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卷首語 民歌小調演唱五句謠初探 ★ 覃萬馥(樂文) 《風味同聲》展示民歌演唱詩詞作品將近一周年,有必要揭開她的紅蓋頭。 舊瓶裝新酒是用民間山歌舊調演唱新詞的形象比喻。 1972年開始,由縣文化局副局長李道榮、縣文化館館長龔發達領隊,以傳統山歌蘊藏知名的景峰公社(秀峰橋)為試點,開展了轟轟烈烈的舊調新詞演唱山歌的活動。 1975年5月,縣歌舞團演員傅祖光、張玉敏進京演唱了長陽山歌《開創世界我工農》《一支山歌飛出巖》《豐收調》,震動全國,揚名海外,成為長陽山歌舊調演唱新詞的里程碑。 1988年10月,縣文化局出版了《中國歌謠集成·湖北卷·長陽土家族歌謠分冊》,按內容分為創世歌、勞動歌、時政歌、婚嫁歌、喪鼓歌、風情歌、情歌、苦歌、兒歌、雜歌十大類;按音樂分為一聲號至九聲號,雜號子、急鼓溜子等等。 傳承了3000多年的長陽山歌浩如煙海,從中不難看出,民間山歌或五言或七言,以五句子居多。研究還發現,傳統民歌唱詞包括后來創作的新民歌唱詞,隨意性強,缺乏規范性,而且,歌手們口傳心記,傳唱中多有變異。 毛澤東主席曾經預言:“詩詞將來趨勢,很可能從民歌中吸引養料和形式,發展成為一套吸引廣大讀者的新體詩歌",又說“……要有民族風味,叫人愛看、愛誦、百讀不厭”,還說“格律詩要學民歌的時代色彩、鄉土氣息和人民情感”,為廣大文藝工作者指明了方向。 五句謠恰恰是一種借用長期流傳于湖北長陽等地的民歌“五句子"格式,移植而成的一種詩詞新體裁。提倡語言通俗,語淺意深,具有風味。其基本格式為七言五句,前四句依七言格律,可適當放寬;第五句與前一句或粘或對均可,以意順為主,須用律句壓韻;第三、四句宜用對仗,工對、寬對無妨。筆者曾以五指圖解示意“起、承、轉、擴、合”作過形象說明。 大凡研究過格律詩的人都知道,格律詩的平仄依馬蹄韻排列,既有形式整齊美,又有節奏音樂美,符合美學原理。梅月生等眾多詩人主張用普通話押韻,更有利于普及。 2024年5月,長陽鴿子花民間藝術團團長熊玉蘭、汪榮超等有識之士,以大樂園傳承基地(文家坪、秀峰橋、八角廟、沙地、小樂園)為中心,向周邊幅射,組建了竹枝詞五句謠演唱微信群。一時間,詩作者、歌唱者紛紛響應,“這山唱來那山合”,熱鬧非凡。公眾號《清江詩圃》順水推舟,及時開設了《風味同聲》專欄,為廣大歌手搭建了交流、學習、提升的平臺。 當今社會已進入數字新時代,互聯網把天南海北變成了零距離,視頻傳遞快捷。自媒體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在網上大展才藝,體現自我價值,表達豐衣足食、陶冶身心的獲得感、滿足感、幸福感,豐富活躍了健康向上的精神生活。 田昌令先生從全國各地優選五句謠新詞,推薦給歌手,歌手們“舊瓶裝新酒”,先朗誦歌詞,醞釀情緒,再以“我口唱我心,我歌傳我情”進行反復演唱,錄制視頻,互相交流。在制作視頻時,做到了字幕與唱詞唱腔同步,方便觀賞和理解。到目前為止,民歌小調演唱竹枝詞和五句謠已達220首。先后有秦道菊、馮翠菊、李國三、李德翠、汪榮超、熊玉蘭、陸鈺英、李春蘭、傅冬艷、馬協菊等制作了個人演唱專輯(美篇),廣為流傳,把山歌演唱活動推向了新高潮。 