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歐陽詢《李譽墓志》驚艷出土,這方鐫刻于貞觀十五年的墓志,以歐陽詢遒勁飄逸的小楷,瞬間驚艷世人,無愧歐體神品之名。其盡顯歐楷特征,更融入“二王”瀟灑風流,讓無數書法愛好者為之傾倒。然而,不禁讓人遐想:若《李譽墓志》早出土一千年,能否撼動《九成宮醴泉銘》“天下第一銘”的至尊地位? 《九成宮醴泉銘》自問世起,便憑借嚴謹法度、精妙筆法與端莊大氣的整體風貌,成為歐體楷書的標桿之作,深受歷代書法家推崇,被視為楷書學習的圭臬,對后世書法發展影響深遠。而《李譽墓志》作為歐陽詢晚年巔峰力作,其小楷藝術同樣登峰造極,用筆細膩精妙,結構精巧多變,盡顯歐體之美與魏晉風骨。 若《李譽墓志》早出土千年,憑借其獨特藝術魅力,必然會在書法史上引發巨大震動。它或許會吸引眾多書法家臨摹研習,為楷書發展注入新活力,甚至形成一股新的書法潮流。但《九成宮醴泉銘》的歷史地位也并非輕易可撼動。它已先入為主,在書法史上扎根已久,其文化底蘊與歷史意義深厚。且《九成宮醴泉銘》的傳播范圍廣,影響層面多,從宮廷到民間,從書法名家到普通愛好者,都對其耳熟能詳。 不過,書法藝術的魅力本就在于多元與包容。即便《李譽墓志》早出土千年,與《九成宮醴泉銘》形成“雙峰并峙”之勢,也并非是二者的對立,而是歐體書法的共同繁榮。它們將從不同角度展現歐陽詢的書法造詣,為后世提供更豐富的學習范本與藝術滋養,共同書寫歐體書法更加輝煌燦爛的篇章 。 《九成宮碑》以“天下第一銘”的姿態,定義了歐體楷書的典范標準。而《李譽墓志》的出土,恰似一場意外驚喜——歐陽詢晚年筆下的飄逸靈動,與《九成宮》的莊重森嚴形成奇妙對照。若時光倒流千年,當這兩件作品同時呈現在世人眼前,是前者延續傳奇,還是后者另辟蹊徑?這場關于“神品”的終極較量,注定引人遐想。 說了這么多,小伙伴們都等不及了,直接上干貨,李譽墓志賞析如下: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