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30日7時24分(北京時間,當地時間為7月30日10時24分),俄羅斯堪察加東岸遠海(北緯52.40度,東經160.20度)發生了8.7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此次地震是繼2011年的東日本大地震(9.2級)之后十余年來級別最大的一場地震,地震還引發了一場波及整個太平洋的海嘯。 而由于俄羅斯重要的軍事設施——雷巴奇核潛艇基地距離震中不遠,所以當時就有不少人認為該基地有可能在地震中遭到重創。但是事后并沒有看到俄羅斯方面的相關報道,所以大家也就以為該核潛艇基地可能沒有什么損失。如今,衛星照片的曝光,讓該基地在地震后的受損情況逐漸浮出水面。 據我國《上觀新聞》8月5日援引美國《紐約時報》的文章報道,有衛星圖像顯示俄羅斯遠東地區上周發生的數十年不遇的大地震導致當地一座核潛艇基地受損。 報道說衛星照片來自美國行星實驗室公司,圖像顯示位于堪察加半島的雷巴奇潛艇基地一座浮動碼頭受損,從中間位置折斷,看上去應該是被海嘯沖斷的。 上面是地震前和地震后的兩幅圖的拼接圖,從兩張圖片的對比可以看出,這座核潛艇基地。靠向海嘯奔來方向的一側的一道碼頭貌似已被海水沖斷,位置發生了明顯的偏移。這道碼頭旁邊的兩道碼頭也有變化,只是變化的角度不大,從衛星圖上看不出有明顯的損壞痕跡。 碼頭作為核潛艇停靠、補給和維護的關鍵設施,其受損無疑給基地的正常運作帶來了巨大挑戰。 雖然目前還沒有關于核潛艇直接受損的明確報告,但碼頭的損壞很可能間接威脅到停靠在基地內的核潛艇安全。因為海嘯的沖擊力可能導致核潛艇與碼頭或其他物體發生碰撞,造成艇身損壞、設備故障等問題。 而且,碼頭的斷裂也可能會撞擊到水中的核潛艇,或者使得核潛艇的進出變得困難。 所以,盡管俄羅斯方面尚未公布基地內核潛艇的具體受損狀況,但從地震和海嘯的破壞力以及碼頭的受損程度來推測,核潛艇存在受損的可能性。 而如果核潛艇當時處于停泊狀態且艙門未完全密封,海嘯引發的巨浪可能會涌入艙內,造成電子設備短路、武器系統受損,甚至危及艇員的生命安全。 另外,對于那些正在基地內進行維修或保養的核潛艇來說,受到的影響可能更為嚴重。干船塢中的核潛艇可能因地震失去固定支撐而發生傾斜或碰撞,起重裝置等維修設備的垮塌也可能砸壞艇體。不過在該基地中并沒有發現干船塢中的核潛艇。 核潛艇是俄羅斯“三位一體”核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二次核打擊的重任。雷巴奇基地的受損,也使得部署在此的核潛艇的作戰能力受到某種程度的限制,有可能削弱俄羅斯在全球的戰略威懾力。特別是在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的情況下,這種威懾力的下降可能會讓俄羅斯在國際事務中面臨更大的壓力。 俄羅斯要修復受損的碼頭和基礎設施,以及對可能受損的核潛艇進行維修,需要耗費一定的資金和時間,目前看起來基地損壞不大,維修費用應該不會很高。 消息來源:《上觀新聞》8月5日報道《美衛星照片曝光:俄核潛艇基地受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