隨著萬能的AI技術的廣泛運用,只有創造才有生機,才有靈魂,才有情感,《風味同聲》演唱活動是A1無法取代的。宜昌點軍區文化館長覃建國、長陽縣文化館長楊彬彬、榔坪文化分館館長韓崢嶸、長陽詩詞學會副會長曾祥科秘書長、縣非遺保護中心張穎輝主任,分別撰文對此活動給予肯定和鼓勵。眾公號《媚娘勵志》《江南作家》《印象紅磨坊》等紛紛轉發,吶喊助陣,收到了很好的傳播效果。希望《風味同聲》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在創新的指導下傳承,發揚光大,越走越遠。 (作者系湖北長陽樂園文化站原站長) ![]() 本期歌手 ![]() 本期作詞 ![]() 民歌小調 演唱詩詞作品 視頻集錦 (25) ![]() ![]() 演唱:陸鈺英 作詞:蔣育林(湖北長陽) 五句謠 情姐相思十二時·亥時 燈光搖曳映春霞, 巧手精心捻細紗。 繡對鴛鴦騰柳浪, 勾圈疼愛入蓮花。 針尖搖櫓向天涯。 ![]() ![]() 演唱:周安英 作詞:曾德成(湖北長陽) 五句謠?清江四月天 柳綠鵑紅四月天, 鶯啼鵲鬧落花前。 一江春水連天闊, 兩岸青山抱日圓。 斜陽影里棹歌還。 ![]() ![]() 演唱:馬協菊 作詞:蔣相遠(河南永城) 五句謠?牡丹頌 花開嬌艷報三春, 一品天香化洛神。 豐韻妖嬈無媚骨, 凜然正氣對星辰。 且留笑靨好娛人。 ![]() ![]() 演唱:馮翠菊 作詞:楊德玉(湖北長陽) 五句謠 題榔坪木瓜花文化節 木瓜艷蕊競相開, 滿徑花香盈客懷。 嘹亮山歌穿茂苑, 雅幽南曲繞亭臺。 敬迓賓朋遠道來。 ![]() ![]() 演唱:汪榮超(虎嘯清江) 作詞:覃事燦(廣東江門) 五句謠?訪平樂古鎮 白沫江邊遍酒家, 參差板壁映流霞。 丞相南征借古道, 文君北會渡平沙。 從來好事暗通槎。 ![]() ![]() 演唱:肖冬娥 作詞:雷福昌(湖北五峰) 五句謠?茶鄉逸韻 溪畔茶園籠碧煙, 纖芽半展雀舌鮮。 鐵鍋翻炒云濤涌, 玉盞沉浮月色懸。 馨香漫染武陵天。 ![]() ![]() 演唱:李德翠 作詞:秦仕軍(湖北長陽) 五句謠?清明回家 桃夭李艷菜花黃, 山野換穿綢緞裝。 處處春暉皆養眼, 可心還數老屋旁。 總能聞見幼時香。 ![]() ![]() 演唱:李道翠 作詞:覃守憲(湖北長陽) 五句謠?新時風·房奴 信是農村已小康, 緣何勞力竟離鄉。 打工鬧市無居所, 勉力城區買住房。 自此終身還貸忙。 ![]() ![]() 演唱:秦道菊 作詞:陳新華(湖北長陽) 五句謠 題四月七號股災日 不思煙酒不思茶, 一地雞毛伴落花。 欲入空門尋慰藉, 且將煩惱付云霞。 問君何處借袈裟。 ![]() ![]() 演唱:范安琴 作詞:陳繁華(上海) 五句謠?江南二月 梅腮初破曉清風, 柳眼舒堤水用功。 何處行吟園最好, 此時寄興道相通。 煙橋雨巷有無中。 ![]() 老站長與歌手合影(蘭貴人供圖) 策劃統籌:覃萬馥 詩詞選稿:田昌令 組織演唱:熊玉蘭、汪榮超 藝術指導:虎嘯清江 編輯制作:清江野老 ![]() —————————— 關注清江詩圃 觸摸詩意清江 這里是 竹枝詞的平臺 五句謠的源地 ———————————— 本刊贊賞收入用于詩詞公益活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