能充分理清,目前1~8卷和第10卷,藏于美國弗利爾美術館,第9卷藏在上海市圖書館,浙江大學出版社,推出的全套價格,為4000多元。 ![]() 作品為我店獨家版權,侵權抄襲者必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