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普遍認為,楷書最完善、最精妙的時期,乃是唐朝,畢竟初唐時期,以“尚法”思想為主,歐陽詢、虞世南、褚遂連等人,均是精通楷書,他們的筆畫標準、勻稱,恪守規范,不得出現一絲一毫錯誤。 ![]() 首先毋庸置疑的是,這種特性和風格,貼合楷書的端莊、規整之風,其次,唐人的筆法完善、精到,學者覺得,臨摹他們,可以穩固基礎,掌握古法,提升控筆的氣力、精準性。 ![]() 然而,現代人的感悟力、基本功偏差,不僅無法領悟到,深層的技法變化,還很難寫出,精嚴之下的靈動感,拿捏不住,復雜的絞轉筆法,實際上,學習楷書,強化基礎,臨摹魏碑最佳 ![]() 魏碑顧名思義,就是魏晉的刻碑,以北碑最佳,一聽到碑作,眾人偏為排斥,因為拓本的字跡漫漶,沒有墨色變化,令人感到不夠生動、自然,故而無論是學者,還是個別書家,均不喜魏碑。 ![]() 可是并非所有的碑作,均有這種問題,北魏的很多墓志,風格多元,且埋藏地底,尚未磨損,尤其貴族墓志,制作精細,而且篆隸的雄渾、拙質之氣,尚未完全脫去,字跡融合這一特點,時而采用平動,易于參透,質感高級。 ![]() 就像1925年,在河南洛陽孟津區張羊村地區,出土劉禪皇陵,周圍的皇家墓穴,發現一幅“最美楷書”,比唐代大師水平還高,非常適合臨摹,此作就是《元懷墓志》,全稱《魏故侍中太保領司徒公廣平王墓志銘并序》 ![]() 北魏熙平二年(517年)刻成,共計300余字,單字約為5厘米,出土時,字體完整,痕跡清晰,甚至石花和顆粒感,也鮮明易見,拓本更不用說,亦是十分精良,最妙的一幅,就是哈佛大學藏本。 ![]() 著墨濃郁,保障細節還原到紙面,線條硬朗剛健,乍一看姿態平滑,實則中鋒不斷衄錯,就是“懷”字,左邊的長豎,能看出衄錯的痕跡,深化肌理。 “諱”字的橫畫亦是如此,可深化質感,營造渾厚、雄偉的氣息,至于結體、章法,看似齊整平穩,實則依據筆法、著墨,以及疏密等,不斷的錯落起伏。 ![]() 羅振玉《松翁近稿》稱贊此作:“此志大書,端勁秀拔,魏宗室諸志中之極佳者”,啟功也稱其“無上神品”,可時常臨摹,更快上手楷書,掌握傳統古法,日后銜接、提升學習,也會更順利。 ![]() 而今,我們北魏《元懷墓志》,進行1:1超高清復刻,采用博物館級別,12色微噴復刻工藝,與原作毫無二致,此品乃是手工經折裝,裝裱精細,便于翻折、臨摹和查找。 ![]() 作品為我店獨家版權,侵權抄襲者必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