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有人給我發那個霸凌的視頻,問我為什么明明是霸凌者的錯,被打的孩子和她的家長,卻好像什么也做不了? 答案很簡單,因為“對錯”是試卷上才有的,社會上只講“強弱”和“代價”。 在我看來,類似的霸凌事件一再發生,從來都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因為站在他們身后的父母不會教育孩子。 我們這個社會,倘若把父母們按照教育孩子的水平來分類,大致可以分成三個等級。 巧合的是,這還對應了社會階層。 先說第一種,權貴,大商人。 他們的孩子,你很少在霸凌事件里看到。不是因為他們天生善良,而是因為他們的父母比任何人都懂得控制風險。 頂層父母會教孩子講道德,講道理,走正路。不是因為他們信這個,是因為“道德”是他們這個階層最便宜的護城河。 他們的位置太高,任何一點品行上的瑕疵都可能被無限放大,最后威脅到整個家族的生存。所以他們一定會把孩子送去精英學校,耳提面命地教導他們走正道。 因為“守正”對他們來說,是成本最低的自我保護。 在我看來,這個階層是唯一會教育孩子的父母,他們做到了根據自身的位置去教育后代。盡管他們的孩子,從出身起就注定了很難和下面兩個階層的孩子碰面。 但這并不妨礙他們地父母預防“萬一”。 第二種父母是基層的干部,小商人,一切掌握不大不小的權力,能辦不大不小的事的人。 校園霸凌事件,施暴者會有很大概率出自這個階層。因為這個階層的孩子,基本都是和底層孩子在同一所學校里念書,這為沖突創造了物理空間。 但更重要的是這類孩子的父母,就是這個社會最狂熱的“鉆營者”。他們沒時間教孩子,或者說他們教給孩子的就是上不了臺面的鉆營手段。 這個階層的孩子親眼見證過,自己的父親如何在酒桌上靠著職位讓別人卑躬屈膝,自己的母親如何靠一個電話搞定別人跑斷腿都辦不成的事。 這就是這個階層的孩子最早接觸到的,關于“權力”的啟蒙教育。所以這個階層很容易出霸凌者,其實就是在模仿他們的父母。 當一個同學“不給面子”,他之所以會用暴力維護自己的“尊嚴”,只是把他爹對下屬的那一套搬到了學校而已。 所以我一直覺得,這個階層的父母是最不會教孩子的。 他們畢生鉆營卻忘了告訴孩子,在陰影里使用的手段一旦暴露在陽光下,就會反噬自身。 可嘆的是,這類父母還常常喜歡教導孩子所謂的“生存規則”,教導他們如何利用小權力去達成目的。這根本不是在教孩子“能力”,而是在讓孩子遺傳父輩的“短視”。 最后說第三種,底層。 這個階層的孩子,是第二類人完美的傾軋對象。 這個階層的父母由于深知無權無勢的痛苦,因此他們能教給孩子的,只有他們反復驗證過的生存法則:忍讓。 “別去惹事,咱家惹不起。” “都是同學,讓著他點。” 這些話聽上去充滿道理,實際卻是刻在骨子里的軟弱。 正是因為這個階層的父母,極其擅長將自己面對社會的無力不加思考地傳遞給了下一代,他們的孩子才最容易成為校園里的受害者。 當第二類父母的孩子,帶著從父輩那里繼承來的權力欲和攻擊性出現在他們面前時,一場單方面的傾軋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到底要怎么教育孩子?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得明白一件事,到底誰才是你的敵人?第二類父母的敵人是他們的短視;第三類父母的敵人是他們的軟弱。 所以破局之路只有一條,就是去學比你高一個階層的父母,去學習他們教孩子的方式。 第二類父母要去學習第一類父母的“守正”。 因為這類父母擅長的“鉆營手段”,只能在小地方混得不錯,一旦想要往更上一層躍遷,只會鉆營就上不得臺面了。 身處這個階層的父母,必須掐斷孩子對“鉆營”的遺傳。 有點小權或者小錢的基層干部、小商人階級,這類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尤其要注重德行教育,你可以不信“善良”,你也可以不走“正道”,但你必須教育你的孩子守正和善良。 這個階層的父母必須明白的是,你“鉆營”來的成果,最終能不能助推你更進一步,靠的不是更進一步的鉆營,而是能不能順應社會規則,能不能懷抱道德品行。 在我們這個社會,“有德”是無比重要的,無論你是真有德還是表面有德,你都必須讓人看到你身上的德行。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所以這個階層的父母要教孩子敬畏規則,教孩子愛惜羽毛,教孩子遵守品德,不是因為這些東西有多“對”,而是因為這些東西真的“有用”。 只有讓外人看見“德行”,小權力階層才有繼續躍升的可能性。 第三類父母恰恰要去學習第二類父母的“鉆營”。 當然,我不是讓你們教孩子去欺負別人。我說的是,你們必須放棄“忍讓”這種自殺式的教育。 這個階層的父母,必須讓孩子從小就明白世界不是圍繞“道理”運轉的。 窮人的孩子,必須要盡可能早的看懂權力的游戲,只有這樣才能以最小的代價,制造最大的麻煩。 身處底層的人,絕對不能教育孩子事事忍讓,而是要讓孩子從小學會鉆營的手段。 一是為了保護自身,防止被小權力階層的孩子欺負,二是更早明白社會的殘酷,早熟懂事,盡可能去抓住任何改變自身階層的機會。 |
|