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一場生產力不斷解放的過程,從產業的角度來看,可以劃分為第一產業農業、第二產業工業和建筑業、第三產業服務業等類型。人類社會發展的漫長歷史中,在工業革命之前的絕大多數時間內,都是以第一產業為主導,從十八世紀六十年代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工業飛速發展,生產力水平迅速提高,人類從蒸汽時代、內燃機時代,發展到互聯網時代,乃至將來的AI時代。
但是,從世界不同地區來看,由于各種原因發展水平存在很顯著的差異,以歐洲和北美為主的發達國家,具有先發優勢,社會經濟高度發達,生活水平普遍較高。而以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為主的發展中國家,由于工業化起步晚,處于后發劣勢,總體上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生活水平普遍較低。其中,非洲可以說是當今世界發展最為落后的大洲,由于歷史上非洲長期淪為歐洲列強的殖民地,使得非洲的發展深受影響。
雖然,在二戰以后,非洲國家紛紛取得了民族獨立,但是由于經濟基礎薄弱,基礎設施落后,工業化進程始終落后于世界其他地區。實際上有“西非文化搖籃”之稱的馬里,就是非洲發展的一個縮影。馬里是“馬里共和國”的簡稱,是一個位于西非的內陸國家,國土面積約為124萬平方千米,比我國內蒙古自治區略大一些,是西非面積第二大國家,人口數量約為2367萬人,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首都巴馬科。
馬里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國家,曾是加納帝國、馬里帝國和桑海帝國的中心地區,因而才有“西非文化搖籃”之稱。馬里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現已探明的礦產及儲量,包括黃金900噸,鐵礦石13.6億噸,鋁礬土12億噸,硅藻土6500萬噸,巖鹽5300萬噸,磷酸鹽1180萬噸,錳1500萬噸,鈾5200噸等。擁有這么多的礦產資源,馬里如果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也能很好的促進本國經濟發展。
而礦產資源的開發并非易事,馬里自身資金和技術都不足,因而需要與包括我國在內的外國企業合作開發。但是,阻礙馬里等非洲國家經濟發展的因素往往是社會穩定性,8月2日晚,由于馬里首都巴馬科以外針對外國企業和人員的綁架、襲擊等惡性事件頻發,安全風險進一步升高,我國駐馬里使館再次提醒全體在馬中國公民加強安全防護、采金企業和人員立即停工撤離并報備信息。這一事件對于馬里的支柱產業產礦業來說,必定會帶來重大打擊。
政局動蕩將是困擾馬里和很多非洲國家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們從馬里1895年淪為法國殖民地以來,其政局變化就可見一斑,1904年馬里并入法屬西非洲,1958年成為法蘭西共同體內的自治共和國,1959年與塞內加爾結成馬里聯邦,1960年又獨立為共和國,1979年成立第二共和國,1992年又成立第三共和國,2012年馬里首都部分軍人政變,同年8月成立民族團結政府,此后馬里政局一直動蕩不穩,可見國家穩定是發展的重要基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