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80年的七月中旬,呂后突然病倒了。多名太醫(yī)的多次診視后,他們一致認為,呂后將不久于人世。 在彌留之際,呂后再次做了人事安排,封趙王呂祿為上將軍,統(tǒng)御長安城內(nèi)的北軍;摒棄陳平,獨任梁王呂產(chǎn)一人為相國,統(tǒng)領南軍;呂后還讓呂祿的女兒當皇后,再加上南北兩軍,只剩下一個小皇帝劉弘繼續(xù)當傀儡,這是呂后把大漢的政權(quán)徹底攥在了呂家的手心了。 ![]() 陰歷七月的最后一天,呂后把侄子呂產(chǎn)和呂祿叫到床榻前說了最后一段話:“呂氏為王,大臣們只是表面服從,實際早已對呂家憤憤不平,只是因為我在,他們不敢有所動。我要是去世后,大臣們必定作亂,我下葬的時候你們千萬要引兵守衛(wèi)皇宮,挾制住皇帝,不要出去送葬,以防為他人所制”。 后事交代完畢,又過了幾天,呂后病死在未央宮。 呂后喪禮當天,呂產(chǎn)和呂祿,分別引來了自己的南軍北軍中的精銳,跑到皇宮內(nèi)外來戍守,手中握著皇帝,并沒有給呂后送葬。于是喪事妥當辦完了,呂后和劉邦合葬于長陵。 按照呂后遺詔,賞賜給諸侯王每人黃金一千斤,其他大臣按照品級有不同的封賞,同時大赦天下,這是呂后最后一次討好天下,想以此來保全呂氏家族的榮耀。 ![]() 呂后或許覺得,自己的安排天衣無縫,但是,如今成了呂氏一支獨大,劉家子弟不服氣,開國老臣們更不能接受。于是,呂后的尸骨未寒,劉氏王族和大臣們就開始有想法了。 與此同時,在呂后死后的次月,呂產(chǎn)和呂祿這邊其實也是蠢蠢欲動。此時的呂產(chǎn)和呂祿手握大權(quán),控制了少帝和軍隊,也動了歪心思:“我們已經(jīng)掌握了最高權(quán)力,為何不直接當皇帝呢?” 可呂產(chǎn)和呂祿有這個心思,還沒有這個膽量,兩人在那里計劃來計劃去,一會擔心這,一會擔心那。說到底還是有點懼怕周勃、灌嬰等幾位老臣,一直不敢輕舉妄動。 可事情是沒辦成,呂產(chǎn)和呂祿想要密謀執(zhí)政擅權(quán)的消息卻在呂家內(nèi)部流傳開來了。更沒想到,呂氏內(nèi)部出了個臥底。 ![]() 呂祿曾把女兒嫁給了朱虛侯劉章,這看起來是場政治婚姻,可沒想到,呂祿的女兒不愛父親更愛丈夫。她在回娘家得知父親想要密謀造反的時候,她一轉(zhuǎn)身趕緊告訴了丈夫朱虛侯劉章。 而朱虛侯劉章從妻子口中得知老丈人要謀反的消息后,生怕自己以后受到牽連,于是派人跑回齊國,告訴自己的哥哥齊王劉襄:“哥,諸呂要作亂,我們劉氏子弟不能坐以待斃,你趕緊起兵,殺了諸呂,事成之后,哥你就登基當皇帝!” 齊王劉襄是劉邦的長孫,劉肥的長子,自小便有大志向,也是個果決之人。下定決心后,趕忙和一幫心腹密謀,準備發(fā)兵。 八月份,劉襄舉兵西攻濟南,同時劉襄還寫出了檄文,發(fā)給各地的諸侯們,列舉諸呂的罪狀,解釋自己的義舉,慫恿大家舉兵討伐。
