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 很久沒有到六0二所的山上爬一爬了。 大概有個五六年吧,之前經常會帶老婆孩子去一去。今天,孩子們強烈要求出去玩一玩,我說,要不要去博物館,或者圖書館?他們強烈要求換個地方。于是剩下兩個地方可選,一是進坑村走一走,還有一個就是到六0二所那里的山上爬一爬。 剛好,老婆侄子一起來了,便一起總動員,經過三寶橋,看到游人如織,交警忙著分流,看來,景德鎮三寶村這邊的旅游人數是真多,真替景德鎮高興。 景德鎮成為網紅城市,周邊有朋友覺得有時會給生活帶來不便,我倒覺得很好,美女來打卡很養眼啊,一下子把景德鎮的產值提高了一個檔次,又給景德鎮帶來了潑天的富貴。 這樣一來,我們審美水平也高了,再美的姑娘也不會一驚一乍的。 所以,我們是一心趕路,目不斜視,打好方向盤,把車慢慢“挪”到山腳下,開啟了“登峰”之旅。今天的目標是“三峰”。 一峰最難 感覺,一峰是最難的,一是陡,二是長。好心的瓷都登山人將大麻強綁在樹與樹之間,作為登山與下山之用。增加了安全的系數,也增加了人文關懷。這一路走來,路上比較多的是松樹與杉樹。 到了半峰,稍微休整,便向一峰發起了沖鋒。在一峰,能夠看到很多涼亭,其中一個涼亭還有吊環,拉了幾個,心情舒暢,有“老夫聊發少年狂”的恣意。 接著往二峰爬。這一路,相對來說,就沒有一峰那么難了,一是適應了難度,二是路程感覺短了一些。這二峰到三峰的山脊上,都是木荷,是不是木荷不清楚,因為是通過微信掃一掃識物得出的結論。看起來不差,常年綠葉植物,所說還有森林防火功能。在我看來,這些木荷,還有很多功能,一是其綠意盎然的生命力,讓我們有一種親切感;二是其蔗天蔽日的綠蔭,讓我們感覺到涼爽;三是其高聳入云的直立精神讓我們動容,哪怕是樹倒了,它長出來的樹枝,還是筆直地往上長,這種韌勁,值得我們學習。 ![]() ![]() ![]() ![]() ![]() ![]() ![]() 在二峰的瞭望臺上看景德鎮,有“一覽景德小”、“登南山而小景德”的感覺,山下的近處,點綴一處小鎮,山下遠處,是城市森林,多少人在其中生活,學習,成長,繁衍,生息,就像景德鎮的窯火,生生不息。 到三峰的路上,先要下個陡坡,再往上爬,就增加了爬坡的難度。上山前,看到一行人從四峰那邊繞山腰來了三峰登山的起點,我想,這可能是登山人為了省時間,或者是減小難度而開發的一些“繞山路”,而非爬山路。 上到三峰,海拔446米,我便往四峰那邊走去,去找找繞山路,看能否找到。減輕下山的難度,別說,還真找到了,這個繞山路,就不是爬了,完全可以跑起來。 ![]() ![]() ![]() ![]() ![]() 這就是從三峰到四峰的山腰岔路 瓷都登山人,是有溫度的,是有關懷的,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把上山,下山的方向都標識清楚,這種守望相助的精神,處處都能夠感受到。 三峰下來,自備的1800ML的水壺到二峰就見底了,也不知道出了多少汗,下到山腳,感覺能夠喝下三升水。可是,人流如織的三寶路,不方便停車,還是把車開到小區里,才完成補給。 古人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爬山雖然有傷膝蓋的風險,但是,其帶來的減肥、吸氧(負離子)、有氧、回歸等身體與情感屬性,是無數登山人樂此不疲、并愿意承擔一些風險的原因吧。 孩子們說:為什么要爬山?答:因為生活就像爬山。這些苦,可以不吃嗎? 問:為何沒苦要硬吃? 答:因為吃了苦,便知道甜。 問:為什么要爬這么高? 答:因為“無限風光在險峰”。 ...... 仁者樂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