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民族在五千年歷史長河中孕育了燦爛文明,也形成了完整的禮儀規范與孝道準則。作為 “禮儀之邦”,“禮” 與 “孝” 背后蘊藏著深刻的文化內涵,更承載著對人文倫理的教化意義。 在靖遠地區,喪事活動中,書寫誥牌必須遵循嚴謹規范,子孫的稱呼與祭拜禮語有特定的術語。 本文通過查閱古典文獻,請教當地老文人、陰陽先生,將喪事誥牌書寫中子孫的專用稱呼與禮語系統梳理如下,以存地方文化之脈絡。 親屬關系基礎稱謂 在理清誥牌術語前,需先明確親屬關系的核心定義。 父:親生父親。 繼父:母親在生父喪后改嫁的丈夫。 嫡母:父親的正妻。 繼母:父親在嫡母喪后或離異再娶的正妻(需明媒正娶)。 庶母:父親的妾室(非正妻)。 書寫誥牌子孫專用稱呼和祭拜禮語: 誥牌書寫中的稱呼與禮語,既體現親屬關系的親疏,又暗含服喪等級的差異,每一詞皆有確切所指。 1、直系親屬相關 孤子:泣血稽顙(母親在世,父親逝世)。 哀子:泣血稽顙(父親在世,母親逝世)。 孤哀子:泣血稽顙(父母都逝世)。 祖嚴侍下孤子:泣血稽顙(祖父在世、祖母已逝,父親逝世)。 祖慈侍下孤子:泣血稽顙(祖母在世、祖父已逝,父親逝世)。 祖嚴慈侍下孤子:泣血稽顙(祖父母都在世,父親逝世)。 祖嚴慈侍下孤哀子:泣血稽顙(祖父母都在世,父母都逝世)。 承重孫:泣血稽顙(特指長子的長子,父親先于祖父母逝世,祖父母逝世時使用)。 期服孫:泣淚稽顙(祖父或祖母逝世); 功服曾孫:拭淚稽首(曾祖父或曾祖母逝世); 緦麻玄孫:抆淚稽首(高祖父或高祖母逝世)。 2、特殊家庭關系相關 兼祧子:泣淚稽顙(父親與叔父為兄弟,自身為獨子需兼承兩門,叔伯或叔伯母逝世); 降服子:泣血稽顙(過繼給他人的子女,親生父母逝世); 失怙子:泣血稽顙(父親去世后母親改嫁,母親逝世); 由聘子:抆淚稽首(父親逝世后隨改嫁的母親生活,繼父逝世)。 祖免子:拭淚稽首(父親的妾室無子,去世)。 斬衰子:泣血稽顙(由養父母撫養長大但未過繼,養父母逝世)。 遺孤子:泣血稽顙(遺腹子,父親在其出生前逝世)。 3、繼親與嫡庶關系相關 慈侍下孤哀子:泣血稽顙(繼母之子,母親在世,父親逝世)。 繼侍下孤哀子:泣血稽顙(前母之子,繼母在世,父親逝世)。 承嗣孤哀子:泣淚稽顙(入贅女婿,子女隨母姓,岳父母逝世)。 嫡侍下孤哀子:泣血稽顙(庶母之子,父親逝世、嫡母在世,生母逝世)。 哀前孤子:泣血稽顙(庶母之子,嫡母已逝世、庶母在世,父親逝世)。 孤前哀哀子:泣淚稽顙(嫡母之子,父母均逝世,庶母逝世)。 孤哀哀子:泣血稽顙(庶母之子,父親與嫡母均逝世,生母逝世)。 4、旁系親屬相關 期服侄:泣淚稽首(父親的兄弟及配偶逝世)。 功服孫:泣淚稽首(期服侄之子,堂祖父逝世)。 功服侄:抆淚稽首(父親的同祖父堂兄弟及配偶逝世)。 緦麻孫:拭淚叩首(功服侄之子,堂祖父、母逝世)。 緦麻侄:拭淚稽首(父親的同曾祖父堂兄弟及配偶逝世)。 緦服婿:抆淚稽顙(岳父母無子女,在女婿家逝世)。 這些術語看似繁瑣,但是傳統社會親屬關系與倫理秩序的濃縮。既區分了血緣親疏,又明確了責任擔當,更寄托著孝道理念。盡管喪葬禮儀隨著時代的發展在逐漸簡化或廢棄,但它所蘊含的核心意義始終不變。對了解地方民俗文化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文中所歸納的專用術語或有未盡之處,懇請方家指正。讓我們共同來傳承和挖掘這份承載著傳統禮儀的文化遺產,讓更多的人來了解傳統文化的蘊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