![]() 而長安這里,呂產(chǎn)和呂祿等人得知劉襄起兵的消息,連忙商議選拔將帥平叛迎敵。眾人商議了半天以后,于是呂產(chǎn)任命汝陰侯灌嬰為大將軍,灌嬰便帶著十萬大軍去阻擋齊軍了。 灌嬰是當初劉邦手下的功臣戰(zhàn)將,曾參與過討伐異姓王叛亂的活動,確實是當時數(shù)一數(shù)二的將領,非常能打,按理說可以輕松掃平劉襄。 可是問題是,灌嬰是跟著劉邦一路打出來的,十足的“親劉派”。呂產(chǎn)等人這時候派這樣的人去平叛,只能說明他的政治敏感性不足。 果然,灌嬰帶軍到達中原的滎陽以后,得知齊軍就在不遠處的時候,立即就違反了呂產(chǎn)的命令,沒有前進,而是屯扎下來。他對手下人說:“現(xiàn)在諸呂想要危害劉氏天下而自立,我如果打敗了齊國,就是反倒幫助呂氏,這怎么能行呢?” 于是灌嬰屯兵不久,另外派了使者跑到齊國那里,宣布和齊王連和,并說:“不要輕舉妄動,只要諸呂一謀反,我們一起打回長安區(qū),消滅諸呂”。 ![]() 齊王劉襄接到灌嬰的消息后,對灌嬰的方案大加贊同,也就把大兵屯結(jié)在齊國西境,暫時不動,等著呂氏那邊“作亂”。 這里,功臣灌嬰和劉姓明顯站在了一個戰(zhàn)線上。 而此時,長安城里,局面更是復雜,朝臣們開始了陰謀策劃。時任太尉的周勃這一天找了陳平,共同謀劃,為一場政變做準備。 陳平和周勃的政治水平比起呂產(chǎn)和呂祿兩個,顯然高出了不知幾籌。但此時周勃和陳平的手里都沒有軍隊,想要政變成功,就必須要控制軍隊。于是陳平設計了讓人劫持了曲周侯驪商,原因是驪商的兒子驪寄和控制軍隊的呂祿交情很深,稱得上是鐵哥們。 如今把驪商當人質(zhì),驪寄為了保全父親的人身安全,也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只能昧著良心去欺騙呂祿交出兵權(quán),驪寄告訴呂祿:“現(xiàn)在局勢不好,都是因為呂兄您啊!太后已經(jīng)駕崩,你已經(jīng)被封為趙王,卻還賴在長安不走,還控制著軍隊,這就是齊王為什么要舉兵的原因,你只要交出軍權(quán)和將印,到封國去,就能相安無事”。 這番忽悠的話,看起來水平最差勁,借口也最拙劣。可沒想到,毫無危機感又對老友深信不疑的呂祿偏偏相信了驪寄,答應了這一要求。 ![]() 呂祿真的就將將印給交了出來,他對驪寄太過于信任是他做出這樣愚蠢決策的關鍵。而周勃在得到將印后,進入北軍,得到了北軍各個將領的擁護。 但這個時候,南軍還被呂產(chǎn)所掌控,所以不敢貿(mào)然對呂氏發(fā)起進攻。 這時候,呂產(chǎn)帶著一幫人,氣勢洶洶跑到未央宮,準備劫持小皇帝。但是,當他們來到殿前的時候,卻被周勃命令的衛(wèi)兵攔在了外面,不讓他進去。 呂產(chǎn)只能在門外徘徊,進不了也撤不了。這時候,朱虛侯劉章帶一千士兵趕到未央宮,殺掉了呂產(chǎn)。 周勃在得知呂產(chǎn)被殺以后,十分高興:“我所擔心的只有呂產(chǎn),今呂產(chǎn)已除,大患消矣。” 于是周勃立即宣布對諸呂進行大清洗,和在外面的軍隊呼應,各路人馬紛紛出動,分頭把呂氏男女統(tǒng)統(tǒng)捉拿起來,第二天,逃跑的呂祿也被抓回來斬首。 呂產(chǎn)和呂祿等人被殺后,為了斷絕后患,周勃下令發(fā)兵分路捕殺諸呂在京師的宗族,不管老幼一律斬殺。在劉氏皇族和一些大臣的合力屠殺下,諸呂盡滅。
