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門站樁有三個關鍵點, 其一是理解樁功的本質, 其二是找到循序漸進的方法, 最后一個是樁功生活化。 理解其內涵才有耐心和意愿嘗試站樁,循序漸進才能夠找到體感建立信心,樁功生活化是把站樁跟你工作生活以及其他訓練結合,而不是把樁功與其他訓練割裂,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會到樁功背后的智慧。 01—站樁本質 首先要“祛魅”站樁,去掉加在站樁上玄而又玄神秘化玄學,站樁本質是什么?是一種覺察方式?一種耐力訓練?一種呼吸調整方法?一種補“先天氣血”的方式?都是 1.從身體訓練的角度來說,站樁是一種在站立體位下的一種靜態的覺察身體的方式,在覺察過程中身體會逐漸放松下來,人為的意識控制減少之后身體會按照它的本能進行自我修復(補先天氣血),所以出現諸如熱感,打嗝,排氣等反應,這個過程中身體的骨架結構會慢慢對位(結構訓練,也可以說是減少肌肉參與的耐力訓練),呼吸會慢慢變得深長,全身各個腔體得到三維的擴張(呼吸訓練) 2.從思想的角度,站樁過程中人的主體性得到尊重。在上述的描述中身體作為主體得到尊重,相比于一些條條框框的訓練體系,站樁者被要求關注自身的感受,讓身體在放松(不控制)的狀態之下,自行探索發展。意識的主體性也得到尊重,所以老師總會強調不要過分關注對錯,注意力要放空放遠,“常無欲以觀其妙”,只有舊規矩和思維束縛開始松動,新的東西才能慢慢長出來。優秀的良師都在用各種方式引導你放松,引導你留意身心的關聯,引導你走出一條符合自身的路 02—放松是一種能力 所有的外形標準都是松下來之后自然而然的結果,比如虛領頂頸,松腰落胯,含胸拔背,沉肩墜肘,這些其實你放松的時間久了,身體自然而然也會進入這種狀態。這些“站樁要領”老祖宗走到終點回過來告訴你,終點狀態如何。因此對于這些要領你一方面要了解,也可以以這樣的標準來檢驗自己離終點還差多遠,但是你不可能一上來就做到的。因此新手問我站樁對還是錯?我會說一定是“錯”的,但我們每個月都錯少一點,就是對的。 為什么是錯的?因為你不可能剛開始站樁就能完全放松,放松是一種能力,是永無止境的,你躺著能松不代表站著能松,你站著能松不代表蹲著能松,你蹲著能松不代表負重情況下能松,你在訓練中能松不代表生活中能松,放松是慢慢磨出來的。這也是樁功訓練的進退階思路,從躺樁、坐樁到站樁、馬步樁、獨立樁…… 03—放松要循序漸進,覺察也要循序漸進 新手要同時做好所有要領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會給新手安排“肌肉松緊度感知訓練”。有些人是沒辦法區分松緊的,這種情況下還要求他做到松腰落胯虛靈頂勁是不可能的,所以先培養對全身所有肌肉的松緊度感知。先局部再整體覺察也是同樣的思路,我們可以通過一些肩頸段的細微活動,反復對比不對位與對位,緊與松的區別,來建立對“虛靈頂勁”更具象化的體驗。同樣的思路松腰落胯,含胸拔背都可以應用先局部再整體,先分離再整合的方法。這里要多補充的一點就是,站樁最后肯定是關注整體的,但是剛開始先進行局部探索可以更好的感知整體 04—動靜結合,效率更高 如果把訓練對身體的開發理解成“開源節流”兩種思路,那么體能訓練,開關節等動功練習就是“開源”,提高身體的心肺儲備,力量儲備,活動度儲備,耐力儲備等,像備用庫一樣,在身體需要的時候能夠隨時調用。樁功等強調松沉覺察的靜功可以理解為“節流”,我們光把儲備提上去不夠,還要學會減少使用的損耗,提高使用效率,而站樁就是通過放松覺察讓身體找到最省力使用身體的骨架結構(身體層面),因此可以理解為“節流”。所以站樁配合開關節的訓練可以讓身體改變得更快,另外動功、靜功也可以互相檢驗。跟覺察中的分離與整合一樣,最終開源和節流,動功和靜功肯定是融合一起的,但都需要經歷從分離到整合的過程。 基于上面的思路,新手要在身體上體驗到虛靈頂勁、含胸拔背、松腰落胯是什么感覺,以及學會自己站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