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包小姐姐侃曹詩: 這首《王二狗的葬禮》,帶著泥土的腥氣與現實的荒誕,像一把鈍刀,慢悠悠割開鄉土褶皺里的隱痛,讀來讓人心里發沉。 詩里沒有華麗的辭藻,全是大白話,卻字字帶刺。開篇“被屋里的老鼠啃掉了半張臉”,直白得近乎殘酷,把一個孤老的結局摔在讀者面前,沒有鋪墊,只有生活最本真的粗糲。王二狗的名字由來、無親無靠的身世,幾句閑筆就勾勒出一個被時代和宗族邊緣化的個體——“反正窮人的命和流浪狗也差不多嘛”,這話糙理不糙,藏著多少底層生存的無奈。 最見力道的是追悼會那段,簡直是現實的漫畫式復刻。副鄉長劉建黨的悼詞,把“無產階級流浪家”“國務院津貼享受者(也就是吃低保)”這些莊重與戲謔的詞硬湊在一起,將“腳踏實地”“艱苦奮斗”“貢獻畢生精力”安在一個孤苦無依的五保戶身上,這種崇高話語與個體真實境遇的撕裂,形成了強烈的反諷。“不會讓一個人掉隊,也不會讓一個狗無家可歸”,看似溫情的承諾,在王二狗被老鼠啃食的結局和“嘻嘻哈哈就把人埋了”的場面映襯下,只剩空洞的滑稽。 更妙的是細節的對照:大熱天里“臉上的汗正好扮演淚”的假孝子,吹著《今天是個好日子》的嗩吶,與嗚咽落淚的大黃狗形成鮮明對比。動物的真情,反襯出人的虛飾;儀式的“隆重”,掩不住生命的輕賤。結尾那句“只有他們才記得你小時候叫什么名字”,輕輕一問,卻重如千鈞——一個人活了一輩子,到最后連本名都被遺忘,只剩一個代號“王二狗”,這是何等的悲涼? 整首詩像一面鏡子,照出基層治理中的形式主義,照出個體在宏大敘事下的失語,也照出鄉土社會里那些被遺忘的角落。它不控訴,不吶喊,只是平靜地記錄,可這平靜之下,是能淹沒人的心酸。曹天用他的筆,把王二狗這樣的小人物從塵埃里拎出來,讓我們看見那些被“扶貧事業”“社會主義事業”等宏大詞匯覆蓋的、具體的、有血有肉(哪怕只剩半張臉)的生命,這本身就是一種力量。
作者簡介:曹天,出生于1968年,河南省蘭考縣人,1989年畢業于河南大學法律系,法學博士,2005年,被中國作協評為當代百位最具影響力的作家,2012年入選《劍橋世界名人錄》。出版過《天下英雄》《大地交響》《落草為寇》等著作七部,有詩文入編大學、中學教材,曾獲《人民文學》年度獎和中華詩詞大賽金獎。
網絡選稿,僅供收藏學習和交流,非商用。版權歸原創作者。如有不妥,留言立刪。致謝作者和讀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