![]() 呂氏家族很快就覆滅了,為了消除隱患,以周勃為首的大臣們想出了一個狠招:說少帝劉弘不是漢惠帝劉盈的親生兒子,將他趕下皇座,他的嫡母張嫣則被打入冷宮。不久,劉弘和妻子被暗殺。 就連漢惠帝的6個兒子也被毒殺,因為群臣們聲稱這不是漢惠帝的親兒子,而是呂氏的血脈。 至此,和呂氏家族有關聯(lián)的最后一絲血脈被斬斷。曾經(jīng)輝煌一時的呂后家族,也在這里徹底宣告終結(jié)了。 周勃和陳平等人在徹底掃除呂氏的勢力,恢復劉氏宗族權(quán)勢以后,幾經(jīng)權(quán)衡,迎立了劉邦的第四子代王劉恒為帝,也就是漢文帝。 從整個過程來看,呂產(chǎn)和呂祿的政治思維和政治判斷力居然如同孩童,性格也是優(yōu)柔寡斷,再看呂后的殺伐決斷,真是一代不如一代。這也就理解為何呂后在臨死前諄諄告誡并將長安所有軍隊交給他們二人的原因。 我們在看宗室和功臣們誅殺呂氏的過程時,會發(fā)現(xiàn)簡直太輕松,這也正是呂后在世時誰都不敢亂動,她去世僅3個月,呂氏就被全族誅滅的原因所在。以呂后的謀略,如果呂氏在世,群臣們是萬萬不敢的。 因為呂后去世之前,劉氏王族和大臣自然是不敢輕舉妄動的。畢竟,呂后是劉邦的嫡妻,二人本來是貧賤夫妻,從劉邦起兵直到登基稱帝,呂后始終是劉邦堅定的支持者。在劉邦討伐異姓王的叛亂時,她和丞相蕭何在后方為劉邦的屢次征伐和大功告成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諸多大臣的口中,都有“高祖皇帝與呂后共天下”的言辭。所以,呂后的皇后地位是無可動搖的。 劉邦駕崩以后,呂后所生的兒子劉盈繼位,呂后身為皇帝生母,作為皇太后,呂氏的權(quán)力來源又是正統(tǒng)的。 漢惠帝在位時期,呂后雖然對朝政大事頻繁提出建議,但是卻沒有正式參與朝政,一直在遵從劉邦的遺囑,以功臣來管理朝廷事宜。呂后當時做的一切也大多是為了穩(wěn)定漢惠帝的統(tǒng)治,太后臨朝合情合理。 ![]() 在漢惠帝駕崩以后,漢惠帝的兒子尚且年幼,根本沒有能力處理朝政。這個時候,呂后又必須要走到前臺,這時候呂后掌權(quán),并沒有人反對。 這是因為皇帝年幼沒有理政能力,要是不想謀反,就得接受由少帝的母親或者太皇太后主政,所以主政的只能是呂后。 就連呂后當初封諸呂為王,也沒有人站出來反對。 而且呂后掌權(quán)時期,雖然為人狠辣,但是在她當政的十五年里,由于繼續(xù)推行劉邦的休養(yǎng)生息政策,實施了一系列德政,漢朝的國力蒸蒸日上,這是不爭的事實。 從漢惠帝繼位到呂后駕崩,短短的十五年時間里,呂后用他的能力和政治手腕將西漢初期的各種矛盾解決,為后來的“文景之治”奠定了一個堅實的政治和經(jīng)濟基礎。 呂后活著的時候,雖然她的一系列操作雖然令人看不慣也不服氣,可陳平和周勃等老臣也無能為力,始終是一副不插手別人家務事的模樣,硬是忍到呂后去世。 ![]() 而呂后死后,諸呂等人失去了呂后,便失去了主心骨。特別是呂祿和呂產(chǎn)雖然跟隨呂后多年,但耳濡目染的政治判斷力和決策力卻少得可憐,和眾大臣的政治手腕比起來,顯然要遜色得多,這自然給了功臣們斬除諸呂的機會。 可悲的是,呂后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是,她機關算盡一生,雖然活著的時候能維護大漢帝國的命運,死后卻落得了呂氏一門皆被斬殺的下場。 參考史料:《漢書》《史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