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但在如何經營家庭,如何給孩子最好的托舉這些問題上,很多做父母的是缺少思考和學習的,就像他們對自己的人生缺乏思考和規劃一樣。 先不說托舉子女,由于認知和理念的缺失,家反而成了傷人最多,傷人最重的地方,這樣的例子人群中數量并不罕見。 “為之計深遠”,首先是態度問題,其次是個能力問題。 對孩子的托舉,有外在物質上的托底,更有內在精神上的支持。 出身在不同家庭的兩個人,無論內在底子還是外在底子,兩者可能天壤之別。 而“底子”會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人的命運軌跡和人生際遇,這點不必諱言。 你能守護孩子一時,但不能守護TA一世,但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你能盡己所能,給孩子留下一些東西,這些東西會伴隨孩子終生,為TA保駕護航。 01 孩子健康成長的基本盤 在孩子的教育和發展問題上,我建議你做一個“發展論”者,而不是“設計論”者。 尊重世界的復雜性,只打基礎,不做設計,只兜底,不干涉。 成年人在一個不好的社交環境,尚且會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心智不健全的孩子就更不用說了。 而家庭就是孩子最初,也是最重要的“社交環境”。 能引導孩子挖掘自身天賦,能在視野、思維方式、生存能力、事業發展上給孩子賦能和助力,自然很好,但不是每個父母都有能力做到。 但一個人(特別是心智不健全的孩子階段)健康成長最核心的基本盤,卻是每個做父母只要想做,就有能力做到的。 在我看來,一個孩子健康成長的基本盤包含了三個要素:安全感、無條件的愛、不濫用權力。 安全感: 你只需讓TA知道,你是TA堅強的后盾。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被保護,有靠山的。 在外受了欺負,有人替他出頭,在社會上打拼受了傷,有家這個港灣隨時讓他停留。 無條件的愛: 不要讓孩子覺得,你是因為他們成績好,才愛他們。 不要讓孩子感受到,他們能賺錢,是一個臉色,不能賺錢,是另一種臉色。 不濫用權力: 不指責、不打壓,多給孩子肯定,認可。 不要把自己的邪火發在沒有反抗能力的孩子身上,這很難做到。 因為沒有約束的權力,人很難不濫用。 很多家庭之所以雞飛狗跳,孩子心理出問題,親子關系惡劣,就是因為父母沒有把孩子當人善待,孩子的成長沒有構建起由安全感、無條件的愛和不濫用權力構建起來的基本盤。 02 教育是影響,而不是束縛 在孩子還小,沒有獨立思考能力和辨別力的時候,“復制粘貼”就是他的成長路徑。 但隨著孩子的長大,你并不會因為是你是孩子的父母,就天然對孩子有“影響力”。 就像有些人雖然是領導,但不見得對下面的人有“影響力”一樣。 一個不能以身作則的人,我們不會服氣,孩子也一樣。 所以,教育不是要求孩子,而是提升自己,以身作則,孩子不聽你說了什么,他們看你做了什么。 孩子看到你好學上進,對家庭有責任心,他們自然好學上進,有擔當。 孩子看到你哪怕從事低端勞動,也內心自豪,不自卑自賤,他們自然擁有正確的勞動觀和強大的內心,能做到不貪慕虛榮,也不畏懼貧窮。 榜樣,對大人都“影響力”巨大,何況對孩子。 這個榜樣,與其寄希望于別人,不如自己來。 把自己活成榜樣,是給孩子最棒的禮物。 03 養孩子,也是養自己 做父母,并不意味著我們天然正確。 很多時候,可能不是孩子需要我們,而是我們更需要孩子。 很多時候,孩子對我們的包容,可能遠遠大于我們對他們的包容。 養育孩子,是一門功課,通過這門功課,我們把自己修煉成更好的自己,讓人生更完滿豐富。 不要張口閉口,你為孩子付出了多少,你有多苦,多不容易,沒有必要用你的苦日子,來刺激孩子。默默去做,孩子其實都看在眼里。 父母不希望孩子受苦,孩子同樣不希望父母受苦。 孩子和母親血肉相連,母親過得不好,孩子會天然在感情和感覺上歸咎于自己。 一個苦逼的媽媽,只會造成一個自責、自卑的孩子。 做父母,你只需要學會愛自己,自己活出來,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祝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