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加班、內卷裹挾的當下,《高效能法則》給出顛覆性答案:真正的高效不是硬拼努力,而是讓做事過程充滿樂趣。
劍橋學霸阿里?阿布達爾通過 10 年研究證明:當人能從任務中獲得愉悅感,效率會自然飆升,且能避免焦慮與倦怠。
一、為什么享受過程比拼命努力更有效?
傳統認知總把高效和苦熬綁定,但心理學研究顯示: - 大腦在愉悅狀態下,專注力會提升40%,創意爆發概率增加3倍
- 強制自己硬撐時,意志力會像電池一樣快速耗盡,反而容易半途而廢
比較有意思的例子就是:奧運選手在訓練中加入游戲化設計后,成績提升幅度遠超單純加練二、實現享受式高效的3大核心法則
阿里在書中拆解出可直接套用的行動框架: 1. 激活3個動力引擎,讓你主動想做事- 意義錨定:給任務貼價值標簽,比如把寫報告轉化為幫團隊少走3個彎路;
- 即時反饋:每完成1% 就給自己小獎勵一杯奶茶、10 分鐘刷劇等;
- 自主掌控:在規則內留選擇權,比如選喜歡的筆記本記工作筆記。
2. 拆除3個效率陷阱,掃清阻礙- 完美主義拖延:用5分鐘啟動法,告訴自己只做5分鐘就停;
- 信息過載:每天固定2次查消息,其余時間開啟專注模式;
3. 安裝3個續航系統- 能量管理:按精力高峰期安排核心任務,有人早上專注,有人深夜靈感強;
- 微小成就:用表格記錄每天完成的3件小事,積累成就感;
- 邊界感設置:下班前花5分鐘寫明日待辦,徹底切斷工作思緒。
三、普通人能立刻用的2個落地技巧- 任務游戲化:給枯燥工作加關卡,比如今天要打敗3個難纏客戶;
- 過程可視化:用便利貼貼滿進度墻,每完成一步就貼一張,直觀感受成就感。
寫在最后: 高效能的終極目標不是做更多事,而是在做事中找到心流。 當你能笑著把任務做完,會發現成功只是順帶的結果。 現在就選一件小事,試著用書中的方法改造它 ,改變,從享受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