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 begins with a single step人生就是如此,累,只因生活太過用力;輕,是因懂得知足。 隨遇而安,順其自然。 生命往來知古今,一程風月且隨緣。 醫生也是人,在特定環境下也會不理智。 同時具備理性和不理性,能正確轉換,這是醫生精進必須要過的一關。 一個人能同時保有全然相反的兩種觀點,還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標志。 一輩子從事中小學教育。 成績好的學生,心理不健康的程度遠遠大于成績差的學生,這些心理不健康的來源主要是學習壓力、成績焦慮及父母的期望。 他們才多大年紀,心理還沒有發育完全,就要背負這么大的壓力,心理健康的程度可想而知。 畢竟在現在社會的環境,尤其是工薪階層的孩子,想要改變命運只有讀書。 出社會后,混得最好的學生,不是考試成績第一二三名,而是成績在第十名左右的學生。 曾經讓人驚羨的高考狀元,大多沒有成為頂尖人才,沒有成為行業的領袖,他們如今大多過著平凡的日子,職業成就遠低于社會預期。 由于父母更多關注的是分數,忽視了他們的性格和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 很多成績好的孩子,抗挫能力并不強。 成績中等的學生批評他們,他們會虛心接受,而成績好的學生很難接受批評。 第十名左右的學生,成績處在中等偏上水平,在班上屬于比較“吃香”的學生,大家都愿意和他們打交道。 他們的情商和人際關系會得到鍛煉,這也是他們為什么會在社會上超過尖子生的原因。 精英都不是當年的尖子生,而是在班級的排名是第7名到第10名的學生。 原因就是這些孩子人際關系更好,可以和第一名做朋友,也可以和最后一名做朋友,且孩子壓力小,生活更輕松,創意最好。 讀書肯定有意義,考試成績肯定重要,不然為什么是第10名左右的學生混得最好,而不是成績最差的學生混得最好? 成績不是評價一個孩子前途的唯一標準,真正的教育應當是培養出適應社會的孩子。 人生有太多可能性,一個人真正的考場,是他走入社會后真實的人生。 不會要求孩子考第幾名,會讓他養成學習和思考的習慣,鍛煉他面對挫折的能力、認知生命多元的能力,從而愛上這個世界,從萬事萬物中感知到愛。 真正的朋友,不會越來越多,只會越來越少。 目標不同,方向不同,見識不同,意識不同,慢慢的就有了隔閡,再也回不到過去。 不要以為,平日里經常見面的就是好朋友;不要以為,在一起吃喝玩樂的就是好兄弟。 這個世界誰都會變,再好的朋友也有私心。 誰都不能保證,身邊的人可以一直真心實意。 朋友,就是熟人一個;真朋友,就是知己一人,知心一生。 決定一個公司能走多久的,不是它的技術、設備、模式,而是它的文化價值。 創業者可以獲得政府支持和資本的青睞。 當還沒有那么強大時,行業競爭全面加速,所有資源在向頭部企業聚攏。 產品上架容易下架難,怎么收,放到哪兒,后續產品服務怎么辦,都是很大的問題。 每一個風口都舍不得放棄,但每一次,都找不到合適的入口。 仿佛進入了一種魔咒般的失敗循環。 網紅的CEO遲早會過氣,一個真正的CEO,追求的應是企業的基業長青。 36歲依舊活在26歲的世界里。 有時候做不成一件事,不是因為天分不夠。 臉蛋和運氣是創業最靠不住的兩件事。 責任心,希望把事情做好的動力,會驅動做更多事,得到很大鍛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