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核抗體(ANA)檢測是風濕免疫疾病診斷中最常用的篩查性檢查項目之一。根據2023年歐洲抗風濕病聯盟(EULAR)最新指南,ANA檢測已成為系統性紅斑狼瘡(SLE)、干燥綜合征(SS)等結締組織病診斷流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10年前寫了一篇《抗核抗體(ANA)陽性的臨床意義》的文章,獲得了許多同行和病友的關注,說明人們對ANA陽性的普遍關注。![]() 然而,工作中時常遇到病友對ANA結果進行過度解讀,許多人簡單地認為ANA陽性就等于風濕病,甚至懷疑自己得了紅斑狼瘡。現以當時寫的文章為基礎,加入最新的指南以及這十年來的工作體會,重新整理文章,供大家參考。![]() 一、ANA定義、滴度與核型 抗核抗體(Antinuclear Antibody, ANA)是一組針對細胞核內及胞漿成分的自身抗體總稱。隨著檢測技術的進步,ANA的檢測范圍已從傳統的細胞核成分擴展到整個細胞的多種組分。 如同人有不同身高和長相一樣,不同人ANA陽性可能存在不同滴度和核型。 滴度如:1:80,1:100,1:160,1:320,1:1000等。 根據2021年發布的抗核抗體(ANA)熒光模型國際共識(ICAP)的最新分類,ANA核型可分為:陰性、細胞核核型、細胞漿核型和細胞有絲分裂期核型。在此基礎上,2024年ICAP新增未分類型。具體編號上,2021 年ICAP 工作會議建議臨床可報告熒光模型共30種,編號為AC-0至AC-29;2024年ICAP新增了兩類獨立熒光核型AC-30、AC-31以及AC-xx 模塊。 ![]() 2021版ANA熒光核型命名和分類樹 (圖片源于ICAP中文站) 二、ANA滴度多少為陽性? 標準的定義為“ANA滴度高于95%的健康對照人群水平為異常”,故通常定義為≥1:160為陽性。然而,在2019 EULAR/ACR 系統性紅斑狼瘡分類標準中,規定了ANA的陽性標準為:采用HEp-2細胞為基質的IIF法測定ANA≥1:80。將ANA陽性滴度下調至1:80,是為了提高SLE診斷的敏感性,避免漏診。臨床實踐中,在不同疾病、不同人群,甚至不同廠家的試劑盒,采用的ANA陽性滴度截值有可能不一樣。三、ANA陽性≠紅斑狼瘡國內外指南強調,ANA檢測結果應結合臨床表現進行解讀,單獨依靠實驗室結果不足以做出任何風濕性疾病的診斷。 ANA陽性結果需要結合滴度水平、熒光模式和臨床表現進行綜合判斷。四、ANA陽性見于哪些情況?1. 風濕免疫性疾病ANA陽性是許多風濕免疫病的診斷依據,如系統性紅斑狼瘡、干燥綜合征、系統性硬化癥、肌炎、皮肌炎、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等。 在風濕免疫性疾病中,ANA陽性率存在一定差異:
不同風濕病疾病與特定ANA熒光模式存在關聯: 2. 健康人群中的ANA陽性多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健康人群中ANA陽性率約為3%-19%,且呈現以下特征:
3. 非風濕性疾病中的ANA陽性多種非風濕性疾病也可出現ANA陽性,臨床需注意鑒別:
4. 藥物誘導的ANA陽性多種常用藥物可誘導ANA產生,常見藥物包括:
五、風濕免疫科如何對ANA陽性的人進行臨床評估 實際上,很多患者是有癥狀才來風濕免疫科就診,進行ANA的檢測。 在風濕免疫科,會通過以下流程進行臨床評估:
六、風濕病的早期識別與監測策略以下臨床表現應引起對潛在風濕病的警惕:
七、高風險人群如何進行科學監測 對于ANA陽性但不符合風濕病及其他病診斷的個體,建議風濕免疫科門診定期隨診,并采取以下監測策略:
2020年發表的一項納入5000例健康人群的前瞻性研究顯示,低滴度ANA陽性者5年內發展為典型風濕病的比例不足2%,而高滴度陽性者這一比例可達8%-10%。 八、總結與展望ANA檢測在風濕病診斷中具有重要的價值。臨床解讀需綜合考慮檢測方法、滴度水平、熒光模式和臨床表現。 實驗室檢測結果是臨床判斷疾病的依據,但不能完全替代臨床判斷。 臨床實踐中,應避免對ANA陽性的過度解讀,須結合具體的臨床表現和其他檢查檢驗結果進行綜合評估,才能做出是否患有風濕免疫病的診斷。 參考文獻: |
|
來自: 冬天惠鈴 > 《F03風濕免疫/斯蒂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